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北辰
墨子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早年曾學習孔子的儒家思想,但對儒家重視周禮不滿,后來提出自己的社會理想和認識理論,形成墨家學派。墨學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墨子在政治、哲學、邏輯、物理學和數學等方面都有重大貢獻。據《墨子》可知,墨子思想主要是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等。其中兼愛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兼愛”的觀點認為當時社會動亂的原因就在于社會上存在著等級差別。他提倡沒有親疏遠近、沒有差等之別,推行一種人與人平等的普遍之愛,反對儒家帶有等級差別的“仁愛”觀點。墨子的兼愛思想在當時封建社會,雖然過于理想化,但對封建宗法制度的批判,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墨子的“兼愛”思想值得借鑒。企業里的人,按不同依據大概可以分為這樣幾種:股東或老板及職員,管理者和普通員工,技術工人和操作工人等。在不同的崗位,從事不同的工作,只有分工的差異,沒有等級的區別,因此企業人都應得到公平的權利和待遇,每個人都應該具有平等的機會。當然,這種公平和平等不是也不是絕對的平均,而是根據個人貢獻的大小獲得相應的權利。企業為什么需要這種“兼愛”呢?因為企業利潤來自于每個員工的努力,企業的發展需要每個員工的支持與配合。一個人做得不好就會給全局帶來負面影響,全部員工都做到最好就能帶來加倍的利益。企業上下同坐一條船,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最快地劃向彼岸。
墨子的另一核心主張是“非攻”。周朝進入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繁,土地荒蕪,死者遍野,民不聊生,廣大人民群眾渴望弭兵息戰,休養生息。墨子體察到下層的民情,提出了這一觀點,認為戰爭具有殘酷性、掠奪性和欺騙性,并描述了理論和實踐上的和平之路。古代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猶如現代同行業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在每個行業,市場的有限性如同疆土,每個企業都想搶得先機,都想擴大市場份額,都想獨霸天下。這就面臨競爭,這就要求企業處理好競爭中的關系。如果企業靠打價格戰、廣告戰和口水戰,只會造成兩敗俱傷的嚴重后果,對廣大消費者長期來說也不是好事——價格近期低下來,以后會提得更高。市場規律告訴我們,競爭有利于進步,但企業要合理、正當地競爭,通過技術革新和提升管理能力達到目的。如果企業進行不正當競爭,可贏得一時,卻不能贏得一世,可以得到短期利益,卻無法保證長期利益。同樣,企業內部不同部門、不同人之間的競爭也要遵從這樣的規律,避免不正當的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