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玲
【摘 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互聯網進入我國市場已經有快20年了,互聯網在我國已經得到了普及,并且滲透到了各行各業。互聯網的技術探討,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我國互聯網的技術探討模式主要以政府主導型的技術探討為主,行業自律與第三方監督為輔。本文主要闡述了我國互聯網的發展現狀和互聯網的技術探討模式,以及我國互聯網技術探討的特征。
【關鍵詞】 互聯網 技術探討 政府主導型 特征
1994年,互聯網進入我國市場,經過快20年的發展,互聯網在我國已經小聚規模,互聯網的發展與應用也步入多元化的發展。我國互聯網的發展較為平穩,據統計,到2013年底,網民的數量突破6億,我國互聯網的普及率已經超過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滲透到經濟與社會活動的各個領域中,推動了互聯網多元化的進程。
1 我國互聯網的發展現狀
我國互聯網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在我國初具規模。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增長,改變了我國社會的生活。互聯網已經成為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媒介,影響著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互聯網是一個虛擬世界,互聯網空間是開放的,自由的。互聯網的技術探討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技術探討不好,會使國家的信息、企業的商務以及個人隱私受到嚴重的損害。互聯網四通八達,并且具有實時性,網絡謠言、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不斷出現。互聯網的技術探討已經成為國家和民眾重點所關注的內容之一。
2 我國互聯網技術探討的模式
當前世界對互聯網技術探討模式的分類有兩種,一種是以政府為主導,通過一些法律或者技術對網絡進行技術探討的模式;另一種是在政府指導下,網絡行業進行自律技術探討的模式。
我國現在的互聯網技術探討的模式是政府主導型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對網絡活動的技術探討分層級的進行監管,這種模式的理念和思想也沒有脫離傳統媒介的技術探討影子,并不能更好的進行發展。政府主導型技術探討模式的技術探討目標和技術探討方法在整體上是一致的,但是在一些具體的技術探討問題中的矛盾關系還是不能避免的。政府主導型技術探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我國互聯網的發展,形成了結構性的矛盾。
互聯網不同于一般的媒介,不單單是傳播工具,它的功能很多。互聯網的政府主導型的技術探討模式,把互聯網的技術探討與政府的行政技術探討等同起來,方法也有相似,這使得不同性質的兩件事物用同一個看法來對待,矛盾的產生是必然的結果。政府行政媒介的技術探討一般都是利用公文、會議等方式來解決和下達一些技術探討命令,這種技術探討方式是傳統的階級技術探討的方式。由于互聯網的性質和特點,在近十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自己慢慢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模式,在自身的發展的前提下,融合了市場的變化規律和價值規律。政府媒介的技術探討模式與互聯網政府主導型的技術探討模式不同而論。政府主導型的技術探討模式在互聯網的發展中,抑制著互聯網的發展,應轉變技術探討模式,改進和創新技術探討模式。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互聯網的技術探討模式不斷地完善,我國的互聯網技術探討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政府主導型的技術探討模式,在政府的引導下,不僅互聯網行業自身完善自律,而且還加上了第三方監督的模式。這種模式摒除了等級觀念,和平民主的各抒己見,共同來完善互聯網的技術探討,使互聯網技術探討得到了整個社會的共同監督。
3 我國互聯網技術探討的特征
(1)發展與控制同行。在互聯網進入我國十幾年以來,互聯網技術在我國已經普及,小到小學生,大到年過八旬的老人,了解互聯網的知識。互聯網的發展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國家多次采取措施來大力發展互聯網產業和經濟,改善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現狀。政府的行政媒介和傳統媒介都是以政府主導型技術探討模式為核心,根據政府的相關政策,對媒介進行技術探討和控制。媒介的第一作用是傳播消息,而傳統媒介是大眾對政府事物的監督的媒介,政府在技術探討模式上采取了控制性的技術探討。互聯網的一個重要特性是媒介,在我國,媒介的技術探討模式必然是政府控制性技術探討模式,因此,政府對互聯網的技術探討必然為控制性技術探討。當互聯網傳播到我國,政府便自動的介入互聯網的傳播市場來進行調控,對互聯網的不同層面的內容進行不同的調控和技術探討。互聯網進入我國市場已經快二十年,政府對互聯網的技術探討進行了完善和創新。互聯網的技術探討模式既要有利于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與市場競爭,又要使政府技術探討機構對互聯網的內容能進行實時有效控制。(2)政策與法規相結合。我國互聯網的主體趨于多元化,機構很復雜,政府的技術探討政策往往會有漏洞。為了更好促進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政府在不斷地制定和完善一些政策和法規,有效對互聯網進行控制和保護,使其能在我國穩定的發展。(3)社會監督與自律。與政府行政媒介相比,互聯網更趨于集散、多元、虛擬,難以技術探討。在互聯網的技術探討上應同時呼吁社會的監督與互聯網自律,多方位的監督技術探討更能有效地對互聯網實施實時技術探討。(4)互聯網經營者的多元技術探討。互聯網的經營在結構成份上相當復雜,除政府之外,還有民營、外資等其他經營者。互聯網的經營的門檻低,使得經營者的數量一直在增加。不計其數的經營者,不可能再以政府的技術探討模式為主,而是在實際經營中摸索到了自身的技術探討模式與方法。因此政府在申請互聯網經營權的限制上,增加了相應的條件。對于經營性質的互聯網與非經營性質的互聯網施行分別對待,經營性質的備案即可,非經營性質的則實行許可制。另外政府還將互聯網分為了媒體與非媒體之分,并且頒布了各自的法律規定來約束互聯網的一些內容的技術探討。
4 結語
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迅速,規模不斷地擴大,技術水平也在日益更新。互聯網文化的不斷繁榮與發展,帶動了我國經濟與文化的發展,科技創新地提高和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而我國互聯網技術探討的模式與技術探討的特征均有不足,滿足不了互聯網的發展的需求。互聯網在我國的不斷發展,經受著政府與市場的雙向摩擦。技術探討互聯網,應該結合我國國情,借鑒國際的經驗,完善我國互聯網的技術探討模式,使其能更好協助互聯網在我國更加科學有效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鐘瑛.互聯網技術探討模式、原則及方法探究.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
[2]中國互聯網狀況.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10(8).
[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