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大而無形的組織,美國最高領導人在這里進行后臺交易、部署援助行動。由于不同的政治立場和私人恩怨,成員之間既是競爭對手,也是盟友。總統俱樂部并非嚴格意義上的團體,它所折射出的更多的是歷任美國領導人“向前輩請教”的傳統。從歷史學家的角度來看,美國總統俱樂部就是一部美國現代歷任總統關系的編年史。
巴拉克·奧巴馬精心策劃了自己的競選演說視頻,他專門聘請兩位奧斯卡獎得主進行后期制作,一位做導演,另一位做解說員。但這部影片的真正主角并不是有意連任的奧巴馬,而是已經成功連任的克林頓總統。在短短17分鐘的宣傳片中,比爾·克林頓的身影出現了四次。影片中的克林頓贊揚了奧巴馬在挽救經濟、援助汽車業危機、醫療改革和外交政策方面取得的成就。對于奧巴馬派遣海豹突擊隊成功擊斃本·拉登,克林頓進行了褒獎,“當看到這一幕發生時,我真希望下達突襲命令的是我。”
如果悉心研究第四十二任總統和第四十四任總統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會發現其中蘊含著詭異多變的背景。在過去的31年里,只有兩位民主黨候選人成功當選美國總統。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克林頓和奧巴馬既是競爭對手,也是政治盟友。2008年,兩人曾經展開唇槍舌戰,克林頓指責奧巴馬的履歷有偽造之嫌,而奧巴馬則抨擊克林頓在任期間庸碌無為,錯失了很多令美國發展的機會。克林頓和奧巴馬之間怨恨妒忌的核心內容就是誰應當獲得時代的贊譽,而又是誰在帶領美國國民走出保守主義情緒步入自由主義的過程中功勞更大?而在2009年和2010年,兩位政治家又花了大量時間拼湊出他們在激烈競選后惺惺相惜的點滴痕跡。時至今日,其中一方的黨內人士還將二人的關系描述為“十分有愛。”
總統俱樂部的概念并沒有出現在憲法或任何法律法規中,但它也不是一種比喻或暗語。它誕生于1953年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威爾的就職典禮上。當時,赫伯特·胡佛(第31任總統)提出與自己的政敵杜魯門(第33任總統)結成戰略同盟——因為戰后的美國需要強大穩固的領導群體才可以保證安定——最終他們達成了共識。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總統俱樂部只是一個概念,并未形成實體機構,不過是總統們坐下來向前輩們請教取經,除了分享戰爭經歷,前任總統對后來者的幫助十分有限。然而到了當今這個名人效應全球化的時代,卸任總統的影響力依然舉足輕重,而且對于繼任者將要面對些什么,他們最有發言權。
約翰·肯尼迪曾一大清早致電艾森豪威爾,告訴他自己將宣布對古巴的經濟封鎖;克林頓曾深夜電詢尼克松商討俄羅斯和中國局勢,并向他請教如何統籌分配總統的寶貴時間;海豹突擊隊成功殺死本·拉登后,奧巴馬在通知自己黨內盟友和支持者前,先給克林頓和小布什打了電話。
這個俱樂部有著嚴格的約定:它要求會員之間彼此保持聯系,但不能向新聞媒體透露俱樂部的任何情況。它甚至有自己獨特的紀念品。林登·約翰遜曾經送給艾森豪威爾一對黃金袖扣,上面沒有任何民主黨或共和黨的標記。每當民主黨總統和共和黨的眾議院議長吵得不可開交時,前任總統就會挺身而出化干戈為玉帛。老布什曾私下給克林頓寫過一張紙條,上面說:“當你看到這張字條時,你已經成為美國總統。”后者剛在總統競選中擊敗前任,作為曾經勢不兩立的政治敵人,他們會用這種溫情方式進行過渡:老布什表示會堅定不移地支持克林頓。而當小布什即將卸任時,他的承諾也完全符合俱樂部的行為規范,毫無保留地支持下任總統。他的這種做法代表了整個俱樂部會員的立場:“無論我們屬于共和黨還是民主黨,我們都是為國家服務,所有在白宮工作過的總統都應該知道國家利益永遠超越個人恩怨。”
今天的總統俱樂部因成員們的通力合作而聞名,雖然許多時候歷任總統常會拒絕現任總統的一些請求,他們卻一直密切關注著其他人的近況,甚至包括他們的健康狀況。最近,他們在私底下交換了一張非常罕見的合影,所有重要人物都出現在了這張照片上,每個人都在照片副本上簽名送給其他人留念。總統們的首席助理常以電話或郵件的形式聯絡溝通,甚至每天都會通氣。縱觀俱樂部歷史,成員之間存在劍拔弩張的關系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且沒有人真正喜歡現任總統奧巴馬,但他們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幫助和支持著他。
喬治·沃克·布什(小布什):沉默是金
俱樂部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規則:前任總統會向繼任總統傳授一些玄機。艾森豪威爾曾向肯尼迪演示如何在白宮快速召集直升機緊急撤離,林頓·約翰遜告訴尼克松他會把竊聽器藏在哪里,里根教會了克林頓如何正確地行禮,小布什向克林頓請教如何更好地發表演講。
2009年奧巴馬上臺后,小布什承諾,他會竭力讓新任總統的政權交接更加順利,當時美國的經濟形勢處于下滑狀態,而布什仍然嚴謹地履行白宮中的各種交接手續。此外,布什早就預測到了自己會有輔佐新總統的機會。2005年,奧巴馬來到白宮準備宣誓就任參議員的前一天,小布什就給奧巴馬提出了一些善意的建議。
自約翰·肯尼迪就任總統以來,奧巴馬是入駐美國總統辦公室中年齡最小的一位,而且比艾森豪威爾之后的任何一任總統都缺乏足夠的政治經驗。奧巴馬雖然閱歷不淺,但始終沒有擔任過國家領導人。在這個職位上,他需要構建自己的宏偉藍圖,并要求政府和國民接納自己的理念。為此,他需要從前總統身上習得各種作為政治領袖的必備素質。
奧巴馬說:“在我當選后,前輩們都給我發來了賀電,表現出了驚人的風度。但我也意識到他們都承認處在這個位置上的孤寂感。”奧巴馬想把更多的前總統融入到這個俱樂部中,所以他懇請小布什為現在在世的四位總統舉辦一場午宴。這令布什的手下不禁產生疑問:“還要邀請卡特總統嗎?過去八年里,無論我們做什么,他都橫加批判。”奧巴馬確認還是要邀請卡特總統。小布什也贊同奧巴馬的大度做法。邀請函發出后,午宴順利舉行,地點選在了總統辦公室隔壁的一個房間,準備的食物很簡單,但畢竟所有人都來了:小布什、奧巴馬、卡特、克林頓和老布什——這是近30年里,五任美國總統首次在白宮中聚首。
卡特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花了一小時的時間談論如何安排白宮工作人員的食宿,孩子們在華盛頓特區的擇校問題,以及作為美國總統所必須面對的安全威脅。我們努力以一種輕松的氛圍指引奧巴馬‘上路,而不是單純的說教。”endprint
自從那天離開白宮,小布什很快從政壇消失了,這并不表明他不再關注或完全贊同奧巴馬的政策。小布什認為:也許我保持沉默對奧巴馬最有幫助,我不想對奧巴馬做過多的評判。現在應該是前總統淡出政治舞臺,讓現總統發揮個人能力解決棘手問題的時期。
總而言之,小布什是奧巴馬就任以來對其批判程度最輕的共和黨領導人。
老布什:充當父親的角色
如果說奧巴馬和小布什接觸少的話,那么老布什則完全不同。在2008年的競選活動中,奧巴馬特意贊頌了老布什,接著他又在就職禮上向老布什大獻殷勤。2009年初,白宮的首席助理委婉地向老布什轉達了奧巴馬想親自拜訪他的愿望。老布什在執政期間曾與前四任總統斗得不可開交,但對于奧巴馬謙恭有禮的邀請他欣然接受。10月,奧巴馬來到了德克薩斯農機大學,在老布什的私人圖書館前發表有關公共事業的演講,并向老布什敬酒。
對于奧巴馬來到傳統保守的德克薩斯大學校園,老布什有些擔憂,因為這項舉動很有可能引起共和黨聚集區的學生抗議。為此,老布什向學生發了一封公開信,希望他們能歡迎奧巴馬的訪問。奧巴馬到來時,老布什以東道主的姿態進行了熱烈歡迎。
作為前總統的另外一個特殊福利就是他們可以無償使用拉法葉廣場中的一所住宅,它位于白宮的對面。杰克遜廣場716號的這所四層住宅歷經百年風雨,尼克松將它改造成總統俱樂部的會所。2010年初的一個晚上,老布什和二兒子杰布·布什為了參加一次社交活動而住在了這里,奧巴馬聞訊后邀請父子二人第二天早晨到白宮喝咖啡。雖然下起了鵝毛大雪,父子二人還是如期赴約。幾天以后,奧巴馬送給老布什一張兩人的合影,照片中二人相談甚歡:老布什繪聲繪色地講著故事,而奧巴馬聽得眉開眼笑。看來,總統也不是永遠那么威嚴難以接近,也需要不時地松弛一下神經。
吉米·卡特:我們總有憂患
在2008年奧巴馬被民主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的那一周,不得不提起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卡特。那時距離卡特當選美國總統已經足足有31年7個月零19天,這也使他成為依然健在的、資歷最深的美國前總統,超過了胡佛。
56歲時敗給里根的卡特,在經歷了兩年的靈魂探索后,開創了自己政治生涯的“第二春”——解決世界的重大問題:監督選舉,為消除各類傳染病而奔走,開展掃盲運動,并在軍閥之間斡旋調停。無私的奉獻讓他在2002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卡特甚至自己也承認:他在卸任后取得的成就超出了當政時。
卡特與世界范圍內非法政權的密切關系讓他成為繼任總統必不可少的和事佬,老布什、克林頓和小布什都邀請卡特執行過敏感的外交使命。他精力充沛,對外交事務把握精準,并且為人正派,這讓卡特成為民主黨總統必不可少的盟友。奧巴馬上臺后,自然不會棄用卡特。2010年8月,卡特低調前往朝鮮,采用外交手段解救了一名美國公民,此人當時已經被平壤當局扣留了七個月。
對于總統俱樂部成員之間的關系,卡特用“平靜的、親如兄弟般的感情”來描述,“作為美國總統,我們都要處理同樣的問題,如中東問題、國會間無休止的紛爭和通貨膨脹。正是因為同病相憐,所以我們并肩作戰。當被問及“總統之間兄弟般的感情”是否有撫慰成員之間難以愈合的傷疤的效果時,卡特輕聲笑著承認:“毫無疑問會有這樣的效果,我們總有憂患,需要彼此慰藉。”
比爾·克林頓:名譽教練
從表面上看,總統俱樂部成員之間會互相幫助,但在暗地里也會爭斗。卡特總統雖然一直為奧巴馬的外交工作效力,但奧巴馬在接受其幫助之前,也對卡特進行了忠誠度測試,防止后者給他捅軟刀子。由于克林頓的妻子希拉里在奧巴馬政府擔任國務卿,也就意味著克林頓必須向奧巴馬政府如實匯報自己所進行活動的背景和細節,以求避嫌。就好像一個罪犯時刻要向獄警匯報自己的思想狀況和行蹤,以充分提醒外人是誰在2008年的那場競選活動中獲勝,而誰是落敗者。大度的克林頓對此并不太介意,依然殫精竭慮地為奧巴馬錄制競選視頻。
奧巴馬陣營中的智囊團一致認為克林頓在其執政時期錯過了很多機會,克林頓的政治嗅覺太過遲鈍。奧巴馬在一本書中寫道:“克林頓政府的目標從本質上看過于中庸。”冷戰結束和信息時代的到來為美國進行飛躍性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但克林頓的步子太小了,業績過于膚淺。在奧巴馬的內心,他對美國的未來充滿了希望,渴望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三年過后,奧巴馬終于體會到了做總統的難處。盡管通過了經濟刺激計劃推動了醫療改革,但他領導下的政府依然危機四伏,尷尬的境地也讓他清醒地意識到:理想與現實之間巨大的鴻溝是多么難以逾越。
最近,克林頓又以名譽教練的身份出現在奧巴馬陣營中,為其再度競選總統出謀劃策。克林頓在去年寫的一本書中提到期望奧巴馬連任,現在又積極參與奧巴馬競選視頻的錄制,并透露他計劃至少陪同奧巴馬出席三場總統競選資金籌集活動。當二人獨處時,克林頓堅持說他們談論的話題都與政治無關。克林頓說:只要我的總統召喚我,我會隨叫隨到,風雨無阻。即使在暴風雪中打高爾夫也在所不辭。而這也正是總統俱樂部成員的另一項義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