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鐵
個別官員“一開始并沒有看上孟屯,因為從外面看,孟屯并沒有整齊劃一、偉岸繁復的旅游設施和豪華賓館”。
“我國地域遼闊,鄉村歷史文化傳統、自然環境和生產條件千差萬別,這決定了鄉村發展模式必須因地制宜?!比珖f十二屆二次會議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省統計局副局長梁偉華提出“堅持以社區為主體加快鄉村發展”的建議。
2013年,梁偉華當選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委員,生態文明、民生建設、民族地區發展隨即成為他重點關注的領域。這一年,應致公黨中央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沈尤邀請,梁偉華赴阿壩州理縣上孟鄉孟屯河谷走訪,考察結果出乎他的預料。
表面上看,除藏鄉文化特色外,孟屯河谷與中國廣大農村地區并無二致,并未呈現類似華西村那樣的繁榮景象。但深入走訪后他發現,孟屯河谷發展雖然緩慢,卻呈現出內在活力。
當地農民用近20年時間建立起“非政府主導開發、非企業壟斷經營、由當地社區主導、市場調節驅動、社會適度參與”的發展模式。這與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方向一致,即“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
小規模農業
在孟屯河谷考察期間,當地“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令梁偉華印象深刻?!爱數氐慕洕l展與自身資源優勢結合得很好。孟屯地下礦產資源并不豐富,地上資源以蟲草等為主,所以當地并未搞工業生產等,而是發展鄉村旅游,且未把資源外的東西帶進來?!?/p>
與梁偉華的第一印象相似,沈尤作為這份建議背后的主要智囊,初到孟屯河谷時正值1999年的元旦期間,當時他還只是一名學生。在他的印象里,“整個地區十分安靜,星星明亮得仿佛觸手可及,非常舒服。”
從這一年起,孟屯河谷成了沈尤長期關注的地區,除了自然環境,這里的鄉村發展模式也引起了他的注意。
1995年以前,和阿壩州乃至四川省西北部大多數山鄉一樣,種田、挖藥、砍柴是孟屯河谷居民的基本生產方式,蟲草收入占到全鄉收入的85%以上,糧食生產和蔬菜種植等基本自給自足。由于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打獵在當地也較為常見。
1995年,四川省畫院唐和林等畫家到上孟鄉寫生,發現這里具有開展旅游活動的條件,于是向給他們提供食宿的食堂承包者周仁忠建議搞旅游接待。
2003年秋,孟屯河谷風光攝影展在成都市文化公園舉行,孟屯旅游正式進入成都市場。鄉村旅游開始成為孟屯河谷發展的主要方向,并成為鄉民收入增長最主要的部分。
截至目前,孟屯河谷旅游業從最初的4個客棧,擴圍到如今的30余家家庭旅館,服務范圍涉及觀光、攝影、觀鳥、繪畫等。這30戶家庭旅館又與200個家庭成立接待合作關系,吸納就業900余人。
“總體來說,孟屯河谷屬于小規模農業,其生產的蔬菜、糧食等完全可以就地消化。同時,鄉村旅游也帶動了就業,形成了產業聯動,盤活了鄉村本地經濟?!鄙蛴日f。
從“孟屯河谷1999—2012年發展變化統計”可以看出,2012年,孟屯河谷農民人均年收入增長了7.58倍,達到1.1萬元,高于2013年四川省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及全國平均水平。此外,非農就業人數增長了32.83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地收入比例變化中,蟲草一項從1999年的85%降到2012年的47.84%,而蔬菜、旅游接待等收入比例均上升10個以上百分點。與此同時,隨著當地人均收入的提高,醫療保險、農村保險覆蓋率分別從1999年的55%、8%,變為如今的“全覆蓋”。
沈尤認為,孟屯河谷的發展不是“跨越式”的,與一些農村地區提倡的“大農業”、“大工業”理念不同。
“農村發展速率達到多少最合適?”沈尤提出疑問。他認為,考量一種發展模式的好壞不應看其短時間內創造出了多少GDP,而是要看它是否滿足當地發展需求,即“生產、生活、生態”這“三生”問題能否達到協調共贏。
梁偉華也認為,很多地方政府在發展鄉村經濟時,并沒有按照市場需求辦事,往往投入大量資金推廣某種種植產業,市場消失后,老百姓就會找政府算賬,“村民自身也缺乏參與的動力”。
社區主導
在建議中,梁偉華強調“社區主導”、“市場驅動”在鄉村發展中的作用,社區主導是鄉村發展的基石。10余年間,孟屯河谷以家庭旅館為紐帶,建立了較為穩定的經營方式,帶動社區參與的發展模式實際上就是以“社區為主導”的發展模式。鄉村基層政府充分尊重社區意愿,僅在公共管理等方面適度參與,極大地解放了基層生產力,為社區主體地位的確立騰出了足夠的空間。
2007年國慶假期,一隊成都游客在所住客棧派出的向導帶領下進入老君溝,準備穿越到古爾溝,但由于向導不認識路且無領隊經驗,結果遇到大霧迷路,在4500米海拔的高度進退維谷,險些遇難。
兩天后,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客棧老板們(共22人)坐到了鄉政府會議室,就近年來時有發生的“危險”事件進行了梳理和討論,認為所有接待戶都應按照一定的規范開展旅游接待活動,而規范的制定應由大家共同完成。此次會議誕生了孟屯河谷旅游協會,這是孟屯河谷社區為主導、進行自我管理的一個典型事例。
沈尤認為,長期以來,在我國廣大地區,鄉村社區的主體地位被極大地削弱了。鄉村社區不但參與不到地區發展中,反而在地區發展中受到極大限制。
沈尤援引了一個案例。位于阿壩州茂縣的蘿卜寨,在上世紀90年時與孟屯的發展情況基本相同,然而,多年過去,當地依靠鄉村旅游并沒有讓廣大村民致富,“個別村民甚至吃不上飯”,“主要原因就是政府干預過多”。
然而,上孟鄉的“社區主導”之路并非一直平坦。據沈尤透露,2001年,上孟鄉政府曾想仿照其他景區設卡收門票,“但這種賣資源的方式很快被接待戶和游客否定,收費取消。”
有趣的是,孟屯河谷的“社區主導”模式之所以能夠成功并延續到今天,其背后包含了很多原因,甚至不乏偶然因素。
沈尤說,他在帶領省、州相關領導考察時,個別官員“一開始并沒有看上孟屯,因為從外面看,孟屯并沒有整齊劃一、偉岸繁復的旅游設施和豪華賓館”。
如果孟屯河谷的發展一開始就被政府注意到,那么還有沒有今天的這份基于這一地區而誕生的委員建議,沈尤劃了一個問號。
(注:本文所涉及的“社區”,為廣義的區域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