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安 孫瑩
財產不明,表兄妹被迫打官司
吳琪是家里的獨生女,從出生到上大學,一直沒有離開過北京。但十年前大學畢業時,她選擇隨男友南下,并在浙江杭州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為了女兒的幸福和前途,吳家父母雖然舍不得,也還是同意了。從那時起,吳琪只有國慶節和春節才回北京。每次父母讓她休年假回家住幾天,她都是口頭上答應,可因為工作太忙,她很少有這樣的機會。
吳琪覺得父母年紀不算大、身體也好,還不需要她的特別照顧,自己不妨趁著年輕多工作,為他們創造好的生活條件。她請了保姆照顧父母的生活,委托姨媽家的表哥經常去家里看望,卻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會錯失陪伴父母的時間。
2011年春天,吳琪的母親在晨練時摔倒,撞傷了頭部,因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父親經受不住突如其來的打擊,心臟病發作住進了醫院。吳琪請了兩個月的事假,父女倆互相安慰,總算度過了最難熬的時期。
吳琪想帶父親去杭州生活,但老人不愿意離開家。所以假期結束后,她不得不把父親留在北京,一個人回了杭州。誰料這次分離竟成了永別。三個月后,父親心臟病復發去世了。
消息傳來,吳琪痛不欲生。“如果當初沒有聽父親的話,而是把他帶回杭州,不幸應該就不會發生了。”這樣的想法在吳琪腦中揮之不去,以至于很長一段時間,她都沉浸在悲傷和自責里,根本無暇顧及別的事情,連父親的后事都是她丈夫和表哥主持料理的。直到2012年秋天,吳琪才勉強走出痛苦的情緒,開始整理父母的遺產。
吳琪是獨生女,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都已離世,所以她是父母唯一的繼承人,家里的財產應該全部歸她所有。除了房子,父母應該還有存款,可到底有多少,究竟存在哪里,吳琪根本不知道。連遺產的范圍和數目都無法確定,她又該怎么繼承呢?
由于沒找到存折和存單,吳琪拿著父母的身份證去家附近的銀行查詢。然而,為了保護儲戶的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銀行不僅實行嚴格的實名制,查詢存款還必須提供存折、存單、銀行卡之類的存款憑證,并且要經過銀行的審查。工作人員告訴吳琪,銀行沒有權利配合任何人去查詢他人的存款賬戶信息,也沒有這樣做的義務。她既沒有存款憑證,也無法提供賬號和密碼,僅憑兩張身份證是不可能辦理查詢業務的。
吳琪跑了好幾家銀行,咨詢了很多人,得到的回答都一樣。無奈之下,她只好與表哥設計了一場官司。
2013年初,表哥以自己對姨媽和姨夫扶養較多為由,將吳琪告到了東城區法院,要求法院酌情分給他遺產。訴訟開始后,吳琪申請法院查詢父母名下的存款和金融產品。法院最終查到吳家父母在三家銀行里擁有36萬元的存款和2萬美元的外匯,基金賬戶里還有13萬元的余額。
案件很快以調解結束。吳琪的表哥并非真的想和她爭遺產,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卻只有打官司、申請法院調查這一個方法,才能幫吳琪查清父母的遺產范圍和數額。
過戶受阻,繼承困難重重
吳琪既沒有遺囑,也不了解父母的遺產狀況,遇到繼承難題也算情有可原。而與她在同一個城市的秦遠,卻明知道母親的遺產有多少、在哪里,但就是無法順利繼承。
秦遠的父親一輩子都在從事經濟學方面的工作,所以相比于許多同時代的人,他很有經濟頭腦。20多年前,股票交易剛剛在中國大陸興起,他就開始用家里的閑錢嘗試這種新興的投資方式。退休后更是把它當興趣一樣,和老伴一起研究炒股。
2005年,秦爸爸患了重病。考慮到妻子今后的生活,他留下遺言,讓妻子繼承全部遺產,并且將名下的股票都轉到了妻子名下。
丈夫去世后,秦媽媽一直自己生活。不過有秦遠一家經常去看望她,悉心關照她的需要,晚年也并不孤單寂寞。2011年,秦媽媽因病住院做大手術,花費頗多。為了不給兒子增加負擔,她把自己的存款都給了秦遠。
然而,手術并沒能挽救秦媽媽的生命,彌留之際她告訴秦遠,除了房子和先前給他的存款,她還有5萬多股的各種股票,總價值在50萬元左右,并承諾把這些財產都留給秦遠。
送走母親之后,秦遠開始處理遺產繼承的事。原本以為自己是獨生子,而且是父母唯一的繼承人,繼承遺產會非常容易,誰知他卻出乎意料地遭遇了許多困難。
證券交易所的工作人員說他們無法確定秦遠是秦媽媽的唯一繼承人,不能為他辦理股票的繼承和過戶。房產管理部門也以同樣的理由拒絕了秦遠的過戶要求。
“我是我媽唯一的兒子,我媽生前說把財產都給我,繼承人的身份還需要證明嗎?”秦遠疑惑不解,但這些地方的工作人員告訴他,為了保護客戶和其他可能存在的繼承人的財產利益,秦遠必須提供足夠明確的證據,比如法院的判決或者公證機關的公證書,來證明他就是唯一的繼承人。
無計可施的秦遠只好到法院打官司。但他沒有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也早就去世了,又能告誰呢?萬般無奈之下,秦遠讓自己的妻子做了被告,要求法院確認母親生前的遺言是合法有效的口頭遺囑,由他來繼承股票和房產。可當他把起訴狀交到西城區法院立案庭時,法官卻依舊給了他一個否定的回應。
因為秦遠的妻子既不是秦媽媽的法定繼承人,也沒有其他可以參與繼承的理由,所以并不是合適的被告,法院不能立案。那時的秦遠滿臉愁容,實在不知道如何是好,于是向法官詢問他到底應該告誰。了解他的情況后,法官說,如果秦遠沒有辦法找到合適的被告,就只能到公證機關做一個繼承公證。
在費盡周折地辦理了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死亡證明,翻箱倒柜找出自己的《獨生子女證》,遞交了公證處要求的所有身份資料和財產憑證后,秦遠終于拿到了一張能夠證明他是母親唯一合法繼承人的繼承公證書。時隔一年多,他才辦完各種手續,繼承了母親留下的遺產。
應對繼承難題,生前安排身后事
在很多人看來,獨生子女家庭不存在兄弟姐妹之間的利益糾紛,繼承遺產應該再簡單不過,所以父母往往會忽略安排身后事,子女也不會把繼承問題看得太嚴重。然而,吳琪和秦遠的經歷卻提醒人們,正是由于這種忽略和忽視,獨生子女在繼承遺產時很可能會遭遇意想不到的難題。
近些年人們的財產數額日漸增多,不僅形式多樣,一般還會分別保存在不同的地方。家里有,銀行里有,證券或期貨賬戶里也有,非常容易導致財產信息不明確。而另一方面,大部分獨生子女成家立業后,都不與父母共同居住生活。所以一旦父母突發意外,或者患病后未能及時訂立遺囑、 交代身后事,獨生子女恐怕就要面對跟吳琪、秦遠一樣的窘境。要么是不清楚父母的遺產范圍和數額,又無法調查;要么是需要想盡辦法,證明自己作為唯一法定繼承人的身份。
為了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和財產安全,任何機關、單位和金融機構都不能僅憑某個人的申請,就為他們查詢別人的財產信息,也不能單靠某個繼承人的一面之詞,就辦理財產所有權的變更和過戶。這是法律的要求。
盡管獨生子女繼承遺產的高峰期尚未到來,但既然已經有了前車之鑒,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不妨提前準備,做好事先的財產安排。
父母可以提前立遺囑,詳細明確地記載自己的財產數額、財產憑證的存放地點、賬號和密碼等內容。這樣做能夠防止遺產信息不明,省去子女調查的麻煩。而且在有遺囑的情況下,子女辦理財產過戶手續也會容易很多。另外,如果有條件,最好對遺囑進行公證。因為公證遺囑的效力最高,對證明財產情況和子女的繼承人身份都有好處。
當然,如果父母確實沒有立遺囑,子女也并非無計可施。吳琪和秦遠雖然走了很多彎路,但最后還是找到了正確的方法,所以值得借鑒。
不了解遺產信息的子女可以像吳琪一樣,以其他親屬為被告,打一場關于繼承權的官司,申請法院調查。而如果掌握遺產信息卻無法過戶,則可以效仿秦遠的做法,到公證處辦理繼承公證,確認自己作為唯一合法繼承人的身份。若是銀行、證券交易所和房產管理部門見到公證書,還不配合辦理過戶或取款手續,就把它們告上法庭,用法律的力量要求它們協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