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國利
〔關鍵詞〕 初中數學;總復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2—0093—01
中考前初中數學總復習的知識廣、內容多,同時時間短,任務重。因此,引導學生復習時既要做到全面,又要突出重點,注意知識之間縱向、橫向的聯系,通過模擬練習,進行歸納、整理和總結,使解題技巧和方法更熟練,以便學生在中考時取得好成績。現就自己的一點粗淺經驗與大家探討。
一、課堂上堅持憶、清、練相結合
1.憶。回憶是復習課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看課題回憶所學知識,看課本目錄回憶單元知識。回憶時,可先粗后細,并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復述,以系統地回憶已學知識。
2.清。就是梳理、總結、歸納,理清知識線索、解題思路,弄清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技巧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回憶,進行點——線——面的總結,做到從一點或一題串一線、連一面,特別要注意知識間縱向、橫向的聯系和比較,構建知識脈絡。要引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在理清知識脈絡時,可以根據復習內容的多少,分項、分步進行整理,將所學知識前后貫通,并進行拓展。
3.練。對以前的學習內容在進行回憶、整理、分析的基礎上,選取典型題型和適量的題目進行當堂訓練和檢測,以熟悉和鞏固解題的方法和技巧。
二、歸納強化,提高正確率
1.常見題型,要熟能生巧。要引導學生經過適量、適當的強化訓練以達到熟能生巧、觸類旁通的程度。每練習一題就應是一次學習和鞏固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技巧的機會和過程,以達到一看到這類題型,馬上就能聯想到與這類題型相關的知識及解題的常用方法、技巧。
2.注重歸納、總結知識體系。歸納和總結知識體系不只是簡單的機械重復、死記硬背,而是要深化認識、拓展知識,從本質上發現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加以分類、整理,逐漸形成一個條理化、網絡化的有機知識體系,真正實現由厚到薄、由少到多的過程。
3.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如,函數與方程、數形結合、分類、歸納等數學思想方法在復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加以歸納,強化訓練。強化規律、糾正解題中的不良習慣,掌握正確的答題程序、方法和技巧等,只有反復練習才能強化記憶,從而提高準確率。要引導學生認真總結過去做題時失誤的地方,解答常見題型時,要嚴謹細致;解答中檔題時,要聯系已做過的題型,堅持不懈;解答較難題時,要理論聯系實際,考慮拓展的數學知識,調整心態,不要輕易放棄。解題之前的分析很重要,學習數學不僅要學會怎么做,更要掌握數學思想,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解題之前的思路分析作為重點,引導學生逐漸學會分析、判斷和決策,以提高解題能力。
三、堅持做到“四化”
1.使概念習題化。數學概念的復習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要建立概念之間的有機聯系,不能死記硬背,要會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初中數學中涉及到“代數式”、“整式”、“單項式”、“多項式”、 “二次根式”、“最簡二次根式”等概念,教師要針對這些概念,要求學生記憶一些題型,以引導學生弄清這些概念及區別。
2.使知識系統化。復習的目的在于鞏固知識,使其系統化,以減輕學習壓力,同時零散的知識又不會被遺忘。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列表或畫結構圖來理清知識。例如,初中所學方程的知識龐雜,分布零散,可把所學主要知識進行歸納,形成“方程知識結構圖”。
3.使常見題型模型化。《數學課程標準》給學生提供了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學習內容,并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式展開。就是要讓學生經歷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模型、探索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的過程,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理解數學,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培養數學實踐能力。“數學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數學學習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學會建立數學模型,用以解決實際問題。”近年來,全國各地的中考試卷都加大了對數學模型方法考查的試題比例。因此,初中數學總復習中例題、習題的設計要加強數學模型的教學,以彌補平時教學之不足。數學模型方法的教學就是根據實際問題構造數學模型,也就是根據實際問題的特定關系和具體要求,考查主要因素和有關變量之間的關系。
4.使訓練方法科學化。只有采用科學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訓練,才能使復習取得提綱挈領、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教材和考綱,正確處理記憶、練習、測驗的關系。同時訓練時還應貼近學生生活,引導學生關心本地方經濟的發展,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實用價值,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
編輯:張 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