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輝 黃立望
摘 要:在社區矯正實踐中,由于沒有一套自下而上的聯系機制,使得部分社區矯正對象不能按時接受矯正、抵觸社區矯正,甚至干脆不報到、玩失蹤,不把社區矯正當一回事,因此,建立一套自下而上的社區矯正工作聯系機制就顯得尤為必要。
關鍵詞:社區矯正;司法機關;刑罰制度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3-0292-02
社區矯正是指將被依法判決或裁定適用緩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管制的四類罪犯置于社區進行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的矯正,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的一種管理方式。相對于監禁矯正而言,社區矯正既是中國刑罰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加強和創新司法領域社會管理的重要載體。繼中國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之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12年3月1日聯合頒布了《社區矯正實施辦法》,進一步明確了各政法部門在社區矯正工作中的職能職責,規范了社區矯正工作中的各項程序,為社區矯正工作的推行帶來了積極的意義,但實踐中還存在一些不足。
一、實踐中社區矯正工作實施辦法中存在的不足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6條規定:“社區矯正人員應當自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生效之日或者離開監所之日起十日內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為其辦理登記接收手續,并告知其三日內到指定的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發現社區矯正人員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組織查找,并通報決定機關……”此處規定了社區矯正人員從被判決或裁定后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為其辦理好登記接受手續后告知其前往指定司法所接受社區矯正,整個流程是自上而下,而實踐中有部分社區矯正人員未到司法行政機關報到,而是直接到戶籍所在地司法所報到,此時司法所該如何處理;或者檢察機關派駐檢察室在社區矯正監督工作中發現未到司法行政機關報到、也未在當地司法所報到的社區矯正人員時,及時將相關法律文書發送至司法所,司法所又該如何處理,在《社區矯正實施辦法》中沒有一個可以自下而上的管理機制。
二、完善實踐中社區矯正工作的建議
現今,中國政府職能逐漸傾向于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筆者認為,作為社區矯正執行機關也應該以人為本,本著有利于社區矯正人員接受社區矯正的立場出發,制定一套自下而上的工作聯系機制作為《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的補充,使社區矯正工作順利開展。第一,對于直接到司法所報到社區矯正人員,司法所可以先讓其在矯正期限內接受社區矯正,同時將其相關法律文書上報司法行政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備案登記;第二,對于鄉鎮檢察室在監督中發現司法所未列管的社區矯正人員,司法所在接到相關法律文書后應及時查找、聯系社區矯正人員前來報到,接受矯正,同時將相關法律文書上報司法行政機關。對于已經逾期未報到的社區矯正人員,應將未按規定時間報到情況和相關法律文書一同上報司法行政機關,按照《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三、建立自下而上工作聯系機制的意義
在社區矯正實踐中,由于沒有一套自下而上的聯系機制,使得部分社區矯正對象不能按時接受矯正、抵觸社區矯正,甚至干脆不報到、玩失蹤,不把社區矯正當一回事,因此,一套自下而上的社區矯正工作聯系機制的就顯得尤為必要。
第一,自下而上的社區矯正工作聯系機制有利于促使社區矯正對象積極接受矯正。如果社區矯正對象在考驗期起始當天直接到當地司法所報到,而不是先到司法行政機關去報到,而司法所以未到司法行政機關報到為由拒絕將前來報到的社區矯正對象納入社區矯正,那么社區矯正對象就可能不能按規定時間到司法行政機關報到,也就可能面臨因沒有及時報到而接受警告等處罰,尤其是對于距離縣城較遠的鄉鎮,受到處罰的可能更大。這對于一個剛假釋或者緩刑、管制等的犯罪分子來說,其負罪感已使他們難以抬頭做人,再加上司法所拒絕將其納入社區矯正,有可能導致他們再被處罰,這時就可能會直接導致其對社區矯正產生抵觸心理,對社區矯正執行機關產生不信任,或者逃避社區矯正,使社區矯正不能及時進行,嚴重打擊了社區矯正對象參加社區矯正的積極性,更嚴重的是還可能滋長報復犯罪心理和其他犯罪心理,給社區、社會埋下安全隱患。
第二,自下而上的社區矯正工作聯系機制有利于防止部分抱著僥幸心理的社區矯正對象逃避社區矯正。對于配有鄉鎮檢察室鄉鎮,檢察機關收到社區矯正法律文書而司法行政機關沒有及時收到時,經過鄉鎮檢察室監督發現并將相關法律文書發送至司法所,而司法所以未到司法行政機關報到或有檔無人為由拒絕將其納入社區矯正,這就出現了當地司法所不接收,當地司法行政機關不知道的情況,從而使這些社區矯正對象處于無人監管的盲區,導致某些社區矯正對象抱著僥幸心理而干脆不去報到,逃避社區矯正,或外出打工,或逍遙法外。通過建立自下而上的工作聯系機制,司法所將檢察室發送的相關法律文書上報至當地司法行政機關,再由當地司法行政機關及時組織查找,并通報決定機關,這樣,就能及時使依法實行社區矯正的矯正對象無處可逃,從而掃除社區矯正監督盲區,打消逃避社區矯正的僥幸心理。
參考文獻:
[1] 金亮.檢察機關行政執法監督若干問題探討[J].老區建設,2010,(10):46-49.
[2] 黃勝.淺析檢察機關強化行政執法監督的必要性及其建構[J].法制與經濟(下旬),2011,(4).
[3] 張建偉.刑事錯案原因與對策的域外觀察[N].檢察日報,2013-05-02(4).
[4] 夏方珍,儲建新.論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在實務中的突出問題與對策[EB/OL].正義網,2012-08-03.
[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