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繼斌 德 吉 拉巴桑珠 扎西德吉 次 松
西藏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系,西藏拉薩850000
西藏大學預防醫學專業課程設置滿意度與對策研究
武繼斌 德 吉 拉巴桑珠 扎西德吉 次 松
西藏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系,西藏拉薩850000
目的了解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對課程設置的滿意度及相關建議,進一步完善預防醫學專業的課程設置。方法采用整群抽樣方法對2008~2012級預防醫學專業231名本科在校生進行問卷調查,并收集了任課教師和實習基地教師的建議和意見。調查內容主要有學生一般情況,課程設置、學時安排、臨床實習、預防醫學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等方面的滿意度,任課教師教學質量,同時收集了對課程設置的意見和建議。結果學生對課程設置總體滿意度較好,但在課程設置中有57.0%的學生(母語為非藏語)認為需要加強藏語口語能力,43.3%的學生認為需要加強外語能力,51.1%的學生認為需要加強專業技能的培訓。結論西藏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需要進一步加以調整和優化,才能更好地適應西藏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
預防醫學;課程設置;滿意度;對策
公共衛生是醫學科學重要的組成部分,自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acute respiratorysyndrome,SARS)事件后,公共衛生專業人才的培養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重視。近年來國內醫學界對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較多,但是,對預防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較少[1]。當代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存在著知識結構不合理,應急能力偏低,公共衛生教育被忽視等問題,指出當前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公共衛生人才的需要,必須進行有效的改革[2]。隨著開設預防醫學專業的院校逐漸增多,2003年起,全國每年預防醫學本科招生已超過6000人[3]。西藏大學(以下簡稱“我校”)于2004年招收了首屆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班。為了培養適宜西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預防醫學應用性人才,制定較完善的培養方案是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保證。因此,本研究對我校預防醫學專業本科學生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現將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1 對象
采用了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我校2008~2012級預防醫學專業231名本科在校生進行問卷調查,所選對象為我校5個年級的本科班學生。
1.2 調查方法
1.2.1 調查內容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一般情況,了解對課程設置、學時安排、臨床實習、預防醫學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等方面的滿意度,任課教師教學質量,收集學生對課程設置的建議和意見。
1.2.2 問卷的錄入和分析課程設置滿意度調查問卷錄入到SPSS 18.0,就業信息通過Excel導入SPSS 18.0分析。主要分析率、構成比。
1.2.3 質量控制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2008級預防醫學專業的10名學生進行了預實驗,對問卷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修改和完善,提高了問卷質量。在2008~2012級預防醫學專業各班班主任和學生科的積極配合下,每個班級所填的內容都是根據目前已開設的課程填寫,發問卷前都做了詳細解釋并現場調查,現場核對,做到準確無誤。
2.1 一般情況
2008~2012級在校學生231名,其中男136名(58.9%),女95名(41.1%),藏族學生113名(48.9%),漢族學生104名(45.0%),其他少數民族學生14名(6.1%)。調查期間2009級預防醫學專業學生正在進行預防醫學專業課程的學習,2010級學生正在進行臨床實習。2011級學生正在進行醫學基礎課程的學習,2012級學生正在進行公共基礎課程、醫學基礎課程的學習。本次調查共發放231份問卷,收回231份,問卷有效率達100%。
2.2 預防醫學專業培養方案的滿意度
主要從以下12個指標進行分析,表明我校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對培養方案的總體滿意度較高,在不滿意選項中,對藏語會話能力(母語為非藏語學生)、外語能力的不滿意率較高(分別為57.0%、43.3%),其次為科研能力的培養(33.8%)。見表1。

表1 學生對培養方案的滿意情況[n(%),n=231]
2.3 對課程設置和學時安排的滿意度
主要從公共基礎、醫學基礎、臨床專業、預防醫學專業等課程的理論、實驗和實踐等課程設置的11項指標進行了分析。公共基礎課程設置安排滿意度,2008級學生中有45.9%的學生認為滿意,而2012級學生中有87.1%的學生認為滿意。對醫學基礎課程設置的滿意度,也是2012級學生較高。2008級學生中有67.6%的學生認為預防醫學專業實習時間安排較短。2010級學生中有57.6%的學生認為臨床實習時間安排較短。見表2。

表2 課程設置滿意度的分析[n(%)]
2.4 需要增減的學習內容
預防醫學專業2008~2012級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需要加強專業技能培訓,2008級學生認為需要加強計算機、外語、人文素質和藏語口語能力。見表3。

表3 學生認為需要加強學習的內容[n(%)]
課程體系是人才專業培養方案的重要內容,課程是實施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因此課程的設置將決定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為了全面達到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依據《公共衛生教育基本要求》(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public health education,ERPHE)[4],專業人員知識結構和核心能力培養涵蓋了6個領域的37個條目。為了達到全國的人才培養基本要求,必須對預防醫學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不斷的改革。隨著西藏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衛生服務和醫療保健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西藏地區地域遼闊,交通相對不便,衛生服務的半徑大、難度大,同時,目前缺乏公共衛生專業人才。我校作為培養西藏地區公共衛生人才的主要高校,需要針對西藏地區人群的主要健康問題,適時調整課程設置,修改培養計劃。因此,在2008~2009級預防醫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基礎上,本研究修訂了2010~2012級新的培養方案,通過問卷收集學生對課程設置,課程時間,臨床專業和預防醫學專業實踐等滿意度,以及對任課教師和實踐基地教師收集課程設置和實踐教學安排的意見建議,本研究將進一步修訂完善課程設置和培養方案,針對調查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的對策。
調查結果顯示,2010~2012級預防醫學本科學生對專業課程的總體滿意度高于2008~2009級學生,但也存在著西藏地區預防醫學專業培養的特殊性問題,如需要加強藏語口語能力(母語為非藏語學生)、外語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訓等要求在五個班級中具有共同性。在教學改革項目中,2008級學生被安排在西藏拉薩市林周縣、曲水縣4個鄉衛生院實踐教學基地進行社會實踐調查、臨床專業實習,在進行入戶調查和門診就診時,非藏語為母語的學生們發現與當地農牧民之間語言交流有障礙,極不利于開展專業工作[5]。在西藏自治區,80%以上的人口為農牧民[6]。目前的現實是,絕大部分中年以上的農牧民不懂漢語文,藏語文是基層主要的交流工具。我校培養出來的預防醫學專業人才,應當具備與廣大農牧民群眾溝通的基本能力。母語為非藏語的學生除了要達到學校規定的藏語文等級考核要求外,還應加強藏語口語的學習,特別是醫學術語方面的藏語交流能力、防治疾病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應當成為今后課程體系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在今后培養方案的修訂和課程設置中,在原有的公共藏語文76學時的基礎上,我校計劃在第5學期增加藏語文醫用口語課程36學時,同時開發與編寫相關的教材,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非藏語為母語學生的藏語交流能力。與此同時,也需要加強英語能力的培養,我校在應屆學生中推薦免試研究生時,有外語能力的要求,部分來自基層的學生專業課程的成績達標了,但因英語能力差而失去了進一步學習深造的機會。運用英語能夠及時查閱國際上發表的各種文獻,與同行業進行學術交流,也是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條件之一[7]。我校預防醫學專業應加強英語能力的培養,在今后的課程設置中增加專業英語課時數。當然,在語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際應用能力,還需要由教師和學生做出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實現。
新時期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既要符合預防醫學群體性、社會性、公益性的特點,還要改革教學模式、調整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必須拓寬其知識領域,注重交叉學科知識的培養,提高非專業素質,包括思想道德、心理、身體以及人文素養等,使之具備向多方面發展的潛力[8-9]。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的實際工作能力,是預防醫學人才培養的重要要求,也是值得公共衛生教育思考的問題[10]。預防醫學專業學生不僅應當具有實驗室分析的能力,還應具有進行現場調研、開展疾病控制和人群預防保健的工作技能。尤其是在緊急狀態下,要有及時處理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能力[9]。長期以來,鼠疫、麻疹和肺結核等傳染性疾病是西藏地區各級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entre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CDC)重點防治的傳染病[12-14]。西藏大部分高山草甸地區分布著喜馬拉雅旱獺,此類旱獺是鼠疫桿菌的自然宿主,其體外宿主是鼠疫的傳播者,直接危害人類健康[12]。因此,西藏的鼠疫防治工作任務尤其繁重。本次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提出需要加強專業技能培養。隨著辦學層次的提高,預防醫學專業的實驗室建設也在不斷加強,我校通過“211高校”、中央財政支援高校發展和西部高校綜合能力提升計劃等途徑,為預防醫學專業的實驗室建設給予了政策傾斜,先后投入近540萬元購置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此平臺的建設為擬將為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實驗、實踐,預防醫學專業教師進行科學研究等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支撐。在課程設置時,除了加大專業課程的實驗、實踐課時數,還應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結合西藏高原人群的主要健康問題特點,因地制宜地開展相關課程,如增加“西藏地方病學”課程的學時數,加強實踐教學內容,在教學中聘請西藏自治區地方病防治專家作為兼職教師,通過課程教學、學術講座和現場疫情處置等各種方式加強學生對突發應急事件的處置能力,讓學生掌握應對各種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如重大傳染病、各種重大中毒事件、自然與意外災害的控制方法、衛生應急策略、應急機制等。預防醫學專業課程中加強實驗、實踐教學課程數,教學內容緊密地與西藏地區公共衛生問題相結合,充分利用現有的實驗教學設備和條件,提高教師的實驗、實踐帶教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加強預防醫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時間、方法和內容。通過以上教學改革,從而提高學生預防醫學專業綜合技能。
加強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在第5學期開設“科研調查基礎”課程36學時,通過講解流行病學還讓衛生統計學的基礎知識,學生根據在科研基礎課程所學的內容設計社區人群健康調查的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實施方案,通過小組討論、課堂匯報和教師評閱,最終確定社會實踐的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利用在拉薩市周邊縣4個鄉衛生院實踐教學基地實習,進行社區人群的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學生有機會獲得親臨現場進行實際鍛煉的機會,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撰寫小論文,實習結束后進行專題匯報,通過以上方式,能夠讓學生早期接觸實踐、社區和科研[15],從而提高學生的科研意識和能力。同時,在預防醫學醫學導論課程中,鼓勵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在大二、大三階段積極申報國家、自治區大學生創新性項目,通過項目的實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時間安排20周,從選題、撰寫綜述、開題報告、數據收集到結果統計分析、論文撰寫、論文答辯等全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讓學生充分利用寒假的時間進行現場流行病學原始數據的收集、實驗室的樣品分析等工作,畢業論文的成績包括文獻綜述、開題報告、論文撰寫和答辯等各項成績,通過全過程地參與提高學生的科研意識和基礎能力。
綜上所述,我校醫學院預防醫學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需要進行調整和優化,才能更好地適應西藏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日益提高的實際需求。
[1]黃曉,賀莉萍,周勇,等.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實踐課程教學改革的效果評價[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6):1088-1107.
[2]衛秦芝,萬成松,鄭莉,等.當代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7,6(3):274-275.
[3]黃沛力,孫志偉,王暉,等.提高預防醫學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6):1073-1086.
[4]王國慶,朱昌蕙,陳丹鏑,等.我國公共衛生教育評估體系構建初探[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8):1469-1471.
[5]拉巴桑珠,次央,達瓦普赤,等.預防醫學專業非母語為藏語學生醫患藏語能力建設[J].醫學信息技術與教育,2012,25(2):21-22
[6]中國統計出版社.西藏統計年鑒(2012)[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7]林立,劉永春,高波.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6,26(3):10.
[8]金英良,黃水平,趙華碩.從社會需求談預防醫學專業本科教學改革[J].中國校外教育,2010,(9):32.
[9]張秀軍,孫業恒,郝佳虎,等.培養醫學生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的教學研究[J].疾病控制雜志,2005,9(3):266-268.
[10]賈紅,李麗,劉毅.適應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培養預防醫學實用型人才[J].醫學教育探索,2005,2(4):110-111.
[11]丁寧.加強突發衛生事件預防與控制課程設置[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5):1018-1019.
[12]來有文,扎西達娃,湖世云.加強機構能力建設,提高西藏公共衛生服務能力[J].中國衛生經濟,2012,8(31):47-49.
[13]平措汀參.1998-2011年西藏拉薩市鼠疫監測結果分析[J].中華地方病學雜志,2013,32(4):452-452.
[14]巴桑卓瑪.西藏肺結核病患病耐藥狀況分析[J].西藏科技,2011,(9):45-46.
[15]次央,德吉,央宗,等.西藏大學預防醫學專業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5):54-94.
Study on satisfaction of curriculum provision and countermeasure for preventivemedicine in Tibet University
WU Jibin Deji Lhabasangzhu Zhaxideji Cisong
DepartmentofPreventiveMedicine,MedicalCollege of TibetUniversity,TibetAntonomousRegion,Lhasa 850000,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atisfaction and related suggestions of preventive medicine students,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urriculum schedule of preventive medicine.Methods 231 preventive medicine bachelor students from 2008 to 2012 grade were selected by cluster sampling,and they were give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Advicesand suggestions from teachers and staffs in college and practice base were collected.Generally information of students,satisfaction for courses,number of class hours,practice of clinical and preventivemedicine,aswell as quality of teaching were inquiried,and suggestion and comment of curriculum were included.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of curriculum was good inmost of students,but therewere 57.0%students(non-native Tibetan language)need strengthening of skill of oral Tibetan,students needed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ability and capacity of profession accounted for 43.3% and 51.1%respectively.Conclusion Curriculum of preventivemedicine needs further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in order to adap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ealth challenges Tibet.
Preventivemedicine;Curriculum;Satisfaction;Countermeasure
G424
B
1673-7210(2014)08(b)-0124-04
2014-04-24本文編輯:任念)
“西藏大學預防醫學專業綜合改革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藏大字[2012]263號)。
德吉(1967-),女,教授,主要從事營養與慢性病及醫學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