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陳冬梅,李新鳴,王 嵐,劉 蘭,劉 新,景匯泉
(沈陽醫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學創立,隨后在全球范圍內普遍開展。我國部分高校亦在某些課程中開展了PBL教學,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我院于2013年3月至6月,針對臨床醫學專業全部學生開展整合課程式PBL教學,效果良好,現介紹如下。
以我院2011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15個班、2010級六年制(英文班)臨床醫學專業2個班51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
2013年3月至6月(即2012—2013學年度下學期)選取4個整合課程式PBL案例,依次在2011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15個班、2010級六年制(英文班)臨床醫學專業2個班中開展。
2.2.1 教師方面 PBL課程開始前一個月,由PBL案例組長(案例編寫主要負責人)對PBL授課教師進行培訓,組織集體備課,熟悉案例,對案例提出可行性意見和建議,對案例中涉及問題的解決方案達成共識。
2.2.2 學生方面 PBL課程開始前兩周,案例組長召集參與整合課程式PBL教學的全體學生召開動員大會,讓學生對PBL教學有足夠的認識,并產生濃厚的興趣。案例組長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班(以30人為例)分為3個組。例如將2011級臨床醫學專業1~6班學生分為18個小組,參與編號為2201案例的PBL課程(2——大學二年級,2——下半學期,01——案例序號)。每個小組選出3名學生作為輪值主席。
每個PBL案例授課12學時,第1學時:PBL授課教師與所負責的PBL小組學生見面,介紹課程具體實施辦法,發放第一幕案例材料;第2~10學時:每幕討論課結束前,發放下一幕材料及討論題目。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材料進行PBL課程討論;最后2學時:發放調查問卷,進行課程總結。
PBL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案例為依托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模式,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科學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于PBL課程而言,完善、合理的案例對于PBL課程取得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我國開展PBL教學的醫學院校多是針對醫學微生物學、病理學、兒科學、外科學等某些學科單獨開展,案例設計多局限在某一學科或是對該學科知識進行適當擴充。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全能型的醫學人才,這種PBL課程設計必然有學科的局限性。因此,我們在開展PBL課程的過程中,嘗試性地引入整合課程式案例。我們以臨床實際病例為起點,將案例設計為3幕,每幕設上、下半場,以劇情的形式描述病例,每幕附討論題目,以疾病相關醫學基礎、疾病診斷、疾病治療為線索,落實到不同案例可能有所區別。整合課程式案例打破了學科界限,徹底改變了以往基礎教學重基礎、臨床教學重臨床的局面,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極為有益。
3.2.1 指導教師的作用 傳統教學法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講臺上教,學生在下面學,學生學習相對被動。PBL教學法區別于傳統教學法,其主體是學生,學生以案例為載體進行充分討論;指導教師在此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當學生討論偏離主題或當學生對某些問題討論不夠充分時,指導教師可以適時進行指導。
3.2.2 學生的作用 PBL課程中學生是主角,小組中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他們在課前根據教師提供的案例材料,通過上網或去圖書館等途徑查閱文字或視頻等資料,制作PPT課件。在PBL課堂上,學生圍繞案例相關問題充分討論、暢所欲言,最終獲得正確答案。
3.2.3 輪值主席的作用 我國部分高校,包括我校在以往的PBL課程中未安排輪值主席,通過與現行PBL教學法的對比,我們覺得輪值主席能起到師生助手的作用,不可或缺。每次PBL討論課,均有一名學生擔任輪值主席,在小組討論時,他是一名普通的參與者。輪值主席的作用是掌控時間,簡單匯總學生討論不充分及未解決的問題,留給學生課下查找答案。
傳統教學法多是“填鴨式”教學,教師通過PPT或板書傳授知識,學生在下面機械地記筆記,常采取閉卷或開卷的考核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不高,多是迫于結業考試的壓力,即使通過考試,也不表示學生對該門課程掌握良好。PBL課程將時間和空間完全交給學生,使學生具有主動權。我們將案例材料的準備工作放在課前,學生只要充分準備,課上就可以積極參與討論。PBL課程的最后兩個學時發放問卷,填寫評價表,評價表包括學生自評表、小組學生互評表、學生評價指導教師表、學生評價案例表、教師評價學生表等。填寫評價表時學生按閉卷考試座位就座,有效避免了打人情分、草率評分的現象。學生的最終成績由出勤情況、學生自評成績、學生互評成績、教師評價學生成績構成,其中教師評價學生成績占比較大。
我們在此次PBL課程改革中,開辦了PPT課件大賽,每個PBL小組集全體成員之力,上交一份完整的、包含3幕案例內容的PPT課件,其中可以含有圖片和視頻材料。以2011級臨床專業1~6班為例,共上交參賽PPT課件18份,由指導教師進行盲評,匯總成績,評出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并對獲獎小組的每位學生給予物質獎勵。
3.4.1 學生方面 學生上網或去圖書館查閱資料,合理篩選,挑出有價值的材料,通過思考得出正確結論,使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得到鍛煉。PBL課堂上,每名學生都是集體的一份子,共同參與、群策群力、團結協作,最終找到問題的答案,使團隊精神得到培養。此外,在講述PPT課件的過程中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4.2 教師方面 PBL指導教師中,有的是講授醫學基礎課程的一線教師,有的是附屬醫院的臨床醫生,在參加PBL課程前,他們常年從事本學科的臨床和基礎工作。整合課程式PBL案例集醫學基礎和臨床知識于一體,指導教師只有認真備課,才能將案例相關的知識全面掌握,從而使教師探索新知識的動力增強,業務水平隨之提高。
(1)我校率先在臨床醫學專業全部本科學生中開展整合課程式PBL教學,我們認為,案例撰寫是否合理是決定課程是否成功的關鍵。案例在設計上應具有故事性,不要過于簡單,提出的討論問題不應是簡答題式的問題。
(2)以往某一學科開展PBL教學,多半是為提高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因此,討論題目較少涉及其他學科。而整合課程式PBL教學,討論題目可能會涉及高年級課程的內容,在低年級開展一度使我們很猶豫。但是通過近半年的實踐,結合學生的反饋意見,我們認為大學二年級學生已完全有能力自學高年級的醫學課程,并且興趣頗高,效果良好。
(3)在臨床醫學專業全體本科學生中開展整合課程式PBL教學,對學校的硬件條件要求較高,學校的教學條件必須符合課程要求。
[1]方芳,劉新,劉蘭,等.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實施PBL 的嘗試[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9):1059-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