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香
胰島素抵抗與胃癌患病關系的研究
張春香
目的 探討胰島素抵抗與胃癌患病的關系。方法 以新診斷的36例胃癌患者為病例組(GC組),以同期體檢的37例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比較2組人群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島素及胰島素抵抗指數水平間的差異,并對GC患者的患病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GC組的空腹胰島素水平、餐后胰島素水平和胰島素抵抗指數均高于對照組(P<0.05),而FPG及PPG 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年齡、性別、糖尿病家族史及飲酒未進入方程,對胃癌未見顯著影響;胰島素抵抗對胃癌患病具有顯著影響。結論 胰島素抵抗可能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是胃癌患病的危險因素。
胰島素抵抗;胃癌;風險;危險因素
目前糖尿病正越來越廣泛地在世界范圍內流行,而癌癥作為一種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疾病,發病率也逐年增高。糖尿病通過高胰島素血癥、肥胖等普遍性機制以及一些器官特異性機制與惡性腫瘤發生關聯,顯著增加了多種癌癥的發生率、病死率,并影響其預后及對輔助治療的反應。目前糖尿病與惡性腫瘤關系的具體機制還存在許多不明之處,值得進行更多更完善的研究來進一步探討兩者的關系,以起到更好的疾病防治作用。有研究[1]顯示,胰島素抵抗(IR)使胰島素水平升高而促進胃癌(GC)的發生。而胃癌本身的腫瘤組織可自分泌和旁分泌一些生長因子,進一步加重IR。本研究采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探討IR與胃癌的關系,從而為胃癌的一級預防提供思路。
1.1 研究對象
以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內蒙古林業總醫院住院或門診新診斷的GC患者36例為病例組(GC組)。GC均經電子胃鏡活檢取病理檢查明確診斷,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58.2±14.3)歲;所有患者均為漢族。所有研究對象均排除糖尿病、各種急慢性感染性炎癥,無嚴重心腦血管疾?。ㄈ缂毙怨诿}綜合征、心功能不全、腦血管意外急性期)、肝腎功能損害等其他應激情況。同時按照年齡與性別匹配情況,選取同期來本院進行體檢的健康人群37例為對照組,其中男19例、女18例;年齡33~77歲,平均年齡(54.7±16.1)歲;入組者均為漢族。
1.2 研究方法
1.2.1 觀測指標
常規測量身高、體質量、腰圍、臀圍及血壓,計算出體質量指數(BMI);腰臀比(WHR);血壓取收縮壓(SBP)及舒張壓(DBP)分別進行比較。于空腹及餐后2h取外周靜脈血,分別測定空腹胰島素(FINS)、空腹血糖(FPG)、血三酰甘油(TG)、血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及早餐后2h血糖(PPG)、早餐后2h胰島素(PINS)。用下列公式評價胰島素抵抗:HOMA-IR=FPG(mmol/L)×FINS(mU/L)/22.5。

表1 胃癌發生的多因素分析
1.2.2 胰島素抵抗評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胰島素抵抗判斷取背景人群高胰島素正葡萄糖鉗夾試驗中葡萄糖利用率(精確胰島素敏感性指數)在最低的4分位數點以下,以后為了實際可行的目的,取背景人群的HOMA-IR值(穩態模式評估法的胰島素抵抗指數)的上1/4位點[2]。國內也有相關研究[3]證實HOMA-IR與精確胰島素敏感性指數有很好的相關性(r=-0.177,P<0.001)。因此在本研究中,取背景人群(36~78歲,除外糖尿病及糖調節異常)HOMA-IR值的上1/4位點(2.43)作為判斷胰島素抵抗的切割點,把H O M AIR≥2.43的個體判定為有胰島素抵抗。
1.2.3 吸煙及飲酒的定義
根據1997年WHO將“一生中連續或累積吸煙6個月或以上者”定義為吸煙者,根據WHO國際協作研究指出男性平均每天攝入超過20g、女性超過10g純酒精定義為飲酒者。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呈正態分布者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胰島素水平與胰島素抵抗指數等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經自然對數轉換后分析。兩組間計量資料的比較使用t檢驗,GC與各因素的相關性采用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以α=0.05為檢驗水準,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間各觀測指標的比較
GC組的FINS、PINS、BMI及HOMA-IR均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其他指標在2組間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胰島素抵抗與胃癌發生的關系
GC組和對照組的胰島素抵抗合并率分別為28.57%(10/36)和10.21%(4/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4.358,P<0.001)。進一步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胰島素抵抗是胃癌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1。
IR與GC患病的關系尚未十分清楚,有研究發現IR與GC的患病有關,而GC患者普遍存在糖耐量異常和IR[3],這可能繼發于GC本身癌組織通過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徑產生一些生長因子,從而產生和加重IR[4]。病例對照研究也證明胃癌與IR有明確相關性[5]。一些動物實驗的結果亦提示IR與GC發病相關:對藥物誘導的胃癌大鼠予外源性胰島素,結果發現不僅腫瘤數量增加,而且可促進癌前病變如變性隱窩病灶的生長;另外,應用葡萄糖耐量減低(IGT)間接評價IR,應用異常隱窩病灶(ACF)的生長評估腫瘤的情況,結果發現高脂飲食50d可導致IGT,100d可造成胃癌,表明高飽和脂肪飲食可導致IR,從而促進GC的發生。
本研究通過對本院住院或門診新診斷的GC患者進行分析發現,GC組胰島素水平及胰島素抵抗指數均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經進一步的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去除致混淆因素后,結果提示胰島素抵抗可能是GC患病的危險因素(P<0.05)。本研究的對象為中國北方城鄉地區的漢族人群,但結果與歐美研究的結果一致[5,7]。IR導致GC發生的機制尚不明確。McKeow Eyssen等提出的高胰島素血癥假說認為IR所致的高胰島素血癥在GC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這一假說也得到了許多流行病學研究的進一步證實[6,8]。目前研究[9]認為,高胰島素血癥可促進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的合成,提高IGF-1的生物利用度,抑制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IGFBP-1、IGFBP-2和IGFBP-3的產生。IGF-1能夠通過自分泌、旁分泌或內分泌途徑促進細胞有絲分裂,抑制細胞凋亡,促進上皮細胞轉化,此外還能夠促進血管內皮生長,因此增加了腫瘤發生的概率、減少了腫瘤細胞的凋亡[10]。IGF-1與組織中的IGF-1受體結合后,通過酪氨酸激酶途徑啟動一系列信號級聯反應,使一些抗凋亡蛋白濃度升高,促凋亡蛋白水平下降,抑制細胞凋亡的啟動,從而導致細胞過度增殖。
本研究提示胰島素抵抗可能是GC的危險因素。因此,肥胖、血脂紊亂、高血壓及糖尿病等IR人群可能是GC的高危人群,針對這些人群應加強管理,制定以胰島素抵抗為中心的飲食及運動方案以達到GC的一級預防作用,并進行積極GC的篩查,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的目的。
1 夏菲,韓萍.胃癌發病機制研究進展:胰島素抵抗的作用[J].胃腸病學,2007,12(3):176-178.
2 Ford ES, Giles WH.A comparison of the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using two proposed defintions[J].Diabetes care,2003,26(3):575-581.
3 陳蕾,賈偉平,項坤三,等.應用擴展葡萄糖鉗夾技術檢測機體胰島素敏感性[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1,9(S1):35-36.
4 Ehrmann Josko A, Sieminska J,Gornicka B,et al.Impaired glucose metabolism in gastric cancer[J].Scand J Gastroenterol,2006,41(9): 1079-1086.
5 Kang H W, Kim D, Kim H J, et al.Visceral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s risk factors for gastric adenoma:a crossectional,case control study [J].Am J Gastroenterol,2010,105(1):178-187.
6 Hartan T J, Albert P S, Zhang Z, et al.Consumption of a legumeen riched,low glycemic index diet is associated with biomarkers of insulin resisitance and inflammation among men at risk for gastric cancer[J].J Nutr, 2010,140(1):60-67.
7 L u o W, C a o Y, L i a o C, e t a l.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gastric cancer:a meta analysis of 24 cohort studies [J].colorectal Dis,2012,14(11):1307-1312.
8 Kabat G C, Kim M Y, Strickler H D, et al.A longitudinal study of serum insulin and glucose levels in relation to gastric cancer risk among postmenausal women[J]. Br J Cancer,2012,106(1):227-232.
9 Parekh N, Okada T, Lu Yao.Obesity, Insulin Resistance,and Cancer Prognosis: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for Providing Care among Cancer Survivors[J].J Am Diet Assoc,2009,109(8):1346-1353.
10 Pais R, Silaghi H, Silaghi A C, et al.Metabolic syndrome and risk of subsequent gastric cance[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9, 15(41):5141-5148.
10.3969/j.issn.1672-7851.2014.12.009
內蒙古林業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