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瑩
(天津醫科大學,天津 300070)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醫學英語口譯能力培養研究
楊瑩
(天津醫科大學,天津 300070)
中外醫學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快的步伐使得大量的醫學論文、醫學相關內容在多語言特別是英語平臺上準確的翻譯和表達非常重要。英語專業醫學方向突出了醫學特色,基于生態翻譯學理論的口譯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為醫學方向英語口譯教學提供了一種較好的基于實踐的教學思路和理念,能夠促使學生的翻譯能力、文化差異識別能力和語用能力等得到全面提升。
生態翻譯學;醫學英語;口譯能力;課堂教學
隨著我國醫學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促進了中外醫學交流與合作步伐的加快,在世界先進醫療技術和科研理念充實國內醫學領域的同時,我國傳統中醫藥技術也以其獨特的優勢走向世界。合作交流需要語言參與,準確的翻譯和表達尤為重要。由于英語是世界交流的通用語,大量翻譯主要為英譯漢和漢譯英兩種形式。這就要求翻譯人員不但精通英語還要懂得醫學,才能協助完成醫學對外交流的任務。翻譯有兩種主要形式,即口譯和筆譯。目前對醫學英語口譯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需要一大批合格的專業醫學英語口譯人才來構筑和加固對外交流的橋梁。因此,加快醫學英語口譯人才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隨著國際醫學交流的日益頻繁,醫學英語口譯人才的作用及人才缺乏問題越來越凸顯。口譯是雙語之間的口頭轉換,是一項綜合語言技能,不僅需要深厚的雙語基礎和文化底蘊、豐富的世界知識、良好的語用能力,還需要高超的專業技巧及快速的臨場應變能力??谧g對于涉及的專業知識要求更高,雖然我國高校英語專業招生規模連年擴大,英語學習者的隊伍日益龐大,但“學好語言不等于能夠進行翻譯,翻譯要求掌握工作使用的語言”[1]。單純英語專業培養出來的英語人才不具備醫學背景,專業素養欠佳,無法勝任醫學英語口譯工作。少數醫學院校設有英語專業醫學方向,是在英語專業基礎上突出醫學特色而增設的專業,旨在培養精英語、懂醫學、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但由于實際學時數的限制,培養出來的學生口譯能力不盡如人意。單從口譯教學來看,情形如下:第一,很少有醫學院校專門對口譯人才進行培養,很多人誤以為只要英語語言能力強,就可以做口譯,缺乏專業化意識。第二,很多英語專業的畢業生根本沒過語言關。很多學生也不愿下功夫學習句法、訓練聽力,致使文法缺陷和聽力障礙嚴重制約了口譯能力。第三,很多學生功利性過強,沒有大量閱讀英美名著,導致不但英語綜合能力不高,而且知識面狹窄,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口譯水平。第四,忽視母語語言能力的提高。我國傳統的外語教學走進了注重外語而忽視母語的誤區,導致學生漢語水平有限,從而制約了口譯能力的提高。第五,高質量的口譯教師匱乏。我國高校英語教師大多土生土長,教口譯不是得心應手。首先,很多教師接受的是傳統教學法,自身聽力、口譯能力有限。其次,他們中大部分未做過口譯工作,缺少實戰經驗,在口譯實務和應變技巧教學方面有所欠缺。第六,口譯教學設備嚴重不達標。交替翻譯還好一些,同聲傳譯則需要配置較高級的專業設備,但大部分院校都無專用設備,即使有,使用頻率一般也不高。
口譯和聽力、口語、筆譯等較單純的語言活動不同,它是一種復雜的動態交際活動,它是用譯入語把原語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以與原語發言人幾乎同步的速度或連續傳譯的形式準確表達的一種口頭翻譯形式。著名口譯學專家Daniel Gile博士認為:口譯員就是演員,必須像演員一樣藝術性地將原語信息傳遞給聽眾。但是譯員的藝術工作是在極大的壓力下瞬間做出語言和文化轉換的決定[2]。這就要求譯員不僅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更要熟悉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詞匯。因此,口譯是一項綜合的技能,對譯者的聽、說、讀、寫、譯等各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而技能的訓練應該是口譯訓練的核心。
Candy說過“知識不是教的,是要學生自己構建的”[3]。課堂教學不應授之以“魚”,而是授之以“漁”,然而大多數高校的口譯訓練狀況并不樂觀。就筆者所在學校來看,口譯訓練的重點僅僅是聽譯練習,學生聽過教師安排的口譯話題后進行嘗試性口譯,教師點評;除此之外,教師在課上還要花費一定時間介紹各類話題的詞匯或句式表達。在對其他高??谧g訓練的調查中發現,類似的狀況也同樣存在。從教學模式上看,這種教學方法過于呆板;從教學對象上看,這種翻譯教學只注重原材料與譯者的交互,忽視了譯者與翻譯生態環境個體和整體性的融合。
口譯的課堂教學若要授學生以“漁”,就要為學生創造一個模擬的口譯生態環境。在此環境中,教師和學生協商,共同設立學習目標,探尋達到目標所需的手段和策略。其中學生既是“學徒式的學習者”,也是其他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合作伙伴”。因此,口譯生態課堂教學是一種和諧的共同發展、資源共享的活動[4]。
2.1 理論依據
生態翻譯學是2006年由清華大學胡庚申教授提出的,是指將翻譯活動放置于翻譯生態環境中進行審視。胡教授把翻譯定義為“譯者適應翻譯生態環境的選擇活動”[5]。翻譯生態環境可分解為兩個方面:翻譯生態和翻譯環境。翻譯生態就是譯者從事翻譯活動的工作環境,包括原文作者、譯者、讀者、翻譯發起人、贊助人、出版商、編輯、譯文審查者、譯評人、營銷者、版權人等。翻譯生態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任務和作用,都是完成翻譯活動不可或缺的要素。翻譯生態中各要素和諧共生、平衡發展。所以,翻譯要獲得成功,不但要提升譯者個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還要求譯者有維系人脈和諧的能力。翻譯環境主要指翻譯活動所涉及的客觀環境,包括經濟環境、社會政治環境和文化語言環境的差異等。因此,對經濟發展的理解力,社會、政治、文化差異的識別能力都是獲得成功翻譯的保障。可見,只有譯者具備綜合翻譯能力,才能適應翻譯生態環境并成功完成翻譯工作。
翻譯生態環境具有自身特點,即層次性、動態性和個體性[6,7]。(1)層次性。是指翻譯生態環境可分為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宏觀環境就是國家的社會政治制度、語言政策、文化特征等;微觀環境就是譯者所在的較小的生態環境。(2)動態性。翻譯生態環境保持著動態變化,一個要素的變化會引起總體環境的變化。比如從宏觀來看,翻譯生態環境會因時代不同、科技發展而變遷。(3)個體性。譯者有個體差別,個人家庭背景、所處的時代、所受的教育都會形成其翻譯的個性特征。
2.2 口譯課堂實踐
口譯訓練的核心——技能訓練是由認知(感悟)到掌握有一個內在轉化過程,也就是有一個從知識到能力的形成過程。技能意識從潛隱的自在狀態到能動的自為狀態,實踐是變化的關鍵[8]??谧g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應是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對技能的指導和訓練。因此,醫學口譯教學應以“基本技能培訓”為基礎,結合醫學專業知識學習,在生態翻譯學理論指導下,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醫學口譯水平。
在安排教學內容時既要考慮如何為學生打下堅實的翻譯基礎,又要側重醫學口譯技能。筆譯是口譯的基礎,扎實的筆譯基本功有助于學生提高對口譯技巧的接受能力。課堂對學生進行的基本技能訓練主要包括基本的翻譯理論及技巧介紹、國內外知名翻譯家簡介、翻譯實踐3部分。第一、二部分可融入筆譯課堂教學中。口譯實踐是教學活動重要的組成部分。把生態翻譯學的基本理論和口譯教學實踐相結合,采用workshop的方式,創造仿真的口譯生態環境,使譯者個體發展融入到翻譯生態環境中,使學生能夠有意識地形成翻譯技巧和策略等方面的知識體系,并構建在這一特定領域與之相契合的認知模型,從而使學生的口譯能力、文化差異識別能力、語用能力和責任感等得到全面提升。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口譯課堂教學,以班級為單位,將班內所有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可視為一個workshop。每組成員應控制在4~5人,這樣既保證了組內每位成員的分工,又保證了翻譯任務在組內有一定的流動性。各小組形成較獨立的小型翻譯機構,同時組間又構成了翻譯生態環境,充當翻譯者、讀者、客戶群等角色。鑒于我校英語專業醫學方向設置,口譯材料的選擇既要考慮其多樣性也要注重其專業性,原則是以醫學英語為重點。根據口譯材料的不同,每個角色要從自己的角度對口譯結果提出修改意見。具體可按照以下5個步驟實施:
(1)準備階段。教師介紹教學內容、口譯任務及要求和相關的特有詞匯與固有表達、語言特點等。
(2)分組翻譯。根據口譯任務,小組成員分工協作。組員可以通過課上討論,課下網絡平臺溝通,網絡查詢等方法協商,形成口譯錄音腳本,由審稿人提出修改意見,經幾次修改后,最終由校對員完成終稿。
(3)翻譯成果展示。小組用PPT課件等方式展示翻譯任務終稿,同時展示整個協作過程中的人員分工、職責、時間分配和出現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等。
(4)組間評價。一個小組展示翻譯任務終稿,其余各小組進行評價,根據所提出的意見,該小組進行修改。意見反饋和修改過程重復約2~3次,最終形成全班認可的譯本。
(5)教師評價。教師不僅對每個小組的譯文進行評價,還要對小組內各成員的表現進行評估(包括口譯能力、積極性、主動性、協作精神、人際交往技能、責任意識、提出修改意見時的批判性思維表現等)。
在生態翻譯學基本理論指導下的口譯教學實踐,采用workshop方式,重視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以學生為中心,以內容為基礎,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口譯知識和技巧。通過創造仿真的醫學英語翻譯生態環境,將譯者個體發展融合到翻譯生態環境中,使學生能夠有意識地形成醫學英語口譯技巧和策略等方面的知識體系,使學生的口譯能力、文化差異識別能力和語用能力等得到全面提升。
綜上所述,基于生態翻譯學理論的口譯教學,體現了我校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思想,為英語專業醫學方向口譯教學提供了一種較好的基于實踐的教學思路。
[1]劉和平.口譯理論與教學研究現狀及展望[J].中國翻譯,2001(2):17-18.
[2]Gile D.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3]Candy,Philip C.Self-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M].California:Jossey-Bass,1991.
[4]宋志平.生態翻譯學視角下的翻譯教學反思[J].民族翻譯,2012(3):84-90.
[5]胡庚申.生態翻譯學解讀[J].中國翻譯,2008(6):11-15.
[6]胡庚申.翻譯生態vs自然生態:關聯性、類似性、同構性[J].上海翻譯,2010(4):1-5.
[7]方夢之.論翻譯生態環境[J].上海翻譯,2011(1):1-5.
[8]劉和平.口譯技巧:思維科學與口譯推理教學法[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G421
A
1671-1246(2014)07-0015-03
天津醫科大學教學改革重點課題“英語專業(醫學方向)綜合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津醫大[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