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彬穎
(華僑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福建 泉州 362021)
為提升審批服務,方便群眾辦事,我局于2006年整合相關科室職能進駐市行政服務中心,并設立審核審批科,設置窗口7 個,“面對面”接受群眾咨詢、辦件等事項。自進駐以來,我局以“服務群眾”為宗旨,以“高效辦事”為抓手,不斷深化和完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逐漸形成行政審批工作的“三集中”?,F根據會議安排,將有關工作匯報如下:
目前,我局進駐中心的單位有局行政審核審批科、泉州市土地權屬登記發證中心、泉州市土地檔案室、泉州市國土資源咨詢服務中心等4 個單位共31 人。局行政審核審批科于2006年進駐,負責審批12個審批事項;泉州市土地權屬登記發證中心2006年以臨時機構掛靠審批科一并進駐,2009年正式成立獨立正科級事業單位,成建制進駐,負責土地使用權登記、他項權利登記等業務工作;泉州市土地檔案室(加掛泉州市國土基礎地理與信息中心牌子)按中心要求于2010年進駐,負責涉及土地發證檔案、用地審批檔案卷宗查詢和抵押登記土地證鑒證等業務工作;泉州市國土資源咨詢服務中心為市國資委下屬國有企業(委托我局管理),2009年進駐,負責土地測量并出具辦理土地證所需的宗地圖。
按照“應盡必盡”的原則,我局將14 個審批事項進駐行政服務中心,分別為市區使用國有土地審批、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農村村民住宅用地農用地轉用審批、具體建設項目使用國有未利用地審批、市區臨時用地審批、國有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作價出資、入股)審批(包括分割宗地補辦出讓、工礦倉儲建設用地補辦出讓、個人私宅用地補辦出讓)、土地使用權登記(包括土地使用權初始登記、土地使用權分割登記、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他項權利登記(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注銷)、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審核、采礦許可證審批、測繪作業證審核、永久性測量標志拆遷審批、單位及個人土地登記發證檔案及用地卷宗查詢、宗地圖測繪等,所有審批項目都通過窗口受理和辦結。
為配合市行政服務中心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辦事效率的要求,我局進駐中心十二大行政審批事項全部對接泉州市網上審批管理系統平臺,實行網上審批。市民可以網上自行下載行政審批事項的辦事指南、法律依據、申報表格等資料;受理事項的辦理進度(受理、補退件、辦結情況等)通過網上平臺操作直接以短信方式告知申請人;同時,市民還可通過網上平臺主動跟蹤受理事項辦件情況,提高了審批過程的透明度,增強了監督力度。
此外,我局還進一步通過推行電子證照,創新網上審批方式。2010年5月,我局正式啟用泉州市土地登記計算機管理系統,并率先與市行政服務中心網上審批管理系統對接,不僅實現辦證從窗口受理到辦結領證全程信息化管理,也使發證工作能實時接受行政服務中心、市效能辦的監督檢查。
“三集中”審批機制的運行,解決了“只掛號、不看病”的老問題,杜絕了“兩頭受理、體外循環”的現象。行政服務窗口由“收發室”轉變為“一站式服務窗口”,審批單位由“中轉站”轉變為審批辦結的行政服務場所,辦事效率大大提高。
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按照“一個窗口受理、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一次性收費”的運作模式,加快審批服務功能的進一步凝聚和整合。對重點建設項目、三維對接項目等實行“綠色通道”,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要事先辦”的原則,實行“跟蹤督辦、限時快辦、主動協辦、預約辦理、容缺預審”服務制度。通過導入群眾滿意度評議系統,群眾可直接通過設立在每個窗口的滿意度評價器,對工作人員的服務效能進行測評,對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辦事效能進行監督,更進一步提升窗口辦事效率。
審批時限進一步縮短,通過規范承諾時限、充分授權等方式進一步壓縮審批流程。對所有的審核審批事項的審批流程進行了重新整合,優化和完善。做到辦事環節能簡化的盡量簡化,每個審批環節能縮短的盡量縮短。十四個審批事項辦理事項由原來的180 個工作日壓縮為87 個工作日,大大地縮短了審批時間。每個審批事項的審批時限均壓縮到法定時限的50%以內。
通過科室進駐、職能進駐,行政審批事項集中辦理程度進一步提高。今年截至目前,我局駐行政服務中心窗口共受理行政審批事項2947 件,辦結2947 件,按時辦結率100%,提前辦結2864 件,提前辦結率97.2%,沒有出現逾期現象。其中,辦理土地使用權過戶登記682宗,土地使用權初始登記458 宗,宗地圖測繪1052 宗,土地檔案查詢401 宗,房改房(含劃撥商品房)上市交易補辦出讓133 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審核117 件,抵押登記81 宗,供地審批8 宗,用地預審11 宗,劃撥工業用地補辦出讓3 宗,測繪作業證審核1 宗。
根據《泉州市行政審批服務“綠色通道”項目管理暫行規定》容缺預審制度要求,“綠色通道”項目在基本條件具備,申報材料主件齊全,其他條件和材料有所欠缺情況下,各職能部門窗口應先予受理審批,但申請人必須在30 天內將材料補齊或修改,否則職能部門將批文作廢或收回證照。該項制度我部門在執行時會面臨部門證件或批文已送達,但項目業主無法補齊相關材料,證件、批文無法強制執行收回的局面,給工作造成被動。
由于窗口工作人員長期在行政服務中心工作,與原單位基本上沒有接觸,缺少更多實踐平臺,導致窗口工作人員業務水平相對單一,工作能力提升受限,部分工作人員因面對群眾工作復雜,壓力大導致工作積極性不高,隊伍不穩定。
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進一步加強,依法辦事的要求越來越多,行政許可條件也越來越高。國土業務又涉及較多敏感問題,需依法依規謹慎對待。上級部門在檢查工作時要求行政審批工作做到依照法律規定條件辦事,而且要求材料齊全。但群眾要求在辦事時能簡化手續,最好能夠不要一份資料。這一矛盾比較突出,處理起來很難,群眾意見也最大。
在執行“容缺預審”制度時,建議在項目業主將所缺材料補齊補正后,窗口部門再為其頒發相關證件及批文,以此保障批文、證件的有效性。杜絕“容缺預審”制方便了群眾,卻為難了部門情況的發生。
輪崗是提高工作效率、激發干部隊伍活力的有效途徑。干部能力的提高,不僅依靠知識積累,更需要廣闊的實踐平臺。建立進駐中心工作人員與局機關其他工作人員定期輪崗交流制度,不僅能調動窗口工作人員積極性,也能使更多局機關工作人員了解審批窗口工作和審批業務,增加審批科業務實力。
現在,國家要求行政審批工作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辦事,否則將追究責任,與此同時,審批部門之間審批材料互為前置情況又時有發生。為解決此矛盾,一方面建議市政府法制部門牽頭,各部門參與,全面梳理審批事項涉及的法律法規政策依據,力求解決部門之間審批材料“互為前置”的問題;另一方面建議市政府在前者基礎上進一步出臺簡化辦事程序及材料的具體規定,讓各部門在審批過程有章可循,不各自為政,真正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