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和
任教以來,我曾長期擔任低年級語文教學,對農村低年級語文教學現狀有較為直接的了解。長期以來,由于受教育條件、經濟條件的限制及家庭因素的影響,農村兒童從幼兒階段開始,語言能力就沒有得到系統的科學的訓練和培養。這是一個嚴重的缺陷。這種缺陷在他們入學以后,就很快凸顯出來,最為直接的就是——他們不會流利地用普通話與老師、同學交談,不會在課堂上完整地回答問題,更不會用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更為嚴重的是,這種缺陷還將繼續影響到他們進入中高年級后的習作入門與訓練,學生提起筆來似有千斤重,心中有話嘴里卻說不出來,筆下更寫不出來。因而,學生平時最怕的是語文課,以致許多學生直至小學畢業,連一篇像樣的文章也寫不出來。試想,他們在低年級時,本應得到強化的說話寫話基本能力訓練卻沒有得到扎實的培養,又要叫他們如何順利過渡進入習作訓練呢?造成這種能力脫節現象,究竟又是誰之過?然而,這種現象,目前并沒有引起多少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足夠的重視,尤其是有些低年級教師,他們不僅沒有意識到自己平時教學上忽視對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的失誤,甚至還喋喋不休地抱怨學生“素質差”、“智商低”,在他們的課堂上,忽視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這種現實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擔憂。凡是有識之士都應該對此現象大聲說“不”!更應該為改變這種現狀付出應有的努力。
回顧前些年自己在培養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方面,曾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過嘗試和探討,甚有收效,可供參考。
一、創設情境,激勵說話。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圖畫是鼓勵學生說話的一種強有力的興奮劑。”低年級學生由于受心理水平限制,他們的想象思維不足,空間概念不清,如果不借助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手段和載體,創設說話的情境和氛圍,激勵學生說話的興趣和欲望,要想讓學生把話說好是有困難的。因此,“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比如教《畫》這一課,我設計了“看——想——說”的教學步驟。當我把一張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彩圖掛上黑板時,孩子們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我讓他們美美欣賞了一番之后,說:“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了《畫》這一課,今天,老師要請同學們看完圖后,想一想這首詩的每一句是在寫什么,再用你們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時,有個學生站了起來,我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山”字,這個學生想了想,大聲說:“我站在這里遠遠地看這座山,山上一片綠色,很美麗。”“好!”接著,我請他走到黑板前,我又寫了個“水”,他又想了想,說:“我走近了,聽不見水流的聲音。”我指指畫上的花,再寫上“花”字,又提示性地說:“春天已經過去了,可是花還開著。”我最后寫上“鳥”字,又揮了揮手,做了個趕鳥的樣子,問:“那這小鳥呢?”學生看看我,笑著說:“有人來了,但小鳥一點兒也不害怕,還站在樹上。”我微笑著問大家:“他說得好嗎?”孩子們立刻鼓起掌來。于是,我讓其他學生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效果還真不錯。
二、依托教材,強化訓練。
低語課本每組教材中的“識字”“課文”和“語文園地”每部分都設計了大量的語言訓練題,如“我會讀”、“我會說”、“我會背”、“讀讀說說”、“想想說說”、“讀讀背背”等等。它們內容豐富多采,形式靈活多樣,既有科學性,又有趣味性,為孩子們所喜聞樂見。盡管設計角度不同,但目標卻是一致的,都是指向語言訓練,都有助于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學習。如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的“讀讀背背”,內容是一首兒童詩《小鳥》:“小鳥,小鳥,你輕輕地跳,我栽的小樹,它還太小太小/小鳥,小鳥,你輕輕地跳,可愛的小樹,它還在睡覺/小鳥你輕輕地跳啊,再輕一點兒,好不好,跳來跳去的小鳥。”贊歌采用第二人稱寫法,仿佛是孩子對著小鳥說話,同時借助擬人手法,表達小朋友愛護小樹的童真童趣。詩歌的每一句都十分口語化,非常接近兒童語言特點,不僅讀起來瑯瑯上口,還有助于開啟兒童的想象思維,培養語言表達的感情色彩。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教材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訓練欄目,那就是“口語交際”。它的目的就是為學生創建語言交流的平臺,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愿說,在雙向互動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如《有趣的游戲》這個內容,圖上是“老鷹捉小雞”、“貼鼻子”、“丟手帕”三個游戲,要求學生說說它們怎樣有趣,目的是學生說話要有條理,要把話說具體。為此,我設計了這樣三個話題:(1)圖中的游戲你玩過嗎?你最喜歡哪一個?(2)你喜歡的這個游戲“有趣”在哪里?說給大家聽聽。(3)你還玩過別的游戲嗎?你是怎樣玩的?請你也說一說。這幾個話題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大家爭先恐后搶著要說,一個個說得眉飛色舞、繪聲繪色。一次成功的口語交際訓練就在這種活潑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
三、引領兒童,走近生活。
語言訓練的素材并非只局限于課本,它其實存在于學生日常生活的隨時隨處之中,比如課余時間,你可以帶著孩子們在校園的各個角落走一走,看一看,讓他們說說地上的草,說說墻角的花;你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家房前屋后的景色,也可以說說上學路上的沿途見聞;你可以讓學生對鏡子說說鏡中的“我”,也可以相互觀察,說說同桌的容貌或衣著;你可以讓孩子們說說黃昏的落日,還可以說說清晨的霞光……在孩子們的眼中,生活就像一只萬花筒,倘若你有一顆童心,你有一把金鑰匙,你就一定能打開兒童心靈的世界,發現他們心靈的語言。
語言訓練的工作是長期的,也是辛苦的。這其間,需要你為之而孜孜不倦地努力,需要付出你的心血和汗水。它需要有耐心,更需要有信心,只要你堅信自己的腳步,你的腳下就有一條走向成功的路。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龍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