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奕青



新基金發行“火拼潮”正逐步升溫。證監會最新《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公示表》顯示,截至2月19日,今年以來獲批新基金已達45只,這個數字不僅超過去年水平,也是近年來新基金同期獲批只數的高點。這驅使各大基金公司都使出“殺手锏”招攬客戶,基金發行市場硝煙彌漫。
貨基擴張驚人
新基金發行緊鑼密鼓,貨幣基金成為多家公司的首選。
翻閱國內貨幣基金的成長史,其長期坐著冷板凳,何曾有如此美好時代,更別提成為基金公司新品首選。自去年以來,越來越多的新基金公司將其挑選為公募基金品種的“頭炮”。
成立于2013年3月的中加基金,于去年10月發行了首只基金——中加貨幣基金,一周募集資金超過68億元;南京銀行旗下的鑫元基金公司,同樣將首只產品定為貨幣基金,首募資金接近25億元;成立不久的上銀基金公司,打響頭炮的依然是貨幣基金,其名為上銀慧財寶類貨幣基金,吸金超過22億元。
“選擇貨幣基金作為首發,有其必然性,最重要的是證監會相關規定。”上海一位基金公司的營銷策劃人士坦言:“余額寶催生了貨幣基金熱潮。”
2013年起,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在貨幣基金市場掀起一場革命。投資者可以便捷地通過互聯網渠道購買基金,且能實現基金贖回T+0到賬。從此,投資者通過購買貨幣基金,不但可獲得遠高于定期的收益,而且能享受類似于活期的便利。
天弘基金與支付寶的合作,率先創造了中國金融證券史上的一個奇跡。投資者把支付寶賬戶中的資金轉入余額寶,就相當于自動購買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這對支付寶數量龐大的年輕用戶產生了巨大吸引力。自2013年6月18日正式上線之后,余額寶規模呈幾何級數增長,6月30日、9月30日、12月31日分別達42.44億元、556.53億元、1853.42億元。
2014年1月15日,天弘基金宣布,余額寶規模超過2500億元,客戶數超過4900萬戶。憑借余額寶,天弘基金已由一家中小型基金公司迅速晉升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
在余額寶的示范效應下,華夏、南方、匯添富等行業勁旅紛紛加大在互聯網金融的投資力度。1月15日,由華夏與騰訊合作推出的微信版余額寶—微信理財通上線。 微信理財通在2014年春節前的規模已突破100億元。
華夏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助理曲波說:“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則在相當程度上解決了困擾貨幣基金、實際上是所有類別基金發展的最大問題—渠道。”在互聯網時代,貨幣基金將借助網絡的強大力量實現突破,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
股基咸魚翻身
在新股不敗神話的鼓舞下,被冷落的偏股型基金終于咸魚翻身,實現逆襲。深圳一家大中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不同于去年以貨幣、債券等低風險基金為發行主力,年后發行的新基金主要都是偏股型產品,顯示出基金公司對節后股市的看好。
與此同時,基金蜂擁進入一級市場,與眾多機構和個人一起爭搶新股。經過15672次報價后,192只基金脫穎而出,以53億元重金聯手拿下逾三成網下配售籌碼,最終斬獲超過20億元的浮盈。
新股發行暫告一段落,為籌措打新忙碌了大半年的基金經理們終于可以長吁一口氣,清點打新收益了。根據Wind數據,以新股上市首日漲跌幅計算,參與打新的192只基金總共斬獲收益高達20.64億元,國聯安安心成長、交銀成長股票、諾安靈活配置和興全趨勢投資等4只基金在打新“戰場”上表現神勇,首日打新浮盈均在5000萬元以上。
去年11月、新股開閘前夕,證監會一紙文件將打新主力——債券型基金拒于新股門外,使這一類機構多月的準備功虧一簣。股票型、混合型和保本型基金取而代之,成為了基金行業今年打新的絕對主力。
事實上,基金公司還有更深的顧慮。一位“老十家”基金公司高管直言,股票基金短期業績排名充斥著偶然性與隨機性,中小基金公司指望通過業績排名領先驅動規模增長的路徑,已越走越窄。在支付寶、微信等兩大新土豪于2013年帶來了較大新變化之后,基金業在2014年的競爭格局將向何處演變,格外引人關注。
債基頻遭贖回
有人歡喜有人憂。當以余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持續火爆時,同為固定收益的分級債基A類份額卻遭遇冰火兩重天的境地。
2013年,尋求穩健的投資者為了規避風險而選擇了債券型基金,但2013年的債市卻是近5年以來最熊的一年,沒有之一。2013年下半年,三類債券型基金(激進債券型、普通債券型、純債基金)的平均跌幅為2.65%,成立滿半年的347只基金中,僅38只獲得正收益。
利率市場化進程較快,對債券市場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投資者對于這一品種的態度也在逐漸發生變化。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債券型基金延續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凈贖回態勢,打開申贖的8只債券型基金,除了易方達聚盈債券發起式A外,其余7只定期開放式分級債基的A類份額無一例外都遭遇大比例贖回,其中,今年最高打開申購贖回是中海惠裕純債分級債基。1月6日,中海惠裕純債分級債基率先開放,其A類份額當天贖回比例達到64%,緊隨其后的信誠雙盈A也沒扭轉頹勢,1月9日,信誠新雙盈A發布申贖公告稱,A類有效申購總額為40.32萬元,對比有效贖回份額3.02億份,意味著A類份額遭遇巨額贖回3.016億份,凈贖回率為52.51%。
此后,銀華永興A、安信寶利A、長信利眾A和中歐純債A陸續打開申購,贖回比例分別超過70%、80%、60%和50%。而來自第三方基金研究中心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分級債基A類份額的大比例贖回已經出現,絕大多數凈贖回比例都在50%以上。
一般來說,凈贖回超過10%,基金已算是“大比例贖回”,而從分級債基A類份額的情況來看,上述贖回情形要比10%還嚴重得多,基本都在50%以上,這對分級債基A類份額來說,顯然是一場災難。
這些債基遭遇贖回主要原因是,相對于銀行理財產品甚至是流動性更好的貨幣基金,其約定收益率水平不具有吸引力。在前述8只基金中,約定收益率多數在4%-5%之間,最低的約定收益率水平僅為3.9%。相比之下,由于易方達聚盈分級債券發起式A約定收益率為6%,不僅沒有遭遇贖回,反而獲得了凈申購。
“市場風水輪流轉。我們基金公司的職責就是為投資者提供齊全的產品線,投資者在適當的時期選擇適當的產品。我們只能追求每個產品做到最好,不能保證每個產品在任何時期都是最大的盈利。”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說。
事實上,近日,5年期國債期貨合約TF1312、TF1403、TF1406的價格均出現連續跳水,并紛紛創出上市以來的新低。這再次提醒投資者,債券市場也會潛藏風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