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玉紅
〔關鍵詞〕 語文教學;古詩詞;題目;背景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2—0094—01
一、緊扣題目,圈定基本內容
好的題目是詩歌的眼睛。它能夠揭示詩歌的大致內容、情感、價值取向,是解開思想內容的鑰匙。
1.題目揭示內容。趙師秀的《約客》,交待了詩中事件;賈島的《題李凝幽居》,其中的“幽”就是詩的一、二聯“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所寫環境的特點的體現;朱熹的《觀書有感》,如果只看詩正文,以為是寫湖水的風景,只有結合題目中的“觀書”“有感”之后,便知是作者在談讀書的感受,“半畝方塘”是書,“天光云影”是指書中有美好的景致,“源頭活水”是指讀書可以使人神清智清,思想永遠鮮活。
2.題目直接透露詩人心情。元稹的《遣悲懷》表明了作者要抒發的是悲傷的感情。李益的《喜見外弟又言別》表明詩歌寫的是親人久別重逢的驚喜及聚散匆匆的感慨。賈島的《尋隱者不遇》題目前后兩個動作。“尋”與“不遇”,含蓄之極。但我們即使不看詩也能夠揣測出作者遺憾的心情。
3.題目呈現作者思路
【示例】 題李世南畫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
逢人抱甕知村近,隔塢聞鐘覺寺深。
這首詩寫了什么?
【分析】從題目《題李世南畫扇》中可知是一首題畫詩,描寫的是畫面圖景非眼前實景。明白了這一點就會自然想到詩歌中“潺潺水聲”“瑟瑟秋風”“寺廟鐘聲”“知村近”“覺寺深”等描寫應是詩人的想象與聯想,詩人運用虛實結合的藝術手法,由畫內想到畫外,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
4.直接揭示了詩歌的主旨,或暗含詩歌的主旨。
【示例】 近試上張水部 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分析】本詩又名:《閨意獻張水部》,從題目中的“試上”“閨意獻”可知此為干謁詩。,詩人以“新婦”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畫眉”比自己的詩文。以“夫婿”喻指當時在詩文上頗有名氣而且又樂于提拔后進的水部郎中張籍。含蓄表達考前擔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張籍指點。通過優美的詩韻,巧妙地表達了一名應試舉子,在面臨關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場考試前,那種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二、明寫作背景,知人論世
讀詩,必須關注詩人的遭遇、境況,關注詩人所處朝代的國勢、朝政等方面的問題。了解人與世,才能準確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等。
1.明了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知人論世”有助于準確地把握特定時代的詩歌藝術。如宋詩比之唐詩,“唐詩多以神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錢鐘書語)。
2.明晰作者的創作風格。先看主體風格,是現實主義,還是浪漫主義;是豪放派,還是婉約派。后看個體風格,一個作者的整體趨向和風格基本上是固定的,如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深沉,李賀的險怪,蘇辛的豪放,姜柳的婉約。但也要考慮作家多樣的風格。如豪放派作家蘇軾也有如訴如泣的《江城子·十年生死》還有借詠楊花來抒發幽怨纏綿的離情別緒這樣低回婉約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又如南宋“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愛國詩人陸游,也有《釵頭鳳·紅酥手》和《沈園》這樣兒女情長的傳世名作。
3.注意走近作者,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張等方面的內容。
作家的思想和經歷往往又是密不可分的。例如李白本想積極入世,卻又鄙棄世俗、蔑視權貴,在政治仕途受挫后抑郁不平而又感到茫然,有時又因之流露出人生短暫、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了解了他的這些思想和經歷后,我們才能準確地解讀他的《 行路難》《 將進酒》 等作品的思想內涵。又如李清照的作品南渡前后判若兩樣的風格與思想,就和她在這前后的經歷和遭遇直接有關。
【示例】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注:這是南唐李后主亡國入宋后寫的詞。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故國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凄涼無限之吟唱。
從表面看(特別是后三句),這首詞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但實際是以虛襯實,表達夢醒后面臨現實處境的無限凄涼。了解了作者是亡國之君的身世,及其“這是南唐李后主亡國入宋后寫的詞”這一創作背景,解讀詩人的情感就易如反掌。
三、注重注釋,破解難點。
注釋一般是解釋詩文中的寫作背景、作者、朝代,詞語、典故出處等較難懂的地方,幫助解讀詩詞,甚至暗示答案。高考題如果詩詞后附有注釋,鑒賞時就不能忽視,一定要仔細審讀。
編輯:劉於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