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玉繁,汪小根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醫藥工業一直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也是準入制度要求最高的行業之一,創新能力提高、質量標準提升以及與國際接軌是其轉型升級的三大特征。制藥類職業人才也必須隨著產業的升級適時更新知識能力體系。構建中高職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目前廣東省解決中藥制藥行業高技能人才短缺、教育體系與產業轉型升級不匹配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中高職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目的是解決中職、高職教育脫節問題,實現中高職統籌規劃,為中職學生打通繼續學習的通道,培養更多高技能型人才。三二分段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是高職院校牽頭,聯合中職學校專業教師和行業企業技術人員,共同探討企業就業崗位對中高職兩個階段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的要求,將職業技能培訓納入教學計劃,分段完成職業技能培訓,中職階段達到中級職業資格水平,高職階段達到高級職業資格水平[1]。由于中職、高職各自屬于不同的辦學層次,如果銜接不當,容易出現管理和人才培養脫節的問題。因此,只有明確中高職定位和目標、課程設置與內容重疊等問題,才能保證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達到預期效果。
為實現中職、高職兩個層次培養目標的有機統一,專業課程系統科學合理地銜接是核心。因此,中職、高職院校應一起研究制訂“五年一貫制”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做到雙方認可的有效銜接。在調研中職課程體系和內容的前提下,把握中職、高職教育不同層次對人才培養方案不同階段的要求,準確定位教育培養目標,擴展專業知識內容,注意理論深度的前后遞進和有效銜接,避免交叉重疊[2]。
無論是公共文化課程、專業基礎課程還是專業課程,都要做到有機、系統地銜接。如高職主要公共課程包括:兩課(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數理統計、英語、計算機等,課程內容應是中職基礎課程的延伸與深化。而專業基礎課程根據專業具體情況進行延伸、深化,有的需做拓展。像中藥制藥技術專業的中藥制劑技術課程,在中職學習期間學生重點掌握劑型特點和制劑生產的基本能力,在高職學習期間則突出制劑生產過程中對學生分析能力的培養。對于專業技術課程,要以職業能力為主線進行銜接,中職培養中藥生產工,主要培養學生中藥飲片生產、中藥制劑生產和基本質量檢驗的能力,達到中藥制劑中級工水平。高職培養中藥生產技師,主要培養學生對中藥生產工藝的創新能力、不合格產品產生原因的分析能力,達到中藥制劑高級工水平。我們圍繞中藥生產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目標,重構中藥飲片生產,中成藥生產及其質量檢測層次遞進的、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課程體系。以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為主線,按照“明確目標、工學結合、強化技能、注重素質”的人才培養思路,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校校合作,共同規劃,構建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為延伸的模塊化、組合型、進階式的“雙融通”專業課程體系,實現中高職人才培養的銜接。中高職三二分段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見圖1。

圖1 中高職三二分段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為了做好中高職課程內容的銜接,我們與對口銜接的中職學校一起召開了多次研討會,共同研究商討如何制訂“五年一貫制”中高職銜接的課程標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銜接等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在課程內容設置、教材選用、內容銜接上進行統籌規劃一體化設計,形成連貫有序的有機整體,較好地避免了課程內容重復的問題。
具體措施為:第一,準確定位中職和高職課程內容。從中職、高職兩個層次的人才培養規格入手,研究課程內容與人才培養目標的對應性,以不同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素質目標和崗位目標的要求,選取相應的課程內容。第二,按層級和梯度原則遴選課程內容。中職和高職課程內容在難度、深度、廣度方面應該有明顯的區別。第三,雙方骨干專業教師一起進行課程設計與課程開發。
下面以中藥制劑技術課程為例來說明我們在中高職銜接課程開發與內容選取方面的思路與方法。
該課程是學生在中職期間的專業核心課,課程主要內容是各類劑型的生產技術,是學生在中職階段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通過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各類劑型的定義、分類及生產工藝流程,能完成膠囊劑、片劑等常用劑型制備和質量檢查。中職期間安排106個學時。為了保證學生系統性地學習專業知識,學生進入高職后,仍安排60個學時對本課程進行教學。教學模式采用工學結合的方式,學生以各類劑型的制備、質量檢驗等技能訓練為主,培養學生對制劑處方的分析能力、對制劑生產過程中產生不合格產品原因的分析能力,突出學生實際操作技能和可持續學習、發展能力的培養,較好地實現了中高職專業課程的銜接。該課程分為制藥衛生和空氣潔凈度控制、片劑的生產和質量評價、浸出制劑的生產和質量評價等7個學習項目,以片劑的生產和質量評價項目為例,闡釋中職、高職兩個階段培養目標的不同以及學習內容和能力要求方面的差異,具體如下。
中職階段學習內容有:(1)片劑的概念、特點、種類;(2)片劑常用輔料的種類、特點和應用;(3)片劑的濕法制粒、干法制粒以及壓片制備片劑的全過程;(4)包衣的定義、分類;(5)片劑質量標準評定方法。
高職階段除了以上內容外,還增加了如下學習內容:(1)根據藥物特點選擇合適的片劑輔料;(2)中藥片劑壓片過程可能產生的問題及解決方法;(3)片劑包衣過程;(4)中藥片劑包衣過程可能產生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中職階段學生能力培養目標為:(1)能結合具體中成藥制劑正確理解片劑常用術語的含義和種類;(2)能夠進行粉碎、混合、濕法制粒、干燥、壓片等操作;(3)能進行包衣操作;(4)能結合具體制劑質量標準要求進行質量檢查。
高職階段學生能力培養目標為:(1)能對常見的片劑進行處方分析;(2)能根據制備工藝要求正確選用輔料;(3)能計算不同類型中藥片劑的片重;(4)能解決壓片過程中產生的松片、裂片等工藝問題;(5)能夠進行片劑包衣操作并能解決簡單的相關操作問題;(6)能熟練操作片劑生產的各類設備。
從以上學習內容和能力目標可以看出,中職階段主要培養學生中藥制劑基本的生產能力,而高職階段不僅要具備基本操作能力,還要能分析和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掌握生產設備的使用和維護,成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數文化課成績較差,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做好學生管理工作,我們根據學生的特點,在學生管理方面做到中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無縫對接。
(1)召開主題班會,讓中職學生正確定位人生目標,幫助其消除中考失利的失落感,樹立自信心,明確努力方向,幫助其制訂學習生涯規劃,實現培養目標的銜接。
(2)及時組織中職學生到高職院校參觀,與高職學生交流,親身體驗高職院校的校園生活,了解高職院校的基本情況,激發其繼續求學的欲望。
(3)定期組織中職學生參加高職院校的學生活動,通過參與活動讓中職學生體驗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增強學習的信心和主動學習的意識,實現綜合素質培養的銜接。
(4)選派優秀高職畢業生到中職學校宣講成功經歷,幫助中職學生制訂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學習目標。
(5)組織中職學生參加高職院校舉辦的專業技能競賽,讓中職學生明確專業技能要求,增強中職學生的學習信心。
(1)學生在中職學校學習期間已經與班主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其考入高職院校后的第一個主題班會,可邀請其中職班主任與部分專業教師參加,一起分享學生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學會感恩。同時,讓教師幫助學生修改職業生涯規劃,明確今后的發展方向,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召開中高職銜接班主任座談會,通過對接交流,了解學生的個性,加強引導,創建中高職銜接特色班級。
(3)中職和高職教師一起挑選優秀學生參加各級專業技能大賽,突出學生的技能優勢,帶動養成學生學技術、鉆技能的良好風氣。
(4)選擇優秀企業讓學生頂崗實習,用先進的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就業質量。
中職與高職相銜接,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中國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提出:加快解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高技能人才緊缺問題,構建與現代產業體系相適應的有廣東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南方職業教育高地,而三二分段中高職銜接培養高層次技能型人才工作是加快建立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模式。但中高職銜接不是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的簡單連接,而是兩個不同教育層次的復雜匹配[3]。因此,中高職銜接要在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的選取、學生管理等方面實現有效銜接,就必須優化設計和構建中高職銜接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培養目標相互融合、漸進性學習和終身教育統一的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銜接上,要根據中高職相近專業課程的特點和要求,制訂相互銜接的、統一的課程標準,真正實現課程內容銜接的連續性、邏輯性和整合性,從而真正達到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的效果。
[1]管弦.中高職銜接“三二分段”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3(9):11-13.
[2]何玉蘭,林彩梅,彭益武.“三二分段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1,20(6):41-44.
[3]閆林德,劉國軍.加強職業技術人才培養“立交橋”建設 推動中高職教育一體化發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