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超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理論體系,將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首要教學目標,對知識點的教學則是通過融入生活實際,以鮮活的情境引導學生去感知、理解和內化。文章從樂學、會學、善學這三個層面,具體闡述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 思想品德 樂學 會學 善學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Love to Learn, Can learn and Be good at Learning- Full Mood
of Learning Moral Character Education
LIU Yuchao
(Laoshan No.3 Middle School, Qingdao, Shandong 266061)
Abstract Junior "moral" new textbooks downplaye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the emotional attitudes and values as a primary teaching goals, knowledge point is through integration into real life, with vivid scenarios to guide students to perceive, understand and internalize. Articles from music school, a school, good school three levels, specifically addressed junior moral courses teach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moral; love to learn; be able to learn; good at learning
1 樂學——玩兒并學著(知識的線性結構)
世界上有一個人的話,他的生活方式是“玩并學著”,有一萬個人的話,他們的生活方式也是“玩并學著”。不同的是有些人把“玩兒”變成一種生活形式,“學著”變成了生活內容;而有的人把“玩兒”變成一種生活內容,“學著”變成了生活形式。然后就產生了兩種結果,“玩兒完”和“學而成”。玩兒,是一種情感的升華,更加親近真;玩兒,是一種思維的提高,更加接近善;是一種能力的提高,更加靠近美!
(1)調整學生的心情:變挫敗感為成就感,這應該是一個運用知識的過程——重復使用知識。在學習過程中,難點問題成了攔路虎,會導致學生的答題速度下降,準確率銳減,挫敗感越來越強烈,形成了學習焦慮。難點問題使學生迅速進入到自己的失敗感受中,時間在流逝,解題思路遙不可及。面對這樣的學習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嘗試成功經驗。迅速進入到成功感受中,就要意識到每一次成功,都是運用相關知識的結果。
(2)調整學生的智慧:變關注自己為關注社會,這應該是一個發揮責任意識的過程——一如既往大局為重。在人際交往中,重點問題被拋棄,會導致學生在交往過程中不再是舉足輕重,而會是可有可無的身份,最終被人際關系邊緣化。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只關注自己,最終會被知識關系邊緣化。重點問題是人際交往中自己的責任。現實社會中,很多學生由生活的中心被社會不斷邊緣化了,因為他們太注重關注自己,忘卻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解決人際關系邊緣化的辦法就是調整認知結構,多關注社會,多擔當社會的責任,才能使自己重新尋找回自己的主角身份。
(3)調整學生的能力:止步不前變成投身社會實踐,這應該是一個發展想象力的過程——重復實踐。在青春成長期中,錯點問題被夸大,會導致學生在不斷的堅持當中感受自己的渺小,最終感受到的是自己能力的枯竭。錯點問題被夸大看待,我們的能力被靜態看待,導致自己止步不前,感到自己的能力達到了極限。解決能力枯竭的方法就是實踐體驗,增強意志。在實踐過程中,觀察力可以發現新的聯系,新的聯系帶來新的啟發,這樣就可以啟動我們的想象力,使我們的能力跨越式發展,重復就是力量!
“玩兒”可能是冷暖變化,可能是美美強化!“玩兒”是與自己溝通,“學著”是和他人溝通。所以“玩兒”是曲線,“學著”是直線。“玩兒”是情商,“學著”是智商。所以“玩兒”是強烈意識,“學著”是發散思維。
2 會學——從頭學起(知識的深度、廣度)
不會學習,不是說知識太深太廣,而是不會開頭,不會重視基礎知識基礎練習、不會把握基礎知識基礎練習、不會使用基礎知識基礎練習!萬事開頭難,因為我們要面對千頭萬緒!確定首要環節,確定第一個“頭”就非常重要,因為良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
(1)調整學生的心情:對基礎知識的認識,變誤解為信任感。調整基礎知識與綜合練習的關系。基礎知識基礎練習無難度,這種誤解已經延續了很多時間。基礎知識基礎練習包括難點、重點、易錯點等,所以基礎知識基礎練習的難度也是多種多樣的。綜合練習是為了實現跨越式進步的,但是把握基礎知識卻是實現跨越式進步的第一步。把握綜合練習可能實現跨越式進步,但是把握基礎知識一定實現跨越式進步。基礎知識能夠激發我們神奇的記憶能力,促使大腦進行高速信息處理能力不斷增強!
(下轉第86頁)(上接第69頁)
(2)調整學生的智慧:對基礎知識的把握程度,變全面深刻為入門,調整局部知識與整體知識的關系。因為知識有廣度,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就希望是最廣的,也就是全面的;因為知識有深度,學生對知識的把握程度,就希望是最深的,也就是深刻的。這種意識使學生狼狽不堪。
淺薄膚淺的反義詞不一定就是深刻,狹隘的反義詞不一定是全面,可能都是僅僅邁出一小步的入門!入門就是要查漏補缺,處理好概念之間的關系,概念之間的包含關系,如:“國家”包括“政府、社會、法律等”。概念之間的因果關系 如:“法規不健全”就要“有法可依”; “體制不健全”就要“改革”。
(3)調整學生的能力:對基礎知識關系的處理,變拔高為分層,調整抽象知識與形象知識的關系。面對拔高題,我們有十幾年積累的知識、經驗,但是解題速度還是很慢,因為需要大量的時間去篩選相關知識、原理。“拔高”就要通過“分層”來實現。通過材料確定答案層次;“提升”就要通過“提煉”來實現!通過材料提煉信息。這樣就可以科學調整注意力的方向,提高從形象知識到抽象知識的思維力等。
3 善學——成長并學著(知識的時間度)
善學不求更高但求更多!善學者就可以有了復合型的情緒、復合型的意識、復合型的能力,符合現實的人。
(1)調整學生的心情:探究心理。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探究使我們想得更遠!探索多個使自己充滿成就感的好主意,探索多個充滿信任感的好方案!探究心理的目的是在探索多個使自己充滿成就感、信任感的好方案的過程中,增強進取心理、奉獻心理、規范心理等成長心理!不斷探究自己的成長點,如戰勝逆境的開拓進取品質;點滴行動,實現人生價值的;規范行為,培養運用法律能力等。
(2)調整學生的意識:發展意識。發展意識的目的是在發展集體的過程中,增強友誼意識、集體意識、義務意識等成長意識!確定發展的空間,如我的成長是在朋友的成長中實現的;我的成長是在集體的成長中實現的;我的成長是在義務的成長中實現的。
(3)調整學生的能力: 宏觀調控能力。空間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相互作用相輔相成。調控多個空間想象力的好環節,調控多個邏輯思維力的好途徑。宏觀調控能力的目的是調控多個空間想象力、邏輯思維力好途徑的過程中,增強監督能力、創業能力、負責能力等成長能力。
我們政治教學要善于把握學生的成長方向,使學生從政治學習中懂得:政治事業——積極提出議案建議,成為民主政治的主人(監督);經濟事業——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成為活力經濟的主體(創業);文化事業——積極弘揚民族精神,成為先進文化的主流(弘揚);社會事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成為和諧社會的主角(責任)。使每位學生在生活中體驗以收獲為榮,還是以奉獻為榮!讓他們從知識走進生活,求知并成長,即樂學會學善學,放飛思想品德學習的完整心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