經驗交流
面對高血壓患者,您需要告訴他什么
【編者按】降低心血管風險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任務,而控制高血壓又是降低心血管風險的重要手段。我國作為高血壓的“重災區”,臨床醫生的工作絕不僅僅是開開降壓藥,還應當積極做好患者教育。高血壓的管理同樣需要五駕馬車!
據估算,2012年我國高血壓患者達到2.66億,但治療率和控制率分別低于40%和10%,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患者對高血壓的認識不足,存在大量誤區且治療依從性差。有調查顯示,初診高血壓患者治療第一年的依從性僅為30%。因此,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教育,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的危害及長期治療重要性的認識很有必要。
包括醫生、護士、藥劑師、營養師、公共衛生人員、健康教育人員在內的各類醫務人員,都有責任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因地制宜對患者進行高血壓相關知識的講解教育。由于大部分高血壓患者是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衛生院、村衛生所、保健院、健康教育所等在內的基層醫療或健康管理機構才是健康教育的主戰場,基層醫務人員才是高血壓健康教育的主力軍。高血壓教育應對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階段有選擇、有重點地開展。見表1、2。
醫院門診

在病人候診時,可采取口頭講解、宣傳欄、黑板報、小冊子、廣播、視頻、電子顯示屏或觸摸屏、多媒體投影等形式開展健康教育。在診室內,可向患者提供高血壓自我保健的健康教育處方,告訴患者就診前應該做哪些準備,如當前用藥清單、藥品包裝、近3~7天的晨起服藥前血壓和入睡前血壓自測記錄、新出現的癥狀和問題。

至少擠出1分鐘 大醫院的醫生工作繁忙,可針對患者的主要問題進行1分鐘重點教育。比如,對于一位伴高血壓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醫生應告訴他肥胖是影響血糖和血壓控制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積極改變生活方式—少吃多動,體力活動1h/ d,每月減輕體質量0.5~1.0kg。堅持隨訪,控制好血壓,來預防心腦血管病。對于一位治療依從性很差的中年患者,醫生要重點告知不控制高血壓的危害,高血壓長期堅持正規治療的意義,如何自測血壓和隨訪次數等內容。
醫院病房
在患者住院期間,可進行較系統的、循序漸進的高血壓防治知識、技巧和自我管理的教育。患者出院時應進行出院教育和隨訪。告訴患者出現何種癥狀應立即到醫院復診,或立即與社區醫生聯系。健康教育應列入病區常規工作制度及整體護理措施。為保證對高血壓患者開展規范的健康教育,宜設立高血壓或心血管專業健康教育與咨詢崗位,請富有臨床醫護經驗的護士擔任。
重點教育內容 藥物應用指導(患者所用藥物的用法、劑量、不良反應及用藥注意事項等)、生活方式指導(膳食指導,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功能鍛煉指導(適當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和內容、制訂功能鍛煉的計劃,示范鍛煉方法)、心理指導(對有心理障礙者介紹疾病的有關知識,解除顧慮,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社區醫療
社區醫療機構應開展社區調查,發現社區人群的健康問題和主要目標人群,根據社區人群特點,確定相應的健康教育內容,利用各種渠道宣傳普及健康知識,提高社區人群對高血壓及其危險因素的認識,并教育患者的家屬、親朋好友、近鄰等對目標人群最有影響力的人群去影響患者,督促其遵醫行為,逐步改變不良習慣。此外,還可以利用節假日或專題宣傳日(全國高血壓日、重陽節等),組織社會性宣傳教育、咨詢活動。
醫護人員在開展高血壓教育時應當注意以下談話技巧,以達到更好地教育效果。(1)站在患者的立場上,耐心傾聽患者的敘述,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和情緒,采取接納的態度,即要幫助、指導,不能批評、訓誡。(2)與患者談話時,語氣要中肯、主動、熱情,態度要和藹,讓患者感覺出教育者的誠意。(3)根據患者病情和學習能力決定教育內容。表達要通俗,使其易于接受。教育內容應該簡單、重要、有用,并可多次重復,以加深患者的印象或使其熟練掌握某些技能。(4)掌握談話時間,把握重點。避免不成熟的建議或承諾,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負擔或導致醫療糾紛。
電話隨訪是一種開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形式,簡單易行,成本低,方便有效。提高電話隨訪效能的技巧:(1)準備:準備好隨訪時要了解的問題,將每次通話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2)詢間:在得到對方許可后,方可討論與疾病相關的問題。(3)引導:應善于引導患者正確描述自身健康狀況,注意堅持因人而異的原則。(4)語言:在交流過程中要態度和藹,語言親切,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個性化交流,使對方感受到被尊重和關心。(5)保護:注意自我保護,切忌大包大攬。(6)提醒:預約下次電話隨訪的時間。
(1)半定量評估 根據血壓、其他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和已患相關疾病等指標將總體風險分為低危、中危和高危3個層次,見表3、4。


(2)定量評估(評分表法) 根據20世紀80~90年代我國6萬自然人群近20年的心血管病發病、死亡和危險因素的前瞻性隊列研究建立的危險預測模型,估算10年缺血性心血管總體風險:根據個體7個危險因素(年齡、性別、收縮壓、BMI、總膽固醇、吸煙和糖尿病)評分(表5),計算出總分后,在“絕對危險”欄中查到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發病的絕對危險,以發病概率(%)來衡量,<10%為低危,10%~20%為中危,>20%為高危。

?
10.3969/j.issn.1672-7851.2014.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