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飛
〔關鍵詞〕 校園文化;制度;管理;行為;環境
〔中圖分類號〕 G6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2—0023—01
校園文化表現為一種品質、一種品位,更表現為一種品牌。具體地說,校園文化就是我們大家在一所學校工作、學習、生活的方式。要了解一所學校的文化,就需要觀察學校的校長、老師和學生的工作、學習、生活的方式。本文根據實踐經驗談談學校如何培育優良的校園文化。
一、雕琢校園管理文化
1.以人文關懷追求和諧。推行校級領導分工管理,中層干部駐年級管理,年級組長抓常規,學科組長抓教研的管理網絡。健全班級捆綁式、年級捆綁式、教師個體三級多元評價考核制度,激發團隊協作意識,激活教師創新意識,讓教師分享合作紅利,讓教師感受“被關愛”。
2.以尊重激勵追求和諧。啟動教師發展陽光計劃,為想發展、能發展、發展好的教師提供平臺和機會。以青年教師發展中心為平臺,搭建學習溝通橋梁,讓教師體會“在發展”,送教師外出學習,感受國家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讓教師感受“被尊重”。
3.以民主決策追求和諧。進一步完善決策體系,做到重大工作沒有經過調查研究不決策,沒有兩個以上的方案不決策,沒有通過集思廣益的討論不決策,沒有法律和政策依據不決策,讓教師沐浴“真平等”。
二、營造校園書香文化
1.改變教師行走方式,讓書香潤澤教師生命。引領教師讀好書,讀溫潤生命、豐盈精神底蘊的書,讀開闊教育視野、引領專業成長的書,讀適合兒童閱讀的書;開展“每日三讀”活動,即“晨間交流讀”、“午間休閑讀”、“睡前放松讀”;開播“教師文化論壇”,提升教師閱讀的品位、質量和效率。讀書不僅改變了教師的行走方式,豐富了教師的精神世界,還讓教師身上濡染了一種書香氣,擁有了一種最具“殺傷力”的軟實力。
2.提升學生閱讀素養,讓書香浸潤學生生活。建設三級校園書香網絡,師生讀書俱樂部、電子閱覽平臺和各樓層設立開放式“圖書超市”、每個班級紅領巾圖書架,全天候開架借閱。開設大、小閱讀課,探索創建“課前有蘊伏,課中有拓展,課外有延伸”的課內外聯動讀書活動;每月都向學生和家長發放《致家長書》,推薦每月的必讀書目。
三、培育校園行為文化
1.設計體系,培養好習慣。學校的“十大好習慣”,涵蓋了道德習慣、交往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思維習慣五個方面,對低、中、高年級有不同的要求。每個學科都制定了“習慣教育目標體系”,將“十大好習慣”的元素融入到學科教學當中,滲透到每一節課。課堂教學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拓展體驗,深化習慣養成。對適合各年齡段學生的“習慣教育”進行深入研究,明晰各年齡段學生習慣養成的具體指標和評價體系。
2.自主體驗,培育好習慣。在主題活動中強化好習慣。學生唱“十個好習慣”童謠,在游戲中了解“十個好習慣”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活動。利用“表揚卡”和“進步卡”啟動全校性“步步高”體驗成功評價模式,激勵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將好習慣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四、描繪校園環境文化
1.給孩子自主權,讓學生成為學校的主人。在各樓層設置圖書超市,圖書存取自由;安裝電子閱覽平臺,學生可以隨時上網學習;全天候開放圖書室、實驗室、木工房、泥塑宮、益智玩具室、音樂、美術等專用教室,學生可以隨時進去學習;操場內設置開放式體育器材長廊,學生可以自由選取器材進行運動,辦方便學生的教育。舉辦學生個人才藝展、“校園小主持人”大賽等活動,并精心裝裱孩子們的書法、繪畫、剪紙、刺繡、貼畫等藝術作品,給孩子們搭建展示個性、展現生命智慧的舞臺,提供適合孩子天性和個性需要的教育。
2.給學生話語權,讓學生學會主動承擔。設置校長信箱、校長熱線,開通校園廣播電視臺,創建教師博客,搭建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臺,讓學生擁有話語權,使他們擁有很多與學校和教師對話、表達想法的渠道。并根據學生的合理化建議,及時調整相關的教育教學策略。聘請專業心理咨詢師,開設學校心理咨詢室,開通“心理熱線”,進行心理咨詢與輔導。
3.允許學生犯錯,讓他們在反思中成長。沒有調皮的孩子就沒有教育。學校一定是允許學生犯錯的地方,犯錯誤的孩子是真實的孩子,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教育是真實的教育。要探索實施“做人先從誠信開始,做事先從習慣開始,文明先從禮儀開始,大愛先從感恩開始,視野先從閱讀開始,能力先從實踐開始,健康先從心理開始,育人先從家庭開始”的育人新模式。
用心、用情養育的學校文化,定會成為培養高雅生活情趣的心園,成為學生產生創造性學習力的田園,成為每個師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的樂園。有高品位校園文化的學校必定高雅圣潔,魅力無限。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