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素萍,鄒浩軍,趙秋堂
(無錫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無錫 214111)
天然藥物學是應用本草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藥理學、中醫學等知識和現代科學技術來研究天然藥物的名稱、來源、采收加工、鑒定、化學成分、品質評價、功效應用、資源開發等內容的一門綜合性學科[1],是藥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畢業生的就業地點一般為醫院藥房、社會藥房以及醫藥公司,根據用人單位的反饋情況,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時,企業需要對學生進行崗前培訓,浪費了企業和學生的時間。因此,對該課程的實驗教學改革要以將來學生從事的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2]。本文從分析天然藥物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探索建立適應用人單位發展需求的教學模式。
一直以來,天然藥物學實驗課附屬于理論課,實驗教學內容陳舊、單一。大部分的實驗課都安排在實驗室,結合藥材標本引導學生進行天然藥物的識別,利用顯微鏡對天然藥物的橫切片和粉末進行觀察并描述,找到其特點,實驗課的作用主要是進一步理解和鞏固理論知識。如何通過課程改革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在實驗教學中減少了顯微鑒別內容,增加了理化鑒別內容,將天然藥物學實驗教學內容重新優化組合,最后將實驗教學分為基礎實驗、技能訓練和社會實踐3個模塊[3-4]。通過這3個模塊,逐步分解實驗教學目標,然后把各個實驗教學環節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實驗教學模式。通過這一系列實驗教學改革,既強化了學生的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既滿足了教學要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增強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基礎實驗包括天然藥物的性狀鑒別、顯微鑒別和理化鑒別,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本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體做法如下。
性狀鑒別主要在理論課堂進行。每次上課前,將要講授的藥材發給學生,每人一份,讓學生用小號的密封袋把藥材裝起來,并貼好標簽[4]。前期教師通過十步曲(形狀、大小、顏色、表面、質地、斷面、氣、味、水試、火試)全面描述藥材,學生結合手中的藥材,邊觀察邊總結,從而識別藥材。后期讓學生自己介紹如何識別藥材,講解各藥材的性狀特點,教師從旁補充。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既鍛煉了表達能力、學習了新知識,又提高了操作技能。課后,學生可以利用手中的藥材隨時復習,還可以相互提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掌握常見的200種天然藥物。
顯微鑒別在實驗室進行,教師首先重點講解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然后結合具體的藥物,利用三目顯微鏡的成像系統,連接顯微鏡和投影儀,重點講解天然藥物的顯微鑒別特征,在熟知共性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各個藥物的特性;最后讓學生操作,進行驗證和鞏固,從而實現理論和實驗相結合。
對于理化鑒別,除了傳統的熒光和顯色反應外,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發展,還可將光譜和色譜等技術應用于天然藥物的鑒定中,使得天然藥物的鑒定更具客觀性和科學性。因此,我們在實驗室也逐步開展了含量測定等實驗項目,使天然藥物的優劣判斷更具科學性。
技能訓練包括在基礎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綜合實驗以及圍繞學校“科技節”開展的技能大賽,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
學習天然藥物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辨別藥材的真偽優劣,且我國藥品管理法規定藥店及醫藥公司禁止經營偽劣藥品,所以如何快速和有效地鑒別天然藥物非常重要[5]。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開展了綜合實驗。所謂綜合實驗就是學生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對要鑒別的天然藥物設計實驗方案,根據方案進行實驗,最后根據實驗結果對藥材的真偽優劣進行判斷。我們從市場買入常見的中藥材品種,提前將藥材名稱告知學生,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分工完成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然后設計實驗方案。在課堂上,學生根據既定的實驗方案開展實驗,根據實驗結果對購買藥材的品質進行判定;教師對學生實驗進行指導和總結。通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并開展實驗,得出實驗結果,既強化了學生的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既滿足了教學要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了學生的工作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每年的5月份學校定期開展“科技節”,以技能大賽為推手,以賽促訓。在技能大賽中安排了兩個項目,分別為中藥性狀鑒別和中藥真偽鑒別。
中藥性狀鑒別:比賽范圍為2010年版《中國藥典》收載的臨床常用的200種藥物。隨機抽取40味天然藥物進行鑒別,在規定時間內寫出飲片的名稱及來源。
中藥真偽鑒別:比賽范圍為2010年版《中國藥典》收載的臨床常用的200種藥物。隨機抽取60味天然藥物并分組,每組藥物中有正品、偽品或劣質品。隨機抽取20味天然藥物進行鑒別。凡符合國家藥品標準規定的品種及其特定部位者為正品;不符合國家藥品標準規定的品種及其特定部位,或有摻雜、變質等現象者為偽劣品。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實驗,最終判斷藥物的真偽優劣,并在相應欄目下打“√”。
要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只有實驗教學是遠遠不夠的,社會實踐作為實驗教學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會實踐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還能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為其以后進入社會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我們必須多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多創造實踐條件和機會。比如,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學校的藥用植物園和本地的植物園,了解植物六大器官的形態特征和科屬的特點;可以帶領學生去無錫中醫院藥房和附近藥店的藥房進行參觀學習,了解常見中藥的鑒別和中藥的擺放次序;可以帶領學生去醫藥公司,了解原藥材和飲片的差別以及如何對天然藥物進行加工和炮制;可以帶領學生去中藥材市場,了解各種天然藥物商品的規格、價格、質量、行情以及真偽品。通過學生身臨其境地參觀和見習,培養學生對藥材真偽優劣的鑒別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以滿足就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3]。
[1]艾繼周.天然藥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2]何舒瀾,朱扶蓉.高職藥學專業天然藥物學基礎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8):88-90.
[3]趙寶林.天然藥物學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3):66-67.
[4]姚婷.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天然藥物學基礎教學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7):52-53.
[5]鄭佳璇.天然藥物學基礎教學方法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