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云翔,王 迪,楊 菁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件學院,北京100191;2.北京物資學院 經濟學院,北京101149)
期貨保證金制度是指在每個交易日結束之后,交易所結算部門先計算出當日各期貨合約結算價格,核算出每個會員每筆交易的盈虧數額,以此調整會員的保證金。若保證金帳戶上金額低于保證金要求,交易所通知該會員在限期內追加保證金以達到初始保證金水平,否則不能參加下一交易日的交易。期貨的這一交易制度消除了期貨市場的信用風險。本研究通過模擬期貨保證金制度,動態支付擔保費,從而實現了盯市,降低了中小科技企業貸款的信用風險。國內外研究期貨保證金制度和融資擔保的文獻都很多,但將期貨保證金制度運用到融資擔保中的研究卻很少。
本研究構建的“銀行—中小科技企業—擔保公司—政府補貼模式”的保證金機制的主要內容是商業銀行為中小科技企業發放信用貸款,擔保公司承接中小企業信用貸款的融資擔保,中小科技企業在商業銀行開設相當于期貨保證金賬號的擔保費賬號,商業銀行質押中小科技企業的知識產權,其質押融資額投入擔保費賬號。由于知識產權變現難,一般商業銀行質押率在20~30%左右,按此質押率融資額度不能滿足中小科技企業的融資要求,但將此融資額或更低的質押率獲得的融資作為具有杠桿交易的保證金則搓搓有余,該項資金稱為風險準備金,該風險準備金由商業銀行管理,商業銀行根據中小科技企業的風險損失狀況控制注入擔保費賬號的資金量;如果中小科技企業信用貸款后沒有風險波動,擔保公司提取完畢基礎擔準備金,該保證金交易結束;如果中小科技企業貸款期間風險波動,則擔保公司根據風險損失提取風險準備金,該部分的損失作為中小科技企業的貸款最后一起償付給商業銀行,如果最后中小科技企業違約不能償還商業銀行的信用貸款和所用風險準備金,這時擔保公司取得知識產權,并代償中小科技企業的信用貸款和所用風險準備金。該機制通過對中小科技企業的的風險度量不斷調整動態擔保費率,從而模擬了期貨的保證金交易。
VaR(Value at Risk)即風險價值,1993年,G30集團在研究衍生品種基礎上發表了《衍生產品的實踐和規則》的報告,提出了度量市場風險的VaR(Value-at-Risk)模型(“風險估價”模型),稍后由JP.Morgan推出了計算VaR的RiskMetrics風險控制模型。目前,基于VaR度量金融風險已成為國外大多數金融機構廣泛采用的衡量金融風險大小的方法。更為確切的,VaR指在一定的置信度下(例如95%),某一金融資產或者證券組合在未來特定的一段時間內的最大損失。數學表示為:p(x>VaR)=1-c。其中,x表示金融資產或者證券組合在持有期內的損失,c為置信度。
考慮一個金融資產組合,假定其初始價值為P0,R為投資期內的回報率,則有P=P0(1+R),在置信度c下,假設該資產組合的最低價值為p*=p0(1+R*),則可以定義絕對VaR為:VaR=
根據以上定義,計算VaR就相當于計算最小值P*或者最低的回報率R*。假定資產組合未來回報的概率密度函數為f(p),則對應于c的置信度,有

無論分布是離散的或者連續的,這種表示方式都是有效的。假定資產組合投資回報率R服從正態分布,即服從標準正態分布。設φ(x)為標準正態分布的累計概率密度,則有

令公式2等于a,即,則有
引入標準正態分布上側分位點的概念,有:

如果資產組合未來的收益率服從獨立同分布,則在同一置信水平下,單期的VaR與n個時期的VaR滿足關系:

1)擔保期限:擔保期限共分為n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的時長為T,故貸款(擔保)期限為nT。
2)借款企業貸款額為D,其期初凈資產為W(主要為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不包括質押的知識產權),負債總額為L。
3)在貸款時段內,借款企業凈資產收益率R服從正態分布,其均值和標準差為μ和σ。
4)擔保企業的風險分擔比例為I,即擔保機構代償時,I=擔保機構償付額/擔保貸款剩余額,貸款年復利利率為r,無風險利率為r0。
5)信用擔保機構的資本金為C,擔保放大倍數為M,資產清算價值折扣率為d,其中d=清算價值/賬面價值。
由前面假設知,借款企業的貸款額為D,設定擔保期為n,假設以月為期限單位,那么在第i段時期期初,貸款額的現值Ai滿足:Ai=D(1+
由前面關于VaR的介紹可知,借款企業凈資產收益率服從正態分布時,在1-a的置信水平下,該企業凈資產可能發生的最大損失為VaR=W(Zaσ-μ),所以此時企業擁有的凈資產最少還有W-VaR。第1期期初,考慮以下兩種情況,若(W-VaR-L)×d>D,即借款企業的起始清算價值大于貸款額,那么銀行將有1-a的概率保證該筆貸款的安全性,并且在1-a足夠大時,銀行幾乎可以保證該筆貸款的安全性,此時不需要擔保機構做擔保;若(W-VaR-L)×d<D,即借款企業的起始清算價值小于貸款額,則銀行將無法保證該筆貸款的安全性,需要擔保機構做擔保,所以(W-VaR-L)×D<D是擔保企業進行擔保的必要條件。
對于擔保機構而言,其承擔的風險分擔比例為I,那么在第i期,在1-a的置信水平下,中小科技企業帶給信用擔保機構的風險為:

公式8所示金額作為“保證金賬戶”的最低要求,在第1期期初,企業務必將初始保證金量為[D,在第2期,根據借款企業的綜合情況再度對其風險價值進行測評,如果第2期風險價值大于第1期,那么借款企業要將二者差額打入該賬戶,具體差額為:

如果第2期風險價值小于第1期,那么借款企業可以自愿從此賬戶中提取多余的部分,以此類推可知每期的擔保費用,具體如下表所示:
由于擔保費率=擔保費用/擔保額,故相應中小企業動態擔保費率f為:為奇數。為偶數。
北京某主要從事醫藥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公司,是科技部、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聯合認定的高新技術制藥企業,該公司購買設備向當地銀行信用貸款1 000萬元,貸款日期2013年1月,期限1年。
首先對該公司2006年至2012年間的各報告期所公布的收益率進行轉換,轉換成年化收益率,然后用SPSS對年化收益率進行單樣本K-S檢驗,檢驗結果如下:K-S檢驗的p值大于0.05,在顯著性水平5%的情況下不能拒絕原假設,可認為樣本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服從正態分布,均值μ =0.53,方差 σ =0.46。
根據公司2012年年報,其當前凈資產W=4751.29萬元,一年后負債總和為L=3318.60萬元。另外,2011年年底我國一年期貸款利率r=5.81%,擔保機構擔保放大倍數M=5,擔保貸款總額為1 000萬元,清算比例為0.6,擔保機構風險承擔比例為0.6,顯著性水平a=0.5%,其相應的分位點為1.65。
在第一期期初,(1個周期為1個月)借款企業需要存入的初始保證金為:

相應擔保費率為:

第二期期初,借款企業面臨的風險損失為:

由上面分析可得第二期擔保費用為:

所以第二期擔保費率為1.26%。
由前兩期的計算可看出,根據企業每期風險變化情況,企業的擔保費率每期是不一樣的,根據企業風險擔保費動態收取。
本研究在建立“銀行—企業—擔保公司的擔保體系”基礎上,引入期貨保證金制度,企業和擔保公司分別擔任期貨多空雙方的角色,擔保期內,擔保公司根據企業每期變動的風險情況計算擔保
費率。如果企業運轉正常,能最終償還貸款,那么銀行和擔保公司面臨的風險自然會隨著貸款的到期而消除,如果企業因風險問題保證金賬號中的保證金被提前收取完畢,擔保公司執行“強行平倉”,擔保公司代償貸款,這樣銀行和擔保公司的信用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1]高立軍.基于VaR模型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風險定價[J].銀企合作,2011(3):74 -75.
[2]張國立.商業銀行貸后風險管理問題與對策[J].濟南金融,2012(3):67-70.
[3]唐吉平,陳 浩.貸款信用保險定價研究[J].金融研究,2004(10):77-83.
[4]陳曉紅,韓文強,余堅.基于VaR模型的信用擔保定價方法[J],系統工程,2010(3):108-110.
[5]陳曉紅,陳 堅,王宗潤,等.信用擔保的動態定價模型[J].統計與決策,2007(4):54 -56.
[6]梅 強,秦 默.再擔保體系下銀保合作的機制研究[J].統計與決策,2008(1):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