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慶娟
(新疆醫科大學 圖書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為讀者提供最優質的信息、資源服務是圖書館存在的主要意義,讀者在不同時期對于圖書館資源的需求都會有所不同。在前期的傳統讀者服務中,由于信息網絡技術還未成熟,圖書館主要是由讀者到館提出資源和信息服務需求,館員通過面對面交流的進行讀者服務,同時資源以紙質存儲為主,讀者服務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和網絡環境的不斷完善,門戶網站、搜索引擎、微信、微博、移動網絡等應用平臺不斷根據用戶的需求被推出,大量的數據信息已然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而讀者對于數據信息獲取的速度、效率和操作便捷性越來越敏銳。在這種新信息技術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采用傳統的、被動的讀者服務模式已不適應于讀者日益變化的服務需求[1],這對高校圖書館提出了新的挑戰和問題,勢必需要提出新的服務模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讀者需求。因此,圖書館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的信息網絡條件,主動挖掘各種讀者的需求、拓展服務內容、實現服務創新、改善服務空間環境,對現代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圖書館館藏資源存儲載體從紙質發展成為電子資源,這些資源通常存儲在光盤、磁帶、膠卷、網絡、電腦等設備中,成為圖書館的不可或缺的資源,也因其閱讀的方便性使其成為用戶的主要閱讀來源。從圖書館服務角度來說,電子資源便于實現跨區域的共建共享,從圖書館用戶來說,電子資源擺脫了借閱時不可避免的時間和空間限制。然而,在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共存的時期,在網絡發展迅速的時期,讀者不僅需求紙質圖書的借閱,也希望隨時隨地快捷地通過各種信息服務獲取所需數據、資料和資訊,這為圖書館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現有的網絡環境和數據資源以最便捷的方式為讀者服務提出了的新問題和要求。這要求圖書館提高自身的數據情報分析能力,實現圖書館服務現代化的轉型,要求在流通服務的計算機化和信息服務的網絡化方面不斷更新,要求研究并應用最新最實用的計算機網絡渠道為讀者提供信息資源服務,突破傳統圖書館服務過程中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
高校圖書館對于科學研究工作和日常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備教育和文化傳播的職能特點,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新時期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模式、業績、知識儲備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發展環境要求圖書館員具備圖書館學知識,具備根據學習和研究的需要,搜集、整理和提供不同數據文獻資料的能力;具備承擔知識引導責任的能力;具備扎實的計算機能力、網絡技術能力,以主動、高效地提供服務。
在傳統圖書館工作中,讀者通常是被動地接受圖書館可以提供的服務模式,一般不會充分地考慮到個體讀者的特性,所以讀者的需求在個體上表現出的針對性和專指性不能被充分地考慮到。然而,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使個體個性意識愈顯強烈,而數字產品行業的蓬勃發展使人們對信息傳送方式和內容的多樣性愈加敏銳。在這樣的新環境下,單純的文字資源借閱服務已經不能滿足圖書館讀者日益提高的需求,讀者更希望獲得與自身需求最相符的資料。因此,圖書館在資源服務過程中,要求在內容上涉及全面的綜合性數據,在形式上將數據資料服務與電子數據庫平臺有效結合起來,在信息傳播方式上結合文字信息、音像、多媒體等,以盡可能滿足不同讀者的個性需求。總之,圖書館若要長久發展,就需要分析讀者的個體需求,并利用先進技術滿足讀者個性化需求。
在新環境下,圖書館需要建立多元化、專業化、個性化、主動地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的新服務模式。
隨著資源存儲方式的多樣化和讀者對資源需求的擴大,圖書館可以考慮提倡泛在服務模式[2],通過主動為讀者推介館內資源服務,及時挖掘讀者的資源需求和閱讀習慣,利用不同渠道以最便捷的方式提供讀者服務,從而最大化各種資源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圖書館可以通過傳統服務和網絡服務相相結合的方式,利用多種資源服務渠道,高效推送圖書館信息資源服務。
在圖書資源借閱服務方面,采用傳統紙質圖書現場借還服務的同時,可以通過在大數據存儲服務器中搭建多種應用系統來提供在線資源服務,以滿足讀者不同的資源需求。例如,利用移動數字圖書館平臺[3-4]提供電子圖書、電子期刊、電子報紙等資源的借閱下載功能;搭建微信平臺、門戶網站、OPAC等應用系統為讀者在線提供館藏查詢、圖書續借、熱門圖書查詢等常用功能,節省讀者現場續借查閱的時間;利用微博、微信、門戶網站等平臺為讀者推介最新資訊。同時,為了進一步宣傳和推廣最新服務平臺,主動推出高校內各學院、各單位上門安裝、培訓服務,讓更多讀者熟悉圖書館資源,提高讀者資源需求滿意度,提高館藏資源使用率。此外,在圖書館內現場借閱圖書資料過程中,也可以同時主動推介和指導讀者使用數字化應用平臺。
專業學習和科學研究工作是高校讀者的主要日常內容,圖書館無疑需要承擔起學科情報資料搜集整理的職能,因此,建立學科館員服務模式[5]成為必經途徑,以提供專業的信息服務。
在高校學生專業學習時對圖書館資源需求方面,圖書館除了提供數據庫平臺、紙質圖書等資源服務,還可以利用微信[6]、門戶網站等平臺及時發布專業相關最新資訊,讓廣大讀者及時掌握學科研究動態;利用微信、微博、門戶網站等平臺,提供專業講座視頻,供讀者根據專業學習需求進行下載。在高校學生和教師學術研究時對圖書館資源需求方面,圖書館除了調研并提供專業性強的權威數據庫學術資源刊外,還可提供網上虛擬參考咨詢等專題服務,為讀者提供學術研究查新報告,方便快捷地掌握相關領域最新研究進展。同時,針對學院專業特點,設立專門的學科館員,進行一對一信息服務,這樣不僅便于學院讀者與圖書館員及時溝通,而且也便于圖書館員積累經驗,從而更加專業地為讀者服務,提高讀者滿意度。
單純的文字資源借閱服務已經不能滿足圖書館讀者日益提高的需求,讀者更希望獲得與自身需求最相符的資料。為了滿足不同讀者的個性需求,圖書館可以利用建立的門戶網站、微信平臺等推出專題服務內容。
針對讀者專業學習需求,以醫學類高校為例,可以在微信平臺上推出醫學類專題資訊欄目,讀者僅需掃一掃二維碼,即可隨時隨地查閱到圖書館搜集整理的最新醫學類科技動態。針對讀者新書需求,在門戶網站、微信平臺上推出讀者新書薦購功能,可以保證讀者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網絡推薦自己喜歡的圖書,只需在圖書館訂購該書并到館后現場借閱即可。針對高校全部讀者,為使讀者及時獲知最新到館新書,可以在網絡平臺上推出值得推薦的新書書目;為方便讀者借閱暫不在館的圖書,可以網絡平臺上實現預約功能,讓讀者在該書回館之后及時完成借閱。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圖書館近年來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利用新信息技術提供圖書館資源和信息服務,則是讓用戶能方便、快捷地獲取圖書館服務的重要途徑。在新環境下合理地利用現有應用技術,創新讀者服務模式,建立多元化、專業化、個性化、主動地以讀者需求為導向的新服務模式,是每位圖書館員在開展讀者服務工作時需要認真考量的問題。
[1]李金秀,徐躍慧.圖書館現代信息服務與傳統信息服務比較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2):26-30.
[2]范廣兵,初景利.泛在圖書館與學科化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08,52(1):105-108.
[3]國家圖書館.數字圖書館移動閱讀平臺[EB/OL].2013-11-O1.http://m.ndlib.cn/.
[4]梁欣,過仕明.移動圖書館服務模式探索[J].圖書情報工作,2013(9):59-64.
[5]劉瓊.中美大學學科館員的初步比較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23(4):13-16.
[6]肖金華,黃麗紅.基于微信的圖書館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現代情報,2013,33(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