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波
周律師:
您好!
因為擔心房產稅正式實施,我的一位擔任某公司老總的遠房親戚擬將一棟花園洋房出售,該洋房市場價值大約為600萬元,某報社記者張某找到我親戚表示以500萬元購買被拒絕。張某對我親戚說:“我有你違法的材料,不答應我就舉報你。”我親戚信以為真,遂以500萬元的價格將花園洋房出售給該記者。后經查實,記者張某實際并無我親戚違法的材料。請問:(1)該花園洋房的買賣合同效力如何?(2)如果我親戚不愿以500萬元將該洋房出售,本案如何處理?
讀者:李某
李先生:
您好!
首先,該花園洋房的買賣合同屬于可撤銷合同。所謂可撤銷合同,又稱可撤銷可變更合同,是指合同雖然已經成立,因為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實,所以,享有撤銷權的合同一方當事人行使撤銷權,使已經生效的合同歸于無效。另外,在可撤銷合同中,具有撤銷權的一方當事人并非只能要求撤銷合同,也可以要求對合同進行變更,這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能自行撤銷合同。
其次,《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三)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
所謂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本案中,你親戚作出錯誤意思表示,以500萬元將花園洋房賣給記者張某,并非基于記者張某欺騙你親戚說具有你親戚的違法材料,而是基于一旦拒絕記者張某低價出售花園洋房的要求,記者張某告發你親戚違法,故你親戚意思表示違背其真實意愿的真正原因在于受到記者張某的脅迫,而非記者張某告知虛假情況或者隱瞞真實情況。
所謂脅迫,是指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失或者以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失為要挾,迫使對方作出違背真實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脅迫行為。聯系本案,記者張某以你親戚的名譽為要挾,迫使你親戚作出了違背其真實意思表示的行為,記者張某的行為應認定為脅迫。
所謂乘人之危,是指一方當事人乘對方處于危難之機,為牟取不正當利益,迫使對方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嚴重損害對方利益的,可以認定為乘人之危。本案中記者張某的行為并非是乘人之危。
所謂重大誤解,是指行為人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后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較大損失的,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本案也不屬于重大誤解。
綜上,如果你親戚不愿以500萬元將該洋房出售,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主張撤銷或者變更該合同。方案一:你親戚如果不愿意將該花園洋房出售的的話,可以行使撤銷權,雙方返還原物,恢復原狀,如有損失還可要求賠償;如果你親戚確實想出售的話,可以要求記者張某補足差價人民幣100萬元。
補充說明一下,并非合同雙方當事人都享有合同撤銷權或者變更權,僅僅是因可撤銷可變更合同中利益受損的一方當事人享有合同撤銷權或者變更權。
(作者系上海恒建律師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