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鳳
(福清衛生學校,福建 福清 350313)
護理技能競賽賽前學生心理訓練初探
李清鳳
(福清衛生學校,福建 福清 350313)
一名優秀選手不僅要具備很高的理論知識水平、操作技能水平和好的身體素質,而且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在護理技能競賽前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訓練,成為其在比賽中充分發揮自身水平的關鍵。
護理;技能競賽;心理訓練
在技能競賽中能否取得優異成績取決于多種因素,其中選手的心理因素對成績的影響最為明顯。如何有效調控參賽選手的心理狀態,提高其對大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指導教師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1.1 極度緊張型
比賽就是競爭,在競爭中任何人都想勝出,這是人的本性。但若選手將精力過多地放在比賽結果上,很容易使自己陷入緊張狀態。這種類型的選手對即將到來的比賽表現為過度興奮、心理焦慮、自信心不足。由于時常考慮個人得失,緊張、急躁、情緒不穩定或情緒低落,缺乏自信心,在比賽前往往表現得焦躁不安、不知所措,甚至緊張得寢不安席、食不甘味。這種狀態產生的原因是思想有壓力,怕比賽成績不好,對比賽的困難和復雜性估計過度。同時,也與訓練不足、比賽經驗少有關。
1.2 淡漠型
此類型主要與選手大腦皮層興奮度下降,抑制情緒加強有關,或因精神過度緊張反而導致抑制狀態的出現。淡漠型表現為情緒低落,缺乏信心,心境不佳,渾身無力,不想參加比賽,總認為獲勝沒有希望,別人的技術水平比自己高。這種想法如果常常在頭腦中縈繞就會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進而促使這些想法變成現實,導致比賽失敗。訓練過度疲勞,訓練周期長的參賽選手較易出現這種情況。這種狀態產生的原因是不重視比賽,不想參加比賽,對比賽不利條件想得過多,而又沒有解決的辦法,缺乏頑強的戰斗意志,等等。
1.3 盲目自信型
信心是選手進行比賽的內驅力,關系著選手比賽的精神狀態。盲目自信型選手表現為高度興奮、信心十足,不積極參加賽前訓練,不認真分析研究比賽對策,總相信能夠取勝,對面臨的困難視而不見,盲目樂觀地等待比賽來臨。這種狀態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對比賽的復雜性和困難估計不足,輕敵、麻痹大意,過高估計自身技術水平。
以上3種不良賽前心理狀態都會對選手產生不良刺激,導致比賽時發揮失常。
1.4 準備戰斗型[1]
這是一種有利于比賽的心理狀態,此類選手表現為有正確的比賽動機和良好的比賽態度,對比賽有清楚的認識,精神飽滿,精力充沛,頭腦清醒,對自己的實力充滿信心,有全力以赴參加比賽和爭取勝利的愿望。這種狀態是長期訓練的結果,有利于機體充分發揮潛能,克服各種心理障礙,達到或超出預期水平。
2.1 評估選手的心理素質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心理特征決定選手的氣質、性格、興趣、能力等,了解選手的心理特征是訓練其心理素質的前提。選拔選手時不能單從學生平時的操作技能水平來判斷,應從多方面考察,如通過班主任、其他任課教師、同學了解該生平時的心理素質。性格是個性特征的核心,也是決定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方面。
2.2 端正比賽態度
心理學家認為,人們面對壓力源產生壓力反應與當時情景對該人的意義有關[2]。要讓選手樹立正確的比賽動機和獲勝的信心。越是大型比賽,選手的情緒波動越大,因為大型比賽聚集了各個方面對參賽選手太多的期望,這就給選手帶來了無形的壓力。因此,有些選手在平時訓練和參加小型比賽時能夠很好地發揮水平,但在參加大型比賽時卻往往在賽前就出現難以控制的緊張心理,而這種消極的賽前心理狀態恰恰是正常發揮的大敵。因此,指導教師在平時訓練中要及時了解選手的參賽動機,引導其端正比賽態度,設置具體可行的參賽目標。
2.3 模擬訓練[3]
選手比賽時的心理狀態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比賽環境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陌生的環境、緊張的氣氛都會影響選手的發揮。指導教師應充分了解競賽環境,包括比賽地點、房間大小、用物擺放、比賽日程等。在平時訓練中,盡可能安排與比賽相似的時間和條件進行訓練,使選手適應賽場環境,比賽時集中注意力。同時,指導教師應組織選手觀看歷年護理技能競賽的錄像,幫助選手分析比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以便選手在比賽中遇到意外情況也能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而不受干擾。
2.4 心理適應訓練
壓力與適應理論認為壓力反應的強度和持續時間取決于既往的經歷[2]。比賽經驗豐富、身經百戰的選手在賽前一般會有較好的心理狀態,賽前準備工作也做得比較充分,這樣的選手在賽前容易產生增力情緒;反之,則會產生減力情緒。因此,比賽經驗也是影響參賽選手賽前心理狀態的客觀因素之一。心理學家奧爾波特發現,個體完成某種活動時,由于他人在場或因與他人一起活動而產生行為效率提高的現象,即社會促進。其中的一種效應是觀眾效應,即個體從事活動時,有觀眾在場,觀眾的多少及觀眾的表現對其活動效率有明顯的影響。正確理解社會促進的含義,合理運用社會促進的效應,使選手逐步克服恐懼、焦慮和緊張心理,對提高選手心理素質和技能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指導教師應制訂賽前心理訓練計劃,在不同時間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定期組織其他學生和教師觀摩,請專家點評、打分。
2.5 意志品質訓練
可通過以下方法進行:(1)在疲勞情況下完成訓練任務。之所以這樣訓練,是因為近年來,各級護理技能競賽的參賽人數較多,項目也多,賽事多需2~3天才能完成,常常要從早比到晚,對選手的耐力是一大考驗。(2)充分利用不利的環境因素安排技能訓練。如經常變換訓練場地,到兄弟學校觀摩比賽等。使選手學會自我心理調控的具體方法,消除心理障礙,提高心理適應性,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提高訓練水平。
指導教師不僅要訓練選手的操作技能,還要具備一些心理學常識,對學生的心理活動、個性特征了如指掌。心理訓練的最終目的是使參賽選手賽前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而不是消極地克服已經出現的心理障礙。指導教師對選手的心理訓練應循序漸進、把握時機,有耐心、愛心和信心。在心理訓練過程中,與選手密切配合,才能在強手如林的激烈競爭中,取得最終勝利。
[1]邸云光.淺談運動員賽前心理訓練[J].科教新時代,2012(8):102.
[2]崔焱.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3]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G424.28
B
1671-1246(2014)05-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