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莉
【摘 要】創造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的是孩子在活動中自己探索問題的學習方式。要引導孩子善于發現問題,激發孩子積極探索問題,教會孩子展現美術內涵,利用機會綜合教育資源,實現資源的共享。
【關鍵詞】創造性學習;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展現內涵;資源共享
在美術活動過程中,指導學生創造性學習已成為我們教育研究的重點。我們美術教育活動,已經有了多年的探索。現實的經驗值得大家一起切磋。
隨著問題情境的科學創設,創造性學習已成為一種主要的教學模式。創造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的是學生在活動中自己探索問題的學習方式。這兩年來,我們堅持“重點突破,以點帶面”的原則,嘗試在小學美術教育中運用創造性學習通過創造性學習在美術教學實踐中的運用,能逐步向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陶冶學生性情、提高學生藝術表現及創造能力。
一、引導孩子善于發現問題
學生創造性的學習首先表現在對事物的正確認知上。由于學生年齡小,他們對所繪畫的事物往往缺乏正確的認識或判斷。例如:學生畫菊花時,有不少學生畫的葉子是對生的,實際應是互生。指導學生觀看多種多樣的菊花時,重點指導學生多看葉子的形態和生長特點,學生就會畫得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當然以前曾有教材印刷校對失誤,造成誤導,我們應培養學生練就一雙火眼金睛,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或突破。
二、激發孩子積極探索問題
將學生的美術作品作為學生自我表達的手段,它能讓孩子在不斷的操作和運用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在美術活動中,我們運用美術的形象語言,注重活動的趣味性,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利用說兒歌、情景、游戲、觀察、猜謎語、對話等多種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美術教學活動的效果,讓孩子盡情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又運用手中的畫筆,畫其所見、畫其所思、畫其所愛。
例如在實施“顏色的組合”這個活動時,學生用三種不同三原色紅、黃、藍進行兩兩混合時,發現了顏色混合后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學生很驚奇。我們繼續變色,又會發現加入的分量不同,顏色也變得不相同。引導學生繼續探索,如果很多種顏色混合在一起,又會變成什么顏色呢?你想變什么顏色?用什么混合比較合適?為什么?設計的問題層層深入,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直達活動的最高目標,創造活動的優化效果。
三、教會孩子展現美術內涵
席勒說過:“游戲往往是藝術的,藝術往往是游戲的。”學生的美術活動是一種愉悅身心的游戲活動。學生在美術活動中充分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是一種美的享受。美術游戲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游戲的情景中運用語言、美術工具和材料進行美術活動。
利用學生作品、大師作品作為美術活動的起始環節,讓孩子與他們對話,可以使孩子感受作品中顏色、構圖、造型等,在相互討論中,大膽構思不同的圖案和色彩變化,又能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綜合教育資源,實現資源的共享
多渠道地利用教育資源,實現資源的共享已成為既定的事實。將一些廢舊材料運用于美術繪畫活動中,不失為彌補當今美術繪畫活動材料單一的現狀的一個策略。這樣即從中享受創意美術活動的樂趣,同時也可啟蒙學生的環保意識,灌輸環保知識,能使學生獲得環保技能,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利用廢舊材料裝飾、美化校舍,實現廢舊物品利用后的“美化”,能變廢為寶,進一步培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然而廢舊材料也不是想當然的隨手拿來就可以用的,不能因為是廢舊物品,隨意選擇和運用,要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運用。因為材料投放的是否得當,對學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生活中常常可以接觸到的沙土、水、樹葉、果子、殼、樹葉、樹枝、花瓣、菜根等這些材料都成為我們的實踐對象,利用這類材料開展的美術活動對提升學生對于美術活動的興趣,拓寬其對于美術活動材料的認識幫助很大,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在欣賞了大師的精彩沙畫表演后,“沙”成為了畫紙,我們用畫板讓孩子自由地從盆中取沙,學習用搓、擠、撒、刮、摸、抓等手法模仿大師在音樂下用沙作畫,利用投影機,把他們的沙畫作品展示到銀幕上,進行評比。你會發現:我們的學生也是一個個藝術大師。
學生美術活動內容的豐富和形式的多樣,需要各種不同類型的物質媒介作基礎。活動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工具材料是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保持和提高學生美術興趣的關鍵所在。在掌握文字書面表達以前,除口頭言語外,他們更多的是運用美術形式,借助符號、線條、色彩、以物代物等方式來詮釋自己的內心世界,比如活動《京劇臉譜設計》、《未來的交通工具》等等,或傾訴自己的快樂,或描述離奇、古怪的夢想,對此,他們卻樂此不疲,因為藝術而燦爛著,因為夢想而興奮著。另外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整合也是引發學生美術活動表現的有效途徑,值得重視。走出學校,向社會學習,增長見識,為學生的美術創作找到了源頭活水。
創造是人類最重要的實踐活動,未來社會需要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面向未來,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藝術教育是培養創造力的重要途徑,而美術活動則是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創造的主要形式。學生園的美術活動就是要激發學生的情趣,引導學生體驗審美愉悅和創造的快樂。為此我們要經常給學生預留一些創造空間,讓學生嘗試改變繪畫對象的形狀、顏色、質地、功能等,滿足自我表現和創造的需要,培養創新精神。總之,學生園美術教學活動應該摒棄那些熱熱鬧鬧,沒有實質效果的活動形式。回歸本源,讓美術活動成為學生充分展示童真、童趣,展現自我的平臺。
【參考文獻】
[1]《游戲教學論》
[2]《小學教育綱要》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棲霞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