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關鍵詞〕 說話能力;仿照;改編;配合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2—0079—01
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和人際交往面的擴大,口語在人們的生活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較強的說話能力和口語技巧,將不僅是高素質人才的標志,也將是合格的勞動者的必需的謀生手段。因此,中學語文教師必須把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一、在閱讀教學中培養“說”
在課堂上,必須精心策劃講授過程,巧妙設計問題,努力調動學生思考和說話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教與學雙方默契配合的氛圍,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從而踴躍發言。現行的九年義務制教材在讀、寫、聽說三方面各有側重,但又不是孤立分割的,聽說讀寫本身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具體教學中,要努力使其渾然融為一體。
1.仿照課文的思路“說”。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學了這些例子,就要舉一反三,擴展自己的視野,提高語文能力。如教《白楊禮贊》一文結束后,讓學生抓住某一事物的特征,運用象征手法,展開聯想和想象,把讀和說緊密結合起來。有的學生抓住小草頑強不屈,有極強生命力的特點;有的抓住牛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特點;聯想到奮戰在祖國建設第一線的工人、農民、解放軍和知識分子無私奉獻的精神,很好地進行了說話訓練。
2.把課文改編成小品“說”。現在的中學生思維敏捷,善于摹仿,電視小品被學生摹仿得活靈活現。針對這種情況,我把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的課文讓學生改編成小品進行演出,活躍了課堂氣氛,對學行進行說話訓練,培養了學生對藝術美的追求。如教《變色龍》《孔乙己》等課文時,讓學生自由組合,既當導演,又當演員,使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的表演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受學生歡迎。
3.以導游的身份對課文“說”。《醉翁亭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一般文言文教學易流于呆板、枯燥,筆者在教學中嘗試了一種新教法:疏通文句后,讓學生根椐課文內容以導游身份介紹滁州人、太守游歷醉翁亭的經過。學生對這一新鮮事物表現出極大興趣,當即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準備工作之中。聽著學生流利的解說,真好像有身臨其境之感。個別學生還特意加上職業導游的歡迎辭和告別辭,解說相當成功。當下課鈴聲響起時,師生還沉浸在這良好的說的氛圍中。
由此看來,只要設法努力創設說的氛圍,為學生提供說的良機,課堂就是學生鍛煉口語的好地方。
二、配合班會針對“說”
除了上課時多鼓勵內向膽小的同學回答問題之外,開班會可以成為鍛煉學生口才和能力的重要戰場。班會是班主任總結班內工作,進行思想教育的特別課,語文教師可融訓練與教育為一體,抓住班級本周出現的問題,擬定有關的演講題目,如“知識就是力量”、“值日小議”、“談遲到”、“紀律的重要性”等,借以教育那些不愛學習、逃值日、遲到、無視紀律的學生,達到寓教于講的目的。同時班會課基本上不要搞一言堂,而是不固定由哪一位同學主持開班會。班主任只是在班會課前做個指導,把班長等班干部找來,跟他們布置和商量班會的主題和形式,然后讓班長到教室宣布大概的情況,鼓勵同學們積極報名當主持。因為班會有主題、有內容,又有學生的樂于參與,少了班主任的空洞的說教,開得很活躍,效果也不錯,確實鍛煉人。一段時間后,老師就會發現那些膽子非常小的同學迅速地成長起來了,敢于大聲發言了。
三、舉行辯論會和記者招待會來提高“說”
模擬舉行辯論會和記者招待會。先確定題目(如理想、環保……),請幾個同學分別但任主持人、正方(反方)主辯人或記者、答辯人等。另請人現場指導、評論,看誰態度從容、用語文雅、莊諧得當、提問尖銳,答話針對性強,有理、簡明。再看主持人開場白、結語說得是否明白。比如在辯論“有了電腦,還用不用練字”時,同學們暢所欲言,針鋒相對。正方的觀點是:有了電腦,仍需要練字,理由有三:(1)字如其人,寫一手好字是一個人美德的彰顯;(2)漢字規定、鑄就了中國人的心理結構;(3)一支筆遠比一臺電腦攜帶方便得多,同時,簽名必須親筆書寫……反方的觀點是:有了電腦,不需要練字,理由有三:(1)現在是一個高科技時代,電腦上字體繁多,美觀實用;(2)電腦打字速度快得多;(3)打印想要多少張就有多少張,而手寫有很大的局限性……爭論不休,同學們在辯論中鍛煉了口才,增長了智慧和才干。
編輯:劉於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