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云,王宏偉
(慶陽市人民醫院,甘肅 慶陽 745000)
加強住院醫師醫患溝通能力培訓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黎 云,王宏偉
(慶陽市人民醫院,甘肅 慶陽 745000)
住院醫師;醫患溝通能力;醫療糾紛
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各種新的診療技術和方法的應用使醫療水平不斷提升。但醫院卻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投訴和糾紛[1],其中因醫護人員與患者溝通不夠所引起的占2/3[2]。醫患關系緊張是我國當今社會一個不爭的事實,而良好的醫患溝通則是協調醫患關系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3],溝通能力是一名合格醫生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醫生的基本能力之一。住院醫師是醫生職業生涯的第一階段,必須打下堅實的基礎。而目前我國醫學生在校所接受的醫患溝通教育不夠全面,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前幾乎不具備醫患溝通能力,所以應充分認識到培養住院醫師醫患溝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加強住院醫師醫患溝通意識培養,豐富醫患溝通培訓內容和形式,建立管理機制幾方面加強住院醫師醫患溝通能力,以有效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1.1 對醫患溝通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許多住院醫師對醫患溝通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往往只注重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技能的提高,對社會及一般的人情風俗缺乏了解,對患者缺乏同情心與責任心,對社會、心理、環境等因素在醫療中的作用認識不到位,目光停留在患者的病情上,忽視了患者心理與情感的需求。這種只關心病不關心人的現象在剛參加工作的住院醫師中普遍存在。有的住院醫師僅按部就班地執行上級醫師交給的任務或滿足于基本操作技能的鍛煉,而不去真正關心患者,不與患者交流或交流很少,使患者缺乏被關注、被關愛的感覺,從而引起患者誤解,誘發醫療糾紛。
1.2 缺乏必要的溝通技巧
以往醫學院校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三基”的掌握上,在醫患溝通方面缺乏針對性的培訓,使住院醫師缺乏必要的溝通經驗與技巧。實習階段由于接觸社會和臨床的時間很短,醫學生仍然缺乏交流經驗。進入臨床工作后,由于工作內容和方式、生活環境、接觸對象發生了很大變化,部分住院醫師表現出與環境的不協調,缺乏適應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在醫患溝通上表現出缺乏技巧和策略,與患者交往時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緊張、焦慮等現象,這極大地影響了與患者溝通的效果。
1.3 缺乏主動與患者溝通意識
有的住院醫師雖然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基本操作技能也比較熟練,但是缺乏主動與患者溝通的意識,不愿了解患者的心理和需求,僅僅對患者診治疾病,忽視與患者的心理溝通,有時即使在為患者診治過程中沒有過錯,也常會引起患者的誤解和不滿,甚至投訴。
2.1 加強對住院醫師醫患溝通意識培養
要培養住院醫師的醫患溝通能力,首先必須培養其醫患溝通意識。要轉變醫生“只見病不見人”的服務模式,促進醫療服務的整體性、人性化發展,尊重和維護患者的權益,真正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醫院要通過教育引導,使住院醫師明白:良好的醫患溝通不僅能讓患者更好地配合醫療活動,還能使醫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史,做出準確的疾病診斷和及時的治療,從而使患者得到更滿意的服務,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
2.2 豐富醫患溝通培訓內容
醫院應該把醫患溝通能力培養作為臨床帶教的重要內容之一,開設專門的醫患溝通課程,并將其作為住院醫師的必修課,保證學時和師資力量。培訓內容以醫患溝通學為主,輔以人際關系學、臨床心理學、醫患權益與保護及相關醫療法規等,包括溝通的基本原理、醫患觀念溝通、醫患信息溝通、醫患情感溝通、醫患間的非語言溝通、患者的接待、管理和教育、社交禮儀、醫患溝通的障礙及排除等內容。通過學習這些教學內容,提高住院醫師的醫患溝通能力。
2.3 開展多種形式的醫患溝通技能培訓活動
住院醫師溝通能力培養,不僅需要科學的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而且要輔以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臨床活動以及社會實踐。醫院可采用多種形式,如通過專題講座、經典案例分析、專題討論、經驗交流及臨床實踐教學方式進行溝通能力培養。
2.3.1 專題講座與討論 針對住院醫師與患者溝通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邀請資深專家來院作講座或者派人員外出參加各種有關醫患溝通、醫患關系的專題講座或學術會議,有利于住院醫師吸取國內外先進的溝通技術和經驗。此外,應結合國內外最新動態和國家有關政策進行小組探討,可在上級有經驗醫師指導下,圍繞某一具體案例或問題進行討論,從社會學、倫理學和心理學等角度進行探討,得出最佳的溝通方式。
2.3.2 利用經典案例或仿真模擬教學 利用經典案例或仿真模擬教學,大力開展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真實場景觀察和參與式教學方式,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引導住院醫師主動重視醫患溝通,提高醫患溝通技能。
2.3.3 在臨床帶教中培養醫患溝通能力 在臨床帶教中培養醫患溝通能力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4]。充分發揮上級帶教醫師的示范作用,在培養住院醫師臨床思維的同時,找到他們與患者溝通的切入點,通過對患者及其家屬心理、行為等方面的分析,以不同形式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建立平等的、良好的、互動的醫患關系。
2.3.4 與醫院醫德醫風教育相結合 醫德醫風教育重點應放在住院醫師的理想和信念教育及敬業愛崗、無私奉獻品德教育上,強化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提高醫患溝通意識,處理好責任與義務的關系,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和“服務第一”理念,倡導尊重患者、關愛患者。同時要加強全體人員禮儀服務的規范建設,把人文關懷貫穿于臨床工作的整個過程。
(1)建立醫患溝通能力培訓領導機構。由分管院長牽頭,院辦、人事科、醫務科、科教科、質控科等部門組成醫患溝通能力培訓領導小組,負責全院住院醫師醫患溝通能力的繼續教育,組織領導、協調、研究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科教科負責全院醫患溝通能力培訓的日常管理工作。邀請專家,合理安排繼續教育課程、講座、討論等,并進行相關調查、評價及考核等工作。
(2)將住院醫師醫患溝通能力培訓納入醫院人才培養規劃。醫院應從戰略高度認識到住院醫師醫患溝通能力培訓的重要性,將其作為醫院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常抓不懈,加強宣傳。
(3)建立日常考評考核機制。考核內容應該具體,并有明確的評分標準。將住院醫師參加醫患溝通能力培訓考勤情況、學習及評價情況納入日常考核,并與獎金掛鉤,形成長效管理機制。年度考核中,對成績優秀者進行獎勵,對醫患溝通能力仍較差的住院醫師進行教育和幫扶,確保醫患溝通能力培訓工作全面有效開展。
(4)建立與職務、職稱掛鉤制度。醫患溝通能力培訓最終目的在于提高醫患溝通能力,培訓成果只有與住院醫師職務、職稱晉升等掛鉤,才能有效調動住院醫師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其有效學習的自覺性。
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是醫院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維護醫患雙方權益的根本保證。住院醫師是醫院未來的生力軍,醫院應加強對住院醫師醫患溝通能力的培訓,全面提高其素質,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1]葉壽惠.新醫改形勢下的護理糾紛原因分析與對策探討[J].重慶醫學,2008,37(8):887-888.
[2]張紅霞.選修制在高等教育現代化過程中的作用與機制[J].江蘇高教,2003(1):37.
[3]王世彤,楚恒群,支曉.醫患溝通是化解醫療糾紛的鑰匙[J].中國病案,2007,8(12):22-24.
[4]徐迪雄,李澤桂,陳俊國.國外基礎醫學教育概況及對我國基礎醫學教育改革的啟示[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9,29(2):151-153.
R192.3
A
1671-1246(2014)13-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