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志文+歐林之
摘 要:湖南武陵山片區作為國家重點扶持地區,離不開金融政策扶持。考察湘西州金融業服務實踐,分析金融扶持湖南武陵山片區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探索金融扶持武陵山片區區域產業發展的有效路徑,為全面推動湖南武陵山片區經濟協調發展提供政策參考。
關鍵詞:湖南武陵山片區;產業發展;金融扶持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3-0065-04
一、湖南武陵山片區湘西州金融扶持的現狀
1.金融發展現狀。經濟穩定發展離不開金融業支持,近年來湘西州金融機構認真落實穩健貨幣政策,立足湘西州實情,優結構、促調整,圍繞特色產業升級、旅游文化業發展及三農等重點領域,不斷加強政策扶持,加大信貸投放支持力度,有力地支持了湘西州產業的快速發展。2012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45.69億元,比年初增長23%。其中,單位存款173.87億元,增長25.8%;個人存款345.85億元,增長22%;全年新增各項存款102.17億元,增長28.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22.95億元,比年初增長20.2%。其中短期貸款42.24億元,增長8%;中長期貸款135.85億元,增長26.2%。農村信用社和長行村鎮銀行新增貸款12.3億元,增長13.3%,占州全部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的32.9%,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明顯。
2.金融現實困境。湘西州內90%以上的中小企業流動資金匱乏和擴大再生產資金嚴重不足,由于多方面因素影響,這些企業“貸款難,融資難”的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
一是投資需求增長與金融嚴重抑制之間的困境。投融資是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區域經濟越發展,資本需求越旺盛,金融市場越發達。但就湘西自治州來看,情況恰恰相反:2007—2009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184.82億元、226.66 億元、268.97億元,分別增長15.9%、8.2%、11%,經濟總量和投資需求均處于快速上升階段。但金融業卻相對處于萎縮抑制狀態,經營網點不增反減,有效服務載體嚴重不足。如2009年湘西州人均貸款4 720元,較全省人均貸款少9 100元;貸款占GDP的比重為47.38%,較全省低26個百分點。
二是存貸比嚴重失調與流資過剩之間的困境。實踐證明:資金多,建設快,經濟發達;反之,資金少,建設慢,經濟落后。湘西州不僅存貸規模偏小,而且原本不多的儲蓄存款還不能有效轉化為投資,統計數據表明,古丈縣截至2012年底,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2.87億元,增長19.5%,各項貸款余額8.5億元,同比增長33.6。湘西州轄內金融機構2010 年、2011 年的存貸比僅為 58.33%和 37.86%,與湖北恩施、重慶黔江、貴州銅仁和我省懷化、張家界等周邊地區相比:從金融發展規模看,存款余額居倒數第三位,貸款余額排名倒數第一名;從各項金融指標發展速度來看,存款同比增速居第二位,貸款同比增速位居末位,存貸款絕對量且在全省占比少,貸款占比低于存款占比其直接后果是域內資金利用不足、銀行存款大量外抽,從而形成典型的“馬太效應”和“窮幫富”的怪象(見下頁表):
三是融資門檻高與產業單一起點低之間的困境。根據現行政策和法律,企業融資主要有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種渠道,其中直接融資有發行債券、上市募股、民間借貸、內部集資等方式,間接融資有金融機構貸款、擔保貸款等方式。但無論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國家均有一系列剛性約束。一方面,由于債券發行和上市募股都是面向規范的公司制企業開放,而且對企業資產總額、盈利能力、財務管理等作出明確要求,但湘西州絕大部分中小企業資本總額小、盈利能力弱,大多處于粗放式或家族式管理階段,遠未達到《公司法》規定的條件,這無疑關閉了中小企業直接融資之門。事實上,目前僅有酒鬼酒一家上市公司,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股權投資類企業、創業投資公司、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等還未實現零的突破。另一方面,由于信貸制度設計“一刀切”,沒有對湖南武陵山片區地區作特殊考慮和適當傾斜,金融機構貸款和擔保貸款在產業政策、企業信譽、抵押條件等門檻設置過高,同時規定了較嚴格的審貸流程,而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銀行認可的有效抵押物,企業本身的信譽能力較弱,因而往往難以獲得貸款支持,金融機構處于風險防范于信貸擴張的兩難境地,導致銀行惜貸懼貸、只存不貸、能貸不貸、申大貸小等現象大量存在。從問卷調查的情況看,90%以上的企業反映銀行貸款難,95%的企業反映申請擔保難,80%以上的企業反映申貸流程多,幾乎所有的企業反映貸款成本高。據湘西州人民銀行對轄內34戶企業2012年流資需求調查,企業資金需求缺口竟達6.3億元,照此推算全州2012年流資缺口累計將近70個億,需求矛盾十分突出。
二、金融扶持湖南武陵山片區產業發展的困境原因探析
審視湘西州中小企業“貸款難,融資難”,既有金融集權管理的因素,也有企業自身素質的原因,既有經濟生態環境的影響,也有宏觀經濟調控的影響,既有擔保服務不健全的問題,也有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高度集權管理影響了金融供給水平。湘西州中小企業“貸款難,融資難”,表面上看是融資渠道狹窄、形式單一的問題,深層次研究則反映出金融管理“一刀切”太多,對民族自治地方傾斜照顧不夠。一是基層授信權限不適應。信貸資金集中管理化程度越來越高,貸款審批權集中上收到省級分行,基層分支機構基本喪失貸款審批權,個別銀行近十年只存不貸,客觀上造成申貸時限長、手續多、機會少、成本高,不適應中小企業貸款“短、小、頻、急”的特點。二是信貸配置政策不合理。《民族區域自治法》、《中小企業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的金融支持規定落實不到位,大多數金融機構對武陵山片區中小企業的特殊”的授信標準和放貸條件,在執行浮動利率、提供抵押擔保、貸款便捷通道等方面沒有特殊優惠措施,甚至“嫌貧愛富”和“所有制歧視”,將更多優惠政策給予優勢地區和特大企業,從而造成信貸資金大量從湘西州外流。三是信貸激勵機制不科學。金融機構普遍實行不良貸款第一責任人制度、信貸人員終身責任制、信貸崗位薪酬與不良貸款比例掛鉤的制度,嚴重挫傷了信貸人員的營銷積極性和主動性。嚴格的問責制導致信貸人員不敢放貸,甚至談貸色變,“多貸多風險,少貸少風險,不貸無風險”的消極作為思想非常流行。endprint
2.經濟生態欠優抑制了授信放貸。由于歷史和地域的原因,湘西自治州的經濟生態相對欠優。一是經濟基礎薄弱。主要表現為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集中度不高,農業產業化程度低,旅游產業尚處于轉型升級階段,自主性增長乏力,經濟開放程度較低,主要依靠國家扶持性投資項目拉動,2009年全州GDP 269億元,僅占全省的2%。全州產業起步較晚,經濟技術含量高、市場份額大的優勢產業和高新企業少,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是屬于國家產業政策限制的“兩高一低”和“兩高一資”行業,比重高達70%以上。在產業政策與信貸政策對接調控的情況下,這些企業都屬于信貸資金限制進入和從嚴控制行業,設置了較高的政策門檻。湘西自治州被國內外視為金融投資“高危區”,許多金融機構和外商投資望而卻步,對全州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3.企業信譽不高弱化了借貸融資機會。更重要的原因是企業自身信譽不足。一是付息償債能力不足。二是財務管理不規范。不少企業信息透明度差,基礎賬簿和會計報表不全,稅務登記和財務核算真實性低,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不明,金融機構及相關部門審查難度大,征信成本高,無法準確評估其資信狀況;再加上中小企業貸款額度小,銀行獲利空間相應較少,不太愿意耗費大量資源去調查,這直接降低了中小企業借貸融資的機會。三是可供抵押財物缺乏。金融機構為防范金融風險,絕大部分貸款都需要抵押。但從銀行方面看,一般要求企業用固定資產作抵押,不愿接受中小企業流動資產抵押。而中小企業資產結構中固定資產本來就少,特別是一些農產品和礦產品加工業,一般位于邊遠山區或城市外郊,由政府提供規劃用地或租賃上地經營,無房產證和土地使用權證,幾乎沒有可供抵押的財產,而一些高新技術企業,無形資產占比比較高,也缺乏可資抵押的不動產,因而難以滿足金融機構的放貸要求。據調查反映,全州50%的企業因缺乏抵押財物而未能獲得銀行貸款支持。
4.中介服務短缺增加了貸款融資難度。由于自身融資要素不足,中小企業往往需要擔保、信用、評估、咨訊、法律等配套服務。但從調查情況來看,湘西州資本市場發育非常緩慢,各類融資中介服務相對滯后、供給不足,無法滿足企業貸款融資的要求。一是擔保體系不健全。擔保機構少且市場化程度低,擔保業務開展不善、舉步維艱。據調查了解,湘西州原有各類貸款擔保機構6家,由于經營虧損,到去年底,僅有1家擔保機構能夠正常運轉,累計擔保貸款份額少。而擔保機構要求提供10%的反擔保、加收5%的擔保費無疑又增加了企業融資成本。二是信用建設待加強。社會征信工作相對滯后,個人信用評估體系和企業資信評估體系不健全,誠信宣傳和失信約束機制缺位,社會信用評級市場發育不足,信用評價、信息鑒定等專業信用產品極度匱乏。由于無法掌握企業資信狀況,即便金融機構有放貸沖動,也不敢冒險。三是缺乏其他配套服務。諸如投資理財、財產評估、抵押物登記過戶、法律咨詢等中介組織較少,缺乏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提供全方服務體系。
三、金融扶持湖南武陵山片區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充分發揮現代金融對產業發展的激勵、調節功能,進行金融支持模式創新,調整金融支持方向,扶持武陵山片區產業發展。
1.加大各項金融政策扶持力度,推進武陵山片區產業發展。進一步落實各項金融扶持政策,一是大力落實湖南武陵山片區優惠貸款貼息政策,切實做到應貼盡貼,支持片區企業發展壯大;充分利用湖南武陵山片區開發政策,支持更多企業進入湖南省項目庫,尤其是產業平臺的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業發展、特色產業升級及三農等重點領域享受省政府專項貼息。二是建議省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積極爭取國家的重視支持,根據湖南武陵山片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制定區域貨幣信貸政策,降低中小企業信貸準入門檻,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投向湖南武陵山片區產業發展:首先實施有差別的金融幫扶政策。增加湖南武陵山片區信貸額度,增加投放量,改變片區內存款外投的現狀。適當降低湖南武陵山片區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強制性增加湖南武陵山片區貨幣信貸總量,每年投向湖南武陵山片區貸款在全省占比不低于其人口占比,新增貸款占比略高于非民族地區占比,扶貧貸款增量投放不低于全省增量70%,確保域內金融機構新增存款主要用于當地發放貸款。進一步深化落實中小企業貸款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政策,擴大中長期貸款利率浮動幅度,準許湖南武陵山片區存款利率適當高于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貸款利率適當低于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利差損失由中央財政予以補貼,以最大限度發揮湖南武陵山片區自有資金的使用效益。降低中小企業貸款門檻,完善中小企業貸款貼息和稅費減免制度,適當鼓勵金融機構將更多信貸資金投向中小企業。其次是實行差別化的金融管理政策。放寬湖南武陵山片區金融機構準入條件,對到湖南武陵山片區設置網點的,適當降低注冊資本和營運資本的最低限額,并在土地使用、工商注冊、稅收減免方面給予優惠安排。改進貸款發放和經營管理考核辦法,單列民族地區信貸規模,單獨進行財務核算,單獨制定獎懲標準。對湖南武陵山片區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呆賬核銷制度、中小企業貸款條件等指標應有別于發達地區,適當提高湖南武陵山片區商業銀行貸款呆壞賬準備金提取比例,調劑使用呆壞賬準備金,加快呆壞賬核銷進度。特別是要盡快落實貸款盡職免責制度和貸款有效經營特別激勵制度,真正給湖南武陵山片區商業銀行和信貸人員減壓松綁,調動其營銷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進一步加強對弱勢群體信貸服務,配合相關部門,金融機構要做好對零就業家庭、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殘疾人、返鄉農民工等弱勢群體進行發放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有效提升金融支持產業發展轉型能力。
2.加快湖南武陵山片區產業開發戰略為契機,推動金融服務體系創新。一是加快金融體系創新。加快推進農村信用合作社股份制改造,把農村信用社建設成產權清晰、結構完善、功能寬泛的現代金融企業。加快培育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地方性金融機構。同時加大招行引資力度,吸引更多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到民族地區設立網點,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設立適應民族地區發展需要的各類新型金融組織。逐步建立以政策性銀行為主體,農村信用社和地方金融機構為基礎,國有商業銀行和其他商業行為補充的金融服務體系,徹底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二是加快金融產品創新。根據中小企業實際需要,繼續發展完善“速貸通”、“成長型企業”等金融產品,推行中小企業倉單、股權、商標專用權、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和出口質押貸款、并購貸款、多方捆綁貸款,探索開展旅游經營權、專利權、股權等抵押貸款,依法開展大型農用生產設備、林權、四荒地使用權等抵押貸款。對中小企業推廣使用銀行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信用開證、辦理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業務,擴大票據融資。三是加快金融服務創新。建立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部,適當下放基層金融機構信貸審批權限,進一步簡化貸款審批流程。依托金融機構信息網絡平臺,加快推行網上申貸、審貸、核貸,盡可能縮短信貸審批發放時間,減少貸款運行成本。四是加快企業融資模式創新。強化國家開發銀行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的功能,充分發揮科技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的作用,引導民間資本投資科技創新項目。設立創業投資引導資金,引導外圍創投機構進駐湘西,發展壯大科技風險投資產業。建立產業投資基金,做大做強龍頭企業,鼓勵與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積極拓展債券融資、股權融資、信托融資、產權交易融資等新型融資方式。加強湖南武陵山片區企業上市融資支持輔導力度,中小企業直接發行股票、債券的條件逐步放寬,中小企業債券募集資金的使用限制和上市交易限制逐步放寬,支持更多具備條件的中小企業到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擴大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比重。五是規范民間借貸。正確認識和慎重對待民間借貸現象,既不因噎廢食也不放任自流,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及易于操作的管理辦法,“招安”民間資本,促進民間借貸市場的合法化、規范化運行。要賦予民間借貸合法地位,允許個人投資組建小額貸款公司、民間錢莊錢會、投資經紀公司、小型社區金融組織和資金互助組織等適應民族地區中小企業需要的各類新型金融組織,拓寬社會與個人投資渠道。同時要加強民間借貸市場監管,探索實行民間借貸柜臺交易和借貸備案制度,讓合法民間借貸逐漸浮出水面。合理調控民間借貸比例、規模和利率,嚴厲打擊“地下錢莊”、“高利貸”等非法行為,充分運用法律手段整治金融市場,鼓勵和引導民間融資推進產業健康協調發展。endprint
3.加強湖南武陵山片區金融監管,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創建金融安全區,推行綠色信貸等金融工具,加強銀企合作,調整金融支持的重點和方向,加大金融對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一是推進誠實守信形象建設。盡快完善個人和企業信用登記、征信、評估等信用體系,積極推廣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的應用查詢,廣泛開展信用企業和信用單位評定工作。要加強誠信宣傳,建立守信激勵機制與失信懲戒機制,探索如何推行失信“黑名單”在媒體公開曝光制度,加大懲戒失信企業和個人的措施力度。規范金融機構資金定價機構和授權授信機制,合理確定貸款利益和保險費率,加大對信用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促進金融生態環境激勵機制的建立。二是加大金融維權建設。完善金融司法保障機制,對各種金融犯罪和惡意逃廢金融債務行為依法嚴厲打擊,對個人逾期貸款大力開展清收行動,依法保護金融資產安全,降低金融機構經營風險,建設良好金融秩序。特別是要加大“處非”力度,擴大金融宣傳,加強輿論引導,為金融業發展提供健康的法制環境和輿論環境。三是規范發展中介服務。在片區廣泛設立融資性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支持區域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會計、法律、資產評估、資信評級、融資擔保、咨詢等金融輔助產業,積極引進和組建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和信用擔保機構、投資經紀和評估公司等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健全和完善金融中介服務體系,著力整頓和優化市場中介服務環境,提高金融中介機構專業化水平和社會公信力。
參考文獻:
[1] 田東山.金融支持武陵山片區經濟發展的調查與思考[J].民族論壇,2012,(10):41-43.
[2] 何偉軍.武陵民族地區主導產業選擇與產業集群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88-103.
[3] 歐志文.湘西地區產業扶持政策探析[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44-48.
[4] 盧平.湘西地區產業發展分析及發展戰略提出[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1,(9):65-67.
[5] 王毅.論大湘西地區文化產業與旅游業聯動發展[J].湖南社會科學,2009,(9):114-116.
[6] 石光明,等.對湘西自治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調查與思考[R].長沙:湖南省人大民族華僑外事委員會,2010,(10).
[責任編輯 陳丹丹]endprint
3.加強湖南武陵山片區金融監管,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創建金融安全區,推行綠色信貸等金融工具,加強銀企合作,調整金融支持的重點和方向,加大金融對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一是推進誠實守信形象建設。盡快完善個人和企業信用登記、征信、評估等信用體系,積極推廣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的應用查詢,廣泛開展信用企業和信用單位評定工作。要加強誠信宣傳,建立守信激勵機制與失信懲戒機制,探索如何推行失信“黑名單”在媒體公開曝光制度,加大懲戒失信企業和個人的措施力度。規范金融機構資金定價機構和授權授信機制,合理確定貸款利益和保險費率,加大對信用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促進金融生態環境激勵機制的建立。二是加大金融維權建設。完善金融司法保障機制,對各種金融犯罪和惡意逃廢金融債務行為依法嚴厲打擊,對個人逾期貸款大力開展清收行動,依法保護金融資產安全,降低金融機構經營風險,建設良好金融秩序。特別是要加大“處非”力度,擴大金融宣傳,加強輿論引導,為金融業發展提供健康的法制環境和輿論環境。三是規范發展中介服務。在片區廣泛設立融資性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支持區域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會計、法律、資產評估、資信評級、融資擔保、咨詢等金融輔助產業,積極引進和組建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和信用擔保機構、投資經紀和評估公司等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健全和完善金融中介服務體系,著力整頓和優化市場中介服務環境,提高金融中介機構專業化水平和社會公信力。
參考文獻:
[1] 田東山.金融支持武陵山片區經濟發展的調查與思考[J].民族論壇,2012,(10):41-43.
[2] 何偉軍.武陵民族地區主導產業選擇與產業集群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88-103.
[3] 歐志文.湘西地區產業扶持政策探析[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44-48.
[4] 盧平.湘西地區產業發展分析及發展戰略提出[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1,(9):65-67.
[5] 王毅.論大湘西地區文化產業與旅游業聯動發展[J].湖南社會科學,2009,(9):114-116.
[6] 石光明,等.對湘西自治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調查與思考[R].長沙:湖南省人大民族華僑外事委員會,2010,(10).
[責任編輯 陳丹丹]endprint
3.加強湖南武陵山片區金融監管,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創建金融安全區,推行綠色信貸等金融工具,加強銀企合作,調整金融支持的重點和方向,加大金融對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一是推進誠實守信形象建設。盡快完善個人和企業信用登記、征信、評估等信用體系,積極推廣個人信用信息數據庫的應用查詢,廣泛開展信用企業和信用單位評定工作。要加強誠信宣傳,建立守信激勵機制與失信懲戒機制,探索如何推行失信“黑名單”在媒體公開曝光制度,加大懲戒失信企業和個人的措施力度。規范金融機構資金定價機構和授權授信機制,合理確定貸款利益和保險費率,加大對信用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促進金融生態環境激勵機制的建立。二是加大金融維權建設。完善金融司法保障機制,對各種金融犯罪和惡意逃廢金融債務行為依法嚴厲打擊,對個人逾期貸款大力開展清收行動,依法保護金融資產安全,降低金融機構經營風險,建設良好金融秩序。特別是要加大“處非”力度,擴大金融宣傳,加強輿論引導,為金融業發展提供健康的法制環境和輿論環境。三是規范發展中介服務。在片區廣泛設立融資性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支持區域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會計、法律、資產評估、資信評級、融資擔保、咨詢等金融輔助產業,積極引進和組建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和信用擔保機構、投資經紀和評估公司等金融中介服務機構,健全和完善金融中介服務體系,著力整頓和優化市場中介服務環境,提高金融中介機構專業化水平和社會公信力。
參考文獻:
[1] 田東山.金融支持武陵山片區經濟發展的調查與思考[J].民族論壇,2012,(10):41-43.
[2] 何偉軍.武陵民族地區主導產業選擇與產業集群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88-103.
[3] 歐志文.湘西地區產業扶持政策探析[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44-48.
[4] 盧平.湘西地區產業發展分析及發展戰略提出[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11,(9):65-67.
[5] 王毅.論大湘西地區文化產業與旅游業聯動發展[J].湖南社會科學,2009,(9):114-116.
[6] 石光明,等.對湘西自治州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調查與思考[R].長沙:湖南省人大民族華僑外事委員會,2010,(10).
[責任編輯 陳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