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奕青

2014年1月24日的新三板全國性擴容,如一針興奮劑,攪動了整個新三板市場,成交量一度暴增。然而,當擴容滿月之后,該興奮劑的藥效已然過去,市場交投再度陷入冷清,恢復到擴容前。
交投又冷清了
一個市場一天交易僅102萬元,這不是活禽市場,而是擁有621家掛牌公司的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市場)。由于交易制度正待完善,加上投資者準入門檻較高,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仍在“冬眠”,與火爆的創業板市場形成巨大反差。
1月24日,266家公司同時掛牌新三板市場,當天成交6493.42萬元。然而,剛被點燃熱情的新三板很快進入“冬眠”狀態。數據顯示,春節長假后的3個交易日,新三板日均成交金額僅為323萬元,而2月11日全天的成交金額更是只有102.3萬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2月12日創業板市場成交金額最小的一只股票,當天成交也超過了300萬元。“一只股票超過一個市場的成交金額,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個怪相。”上海一家投行部門負責人表示。
目前,新三板市場共擁有621家掛牌公司,今年以來日均成交金額為1000萬元左右。相比之下,創業板單日成交金額都在幾百億元,而創業板所有股票加起來僅為377只。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新三板的交易方式仍是協議轉讓,交易價格要經交易雙方自主協商,定價過程要比連續競價交易或做市商交易更長,因此導致交投極不活躍。
中西部證券代辦股份業務部總經理程曉明在業內素有敢說之名。他表示,“目前新三板鮮有成功融資的案例,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流動性,交投清淡,因此無法真實定價。”至于新三板與柜臺市場之間的關系,業界對此也并無一致的意見。程曉明表示,二者好比美國的OTCBB和粉單市場的關系。OTCBB的掛牌條件比納斯達克主板市場低,但是高于無需信息披露的粉單市場。
這種粗略的比較可能未必準確,但至少代表了當前新三板與柜臺市場的主要區別。金元證券代辦股份轉讓總部總經理陳永飛表示,新三板相對于主板而言,不需要審批,只需要備案,手續簡便。但是比起不需要向協會統一備案,也無需聘請券商的地方柜臺市場,新三板的門檻還是要高一些。與此同時,較高的投資者準入門檻,成為新三板“冬眠”的又一原因。雖然目前不少券商已經可以在營業部進行相關開戶業務,但參與者較少。東方證券一家營業部負責人表示,300萬元資產的門檻對個人投資者來說已經較高,加上新三板沒有形成財富效應,因此吸引力有限。
出路在哪里?
眾多企業赴新三板掛牌,除了規范公司治理、實現融資需求外,另一個重要目的是沖著未來的轉板前景。
所謂的轉板應是指存量股份轉換交易場所。能不能轉,怎樣轉,關系到新三板未來活躍度、流動性和價值所在,也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市場關注焦點。
“對于企業而言,我們的愿望是能夠便捷地實現‘轉板。”一家已經登陸新三板的企業負責人表示。這樣的企業或許不在少數。新規實施之后,有機構統計,截至1月15日按照要求最低的創業板上市相關財務條件,以2010-2012年財務數據為依據,目前在“新三板”掛牌的351家公司中有49家符合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條件,占比約14%。
事實上,關于新三板企業“轉板”的討論已有些年,但直到2013年12月14日,國務院49號文才明確了轉板機制。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執行總經理李旭東表示:“當企業能夠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自主選擇進入不同層次的資本市場時,‘轉板才能名副其實。”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目前新三板的轉板渠道仍未開放。而要實現順利轉板,還需要突破很多瓶頸。方正證券投資銀行部浙江區域總經理傅勝認為,除了財務指標,股權不夠分散是新三板掛牌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投資門檻比較高,新三板市場中多數還是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寥寥,因此新三板掛牌企業大部分股東單一,股權結構不夠分散,不符合相關上市條件。從這個角度而言,如果要實現新三板轉板承諾,還需要修改《證券法》的相關規定。
“新三板并不是簡單的預備板,有關管理部門也不會甘于充當主板市場的‘黃埔軍校。未來,部分做強做大的企業或許需要轉至主板創業板。但對大多數中小微公司,隨著新的規則、新的平臺和做市商制度運行,新三板的估值定價、流動性和融資功能得以完善,可以完全滿足其金融需求,轉板也并非必要。”李旭東表示。
創投積極對接新三板
目前,越來越多的創投在想方設法積極對接新三板,這已成為業內共識。
“和券商保薦掛牌一單就能實現一單收益不同,對創投來說,進入資本市場的意義在于實現退出收益。”立元創投投資合伙人周兆鋒表示,新三板企業不斷上升的創業板IPO預期,是推動投資者入駐的主要原因。
“新三板并不是一個成熟的退出渠道。”上海某知名創投機構董事總經理陳燁表示,行業通常不會選擇把企業送上新三板而直接退出,“新三板體量小、換手率不高,不能通過轉讓溢價獲得投資收益,退出的最佳時點還是在企業轉板IPO后。”
陳燁承認正助推所投的兩個項目企業掛牌新三板,原因正是聽聞證監會將很快出臺新三板的轉板制度。“兩家企業一家是互聯網企業,另一家是軟件研發企業,都已經讓券商介入做財務整理了。”他說,“只要轉板制度一落地,就走掛牌程序。”
不過,一旦轉板制度沒有如預期那樣出臺,陳燁表示他就會終止掛牌的準備工作,“在新三板未來不明朗的情況下,我們都怕企業被關在里面出不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