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作為云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之一,切實履行工作職責,加強橫向協作,在推動云南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中取得明顯成效。
為十萬余、千萬余戶企業和個人建立信用檔案,信用報告在經濟活動中的功能充分彰顯
截至2013年末,全國聯網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已為云南省14.26萬戶企業及其他組織和1641.42萬個人建立了信用檔案。數據庫的主要產品——信用報告在信貸領域已取得了極大成效,近三年來為全省金融機構提供信用報告查詢服務1342萬次。同期,全省金融機構運用信用報告實現不良貸款清收2.72萬筆,金額為45億元;拒絕企業授信、個人貸款和信用卡申請15.97萬筆,金額457.20億元。為滿足社會公眾了解自身信用記錄的需要,全省人民銀行設立126個信用報告查詢網點,四年來為主動前來的企業和個人提供免費服務52.24萬次。
聯合部門力量探索建立失信聯動懲戒機制,有力凈化社會信用環境
為加大對被執行人的聯合懲戒,解決人民法院“執行難”問題,2013年5月,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與省高法聯合印發《建立法院執行案件信息與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信息共享機制的實施意見》。積極推進股權投資領域的誠信建設,協調省發改委通過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對股權投資備案企業相關信用信息進行記錄,實現備案管理全覆蓋。為解決擔保公司代償信息無法共享的問題,已將56筆代償信息錄入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涉及擔保機構22家,代償金額2.6億元。積極推動信用報告在貸款貼息項目審核、企業評優等非銀行領域發揮作用,2013年全省人民銀行為政府部門提供查詢服務2503次。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成效初顯,農戶信用意識明顯增強
為加強金融服務“三農”,切實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和融資環境,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制定并報請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云南省農村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管理辦法》。為解決信息共享難題,建立了全省統一的農戶信用信息系統,截至2013年末,已為419.45萬農戶建立了電子信用檔案,評定信用戶1435713戶、信用村1165個、信用鄉鎮97個。
隨著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推進,農戶信用意識明顯增強,農戶貸款余額持續較快增長。截至2013年末,全省金融機構農戶貸款余額達1372.53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46.28%。涉農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比不斷下降,2013年末農戶貸款不良率為1.94%,分別比2011年、2012年同期下降1.59和0.88個百分點,金融業務實現良性循環。
聯合部門力量,積極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2011年以來,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以“征信+評級+信貸”模式,推動全省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與工商、法院、質監、環保和社保等部門溝通聯系,收集整合分散在各部門的信用信息。探索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模式改革創新,與省工信委溝通,分“政府推動—政策引導—自愿參與”三階段推動實施中小企業信用評級計劃。
建立評級市場分類管理模式
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形成了“市場”與“市場+行政”相結合的分類管理模式。2011年,在全國率先建立信用評級報告集中審核制度,要求評級機構完成評級報告后,必須先通過專家評審會的審議方可提交使用者。2013年以來,對借款企業評級業務,引導評級機構按照市場規律開展業務,對擔保機構評級業務,充分發揮總經理聯席會議的自律職能,統一評級標準,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競爭規則。截至2013年末,全省已累計完成700次信用評級,實現評級收入2970.5萬元。
加大宣傳培訓力度,社會公眾更多了解信用知識,珍惜信用
從2005年開始,云南省人民銀行126個分支機構、近5000個金融機構網點通過每年的“信用記錄關愛日”和“征信知識宣傳月”活動,普及大眾征信知識。借助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培訓人數逾萬人次,發放宣傳單60萬份,實現了征信知識入村入戶。通過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社會公眾信用意識日漸提升,云南省個人主動查詢信用報告的數量從 2008年的5012人次迅速上升到2013年的143113人次,增幅為2755.41%。
(人行昆明中支征信管理處供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