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3日,央行金融市場司發布了《關于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規范了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進一步杜絕關聯交易。這是央行首次發布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銀行間債市的條件。
點評:通知要求加強“防火墻”管理,要求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開立理財產品債券賬戶的管理人具有專門的理財投資管理部門,且與自營投資管理業務在資產、人員、系統、制度等方面完全分離。市場人士指出,這是央行金融市場司首次發布理財產品進入銀行間債市的條件。通知共分17條,明確了申請在銀行間債市開立理財產品債券賬戶的管理人的各項條件。
其中,央行規定,申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開立債券賬戶的理財產品,應以單只理財產品的名義開戶,但理財產品由非本行的第三方托管人獨立托管的,也可以理財產品系列或理財產品組合的名義開戶。據悉,按照成本可算、風險可控、信息披露充分的原則,央行要求實現每只理財產品與所投資者的標的物對應,對每只理財產品單獨管理、建賬和核算。同時,該通知也指出,未來理財產品的管理人和托管人應向央行上海總部報備。已開立銀行間賬戶的,應在一年內根據本通知的要求重新備案,并根據情況辦理變更手續或重新開戶。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并不是下發至所有銀行,僅下發至16家商業銀行,除了五大行外,還包括中信、光大、華夏、平安、招行、浦發、興業、民生銀行及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此前,一些商業銀行理財開戶多為丙類戶,去年債市風暴時,理財產品在銀行間債市開戶一度暫停,其后也醞釀一些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升級為乙類戶,但央行并未正式發文規范理財產品進入銀行間債市。業內人士指出,此次發文旨在進一步規范理財產品進入銀行間債市的行為,將進一步規范理財產品在銀行間債市的開戶流程,有利于管理理財產品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