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靖涵,王軍鴿,楊芳絨
(1.泰宏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河南鄭州450002;2.河南農業大學林學院,河南鄭州450002)
城鄉交錯帶具有城市休閑服務和農村自然景觀雙重優勢,農業生態園是一個很好的載體。農業生態園其實質仍是農業,而且更加強調以生態學原理、生態經濟規律、地位優勢和人本需求,因地制宜地設計、調整、經營和管理農業生產與農業文化創意。當代的農業園發展趨勢從單純的關注農業的產能,轉向全面挖掘農業的潛能和創新農業發展模式,構建農業、休閑、生態、旅游等為一體的多層次的產業鏈和持續健康的農村產業體系,它體現了一種新型的農業經營形態[1]。目前我國對生態園的規劃設計研究也提出很多策略,但以綜合性生態農業園的性質不多,且相關模式還不夠完善。因此,探討綜合性、可持續發展的規劃設計模式,有一定的實踐性和理論的指導意義。文章通過對君豪現代生態農業園的規劃設計實踐,探討實現現代生態園生態規劃、產業規劃、景觀規劃、游憩規劃相結合的途徑,使現代生態農業園具備農業、休閑、生態的綜合功能,達到環境、經濟、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
君豪現代生態農業園位于襄城縣,隸屬于河南省許昌市,距離許昌市區30余公里,距平頂山市20余公里,位于中原城市圈范圍之內。襄城縣新的城市建設理念是“城在水中、水繞城流、城水相依、人水親和”,其環境優雅,城秀人和。
園區規劃建設面積10 hm2,地形豐富。園區地處北汝河北岸,與氾河交匯其周邊為農田,地勢較低水位較高。氾河在區域水系規劃定位中為永久性水系,項目所在地是北汝河水系景觀規劃中重要節點。其周邊秀麗的風光和的充足的水資源為園區的建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交通便利。園區位于襄城縣以東,北臨省道,南依汝河觀光大堤。在城市規劃的外環之內。田園風光秀麗迷人,溫泉資源豐富,周邊鄉村風情、果品采摘、農事體驗等鄉村民俗旅游基礎較好,休閑服務市場潛力巨大。隨著客源輻射范圍及腹地不斷擴張,有利于聚集人氣與營造通暢的服務網絡。
地形豐富。園區外部與城郊地勢平坦的農田野林和城市外部河流接壤,其內部地勢低洼,水位較高。利用原有地形基礎,挖低成河、加高成山,挖湖堆山、塑造空間。打造秀美的山水格局,營造清新桃源的優美意境。
良田美景。襄城縣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農業種植歷史悠久、資源基礎良好,農田和果園有著都市農業發展的必要基礎。呈現著一派迷人的田園風格。基于如此良田美景,可結合規劃項目對其進行必要的梳理和整合,多樣化發展,充分發揮潛在優勢。
豐盈水系。園區南依北汝河堤,北汝河起源伏牛山脈,自古水清勢淼,文人墨客倍相詠之。有唐代毆陽詹的《汝州行》:“湛湛清流九曲灣,浮沉澈底似拖藍。扁舟一葉無人系,風動橫移向碧灘。”如今的北汝河堤已建成防洪堤壩和防護林帶。行于河堤之上,其綠樹成蔭花競相放,不見西湖柳岸卻聞汝河鶯啼。
任何項目的開發和運作都可能帶來一些不利影響,對生態農業園進行分析可以防止一些消極現象的產生。
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受時間、空間、勞動力的制約,旅游觀光業主要受時間制約。在花果期后游客的數量減少,旅游接待設施閑置,與旅游相關的企業收入減少,不利于吸納企業資金的再投入,限制了觀光旅游規模的擴大[2],因此如何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基礎上發展旅游業,豐富產品種類,拉長服務鏈,提高單位土地的收益,增加農民的收入,是解決問題關鍵。
依據國家土壤分類標準。將許昌市土壤劃分為6個土類,13個亞類,24個土屬,45個土種。總土壤面積38.41萬公頃,其中中低產田有6.78萬公頃。主要分布在褐土和潮土土壤類型上[3]。規劃區域其壤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耕層淺、土壤有機質含量低、有效養分含量低,因此應合理有效的采取措施改善農田的土地性質。
人為因素的入侵,交通工具的氣體排放,以及噪聲污染,會破壞生境斑塊。而農業生產同樣存在污染,主要來源是農村居民生活廢棄物和農村農作物生產廢物,其位置、途徑、數量不確定,隨機性大,分布范圍廣,防治有難度。在生態農業園創建的過程中應著重環境的治理和保護。
君豪生態農業園規劃理念為“農業生產為核心”的以循環農業、休閑、生態綜合模式的有機融合。突顯“青綠新襄、桃園新境”的主題。
在保障農業生產的基礎上展現觀光園區的景觀特色。通過“以農業帶休閑、以觀光促生產”的模式,發揮農業生產的基礎作用,與觀光產業相輔相成,營造園林式的生態農業園區,以探索創意農業的綜合新模式。
3.2.1 生態性原則
在農業園中,主張施用有機質肥料,在“自然”狀態下種植、養殖;利用各種可再生能源的外部“低輸入”。實現以科技為先領,以生態環保、規模適當為準則,生產綠色產品,探索式發展。生態性原則是創造園區恬靜、適宜、自然的生產生活的基本原則,是提高園區環境質量的基本依據[4]。
3.2.2 經濟性原則
觀光生態農業的興起必然帶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其以農業和旅游業為基礎,帶動了服務業、交通運輸業、加工業、建筑業等行業的協調發展,繁榮了農村市場與農村經濟[5]。在規劃設計中把經濟生產融入到園區的建設中,充分發揮采摘園帶來的經濟效益,同時注意非采摘季節的景觀規劃吸引游人,提高農業園區的經濟效益。
3.2.3 特色性原則
農業園的開發應具有地域性和季節性,規劃設計要與實際結合,因地制宜[6]。景觀規劃為園區服務,突出區域的特色,為園區帶來更多的旅游價值和經濟效益。
3.2.4 多樣性原則
農業園以滿足園區經濟效益和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注重園區多樣化的發展,建立以農業生產為主體,休閑服務為輔助的雙向經營方式。拓寬農業和旅游業的廣度,為旅游活動增添新景觀,豐富園區品種,使園區具有多樣性的特點。
園區設計與襄城縣打造“清綠新襄、市秀人和”水系新景觀的舉措相符合,設計注重體現中原良田美景的元素,如花果繁茂的果園、速生闊葉林地、魚荷共存的池塘、色彩豐富花園等,彰顯中原現代生態的特色。通過地形整理、集雨灌溉、挖湖堆山、養魚種樹的措施,形成園林式現代綜合性生態農業園區。(如圖1)

結合不同的設計手段將豪放秀麗的山水風貌強化,形成“山水情懷、桃園意境”的格局。即“一帶三區”的空間布局(如圖2)。中部—清理河道,整修水形;西部—平地建筑、交通集散;東部—納土造嶺、再造丘陵果園;南部—風景防護林。
“一帶”—水系景觀帶:主體水系流向為從南至北,水系支流環繞園中局部,形成園區大的山水格局和小的林蔭花溪。圍繞水系布置景觀,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功。結合給排水設計和水體生態處理,符合生態、節能、環保的理念。
“三區”—現代農業示范區:中、高檔水果種植、觀賞、婚紗外景和休閑餐飲;休閑娛樂觀光區:休閑采摘、水上游樂、濕地景觀、戶外休閑、野炊燒烤;林景休憩區:林中小居、花園休憩、迷你健身。

君豪生態農業園以農業生產為基礎,通過建設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科學制定全區農業結構調整規劃,發展特色農產品,形成生產、加工、觀光、風味餐飲一條龍產業。讓人們體驗“農”的氛圍,參與“農”的生活,享受“農”的風和文化。
加大現代科技農業、農業科研基地、示范基地、培訓基地的開發建設力度,同時結合休閑旅游,實現農業生產經營,休閑體驗的活動綜合服務園區,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農業。對原始農業進行新包裝,引領農業景觀由鄉土走向時尚[7]。
在農業園規劃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某種農業元素放大,農業主題公園、植物專類園、農林作物主題文化園等均是將農業、景觀與旅游相結合,以主題特色為依托的休閑觀光農業園的體現形式[8],既具有農業景觀、林地景觀的農業本質,又具有藝術景觀、水體景觀、園林文化等的創新特性[9]。本項目根據生產的重要性和活動的性質把園區分為6個功能區,即文化餐飲區、節慶活動區、歡樂水谷區、休閑采摘區、林園小憩區、江南庭院區。
文化餐飲區。文化餐飲區包括游客服務中心、餐飲住宿、生態停車場、珍奇花果樹木展示。
文化餐飲區是進去園區后的第一站,包含游客服務中心、餐飲住宿、生態停車場。以君豪商務餐廳和生態餐廳為主體建筑,設有游客服務中心,具有前臺接待、科普展示、水果品嘗、采摘打包結算、辦公室等功能。其次具有珍奇花果樹木欣賞區域,參與園藝藝術的趣味活動。
節慶活動區。此區域地勢平坦、道路和廣場較多,緊鄰餐廳。有玫瑰花園、噴泉、觀魚池、歐式小火車、鐵軌道、瓜果長廊、音樂休閑吧、靈犀噴泉廣場等。
設計中有玫瑰、薰衣草等構成浪漫的基調,花海中設置有景觀構筑物,如:即如走進了一個浪漫的世界,這里即將成為一處表達愛情、婚慶、求婚等節慶活動,還有企業聚會、壽宴、慶典、戶外會議等商務活動。
歡樂水谷區。利用周邊的高地形和中間變化多樣的水體形成歡樂水谷區,其起點為噴泉、歡樂壁泉、林影花溪、荷花池,經過虹橋、情人島、月光平臺、水上游樂、板橋,到達椰林盛景、白沙灘、抓魚池、蘆葦蕩等,翻越出水閘而出。一路景致漣漪、一谷歡歌笑語。
休閑采摘區。休閑采摘區有爬坡上山、游覽觀光、休閑采摘、漁翁垂釣、濱水游樂、自助野餐等。
利用水系、山體和植物營造山水、桃園、新境的美好愿景。以桃樹、梨樹、葡萄、櫻桃、冬棗為主,具有較長的采摘期;樹下的黑皮花生、紫紅薯、草莓等保健農作物也豐富了休閑采摘活動。
林園小憩區。它處于園區的東南角,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內容有林園小居、林內娛樂、林下小觀。它是園區的高端游憩產品,能夠獨自運營接待游客。同時,作為園區一部分,整體風貌也于其它區域相統一,整體景觀同樣是以林木果樹和少量花卉來營造,打造一個環境優雅的林下浪漫意境。主要項目有:林園小居、林內娛樂、林下小觀。
江南庭院。江南庭院相對獨立,服務于賓館人群。有江南竹韻、凌霄花架、頑石迎賓等。以江南特色為主打造恬靜的景觀,供游人欣賞。
園區的建設必須遵循自然生態的規律,在保護、開發、利用資源的過程中,確保景觀格局的連續性、完整性,達到整體生態協調、功能連通和景觀和諧[10]。
君豪生態農業園中通過運用生態系統、持續經營、物質循環、食物鏈、立體種養殖等理論和技術,形成“果園-瓜菜”、“果園-保健作物”,水體種荷養魚,水與廢棄物循化利用等各種優化的生態農業模式,提供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通過防護圍墻的立體綠化、游泳館的半地下建設、賓館建筑的高林遮蔭、溫室的內部種植、戶外小筑引入林下等等措施,創造農業園優美自然的生態環境。
現代生態農業園應發展農業、休閑、生態、旅游等綜合性的規劃模式。君豪生態農業園利用現有的優勢,因地制宜,以農業生產為主體,休閑服務為輔助的雙向經營方式,即保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又拓寬了農業和旅游業的廣度,增添了城市新景觀,有利于生態保護,增強城市環境魅力。
[1]李曉穎,王 浩.生態農業觀光園的本質和特征[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1(4):86-91.
[2]朱 華.鄉村旅游利益主體研究-以成都市三圣鄉紅砂村觀光旅游為例[J].旅游學刊,2006,21(5):22-27.
[3]袁建生,申占保,雷 珂,等.許昌市中低產田改良培肥技術模式與效益分析[J].河南農業,2012(11):22.
[4]郭煥成,呂明偉,任國柱.休閑農業園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5]王鵬飛.“五位一體”的觀光采摘園規劃設計模式探討[J].湖北農業科學,2013,52(7):1596-1600.
[6]裘鴻菲,陳龍清,杜 雁.生態、科技與文化的交融-黃石市農業科技示范園規劃[J].華中建筑,2007,25(10):73-75.
[7]趙巖,石曉景.農業元素在農業觀光園景觀中的創新應用[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7):186-189.
[8]郭冰.農林作物主題文化園的發展規劃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1.
[9]郭靜靜,付軍.園林景觀要素在農業科技園區的應用[J].北京農學院學報,2012,27(4):32-34.
[10]閆煜濤,白 丹,柴新利.論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的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J].湖南農業科學,2009(8):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