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盼
(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xué) 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從歷史上來看,孔子的思想是我們所推崇的思想,在我國歷朝歷代都居于主導(dǎo)地位。至今,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生活方式、思想觀念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對朋友的界定和要求也在變化,越來越發(fā)現(xiàn)朋友早已不是想象中的心靈的交匯。這不僅讓我們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呢?其實這在《論語》中早有了解釋。
在《論語——季氏篇》中提到: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①朋友有“益友”和“損友”之分,對于“益友”我們應(yīng)該如何理解呢?
第一,“友直”。“直”是指內(nèi)在的真誠和正直,同正直的人交朋友,意思是說朋友要坦誠相見,毫不隱瞞。比如,論語中,子路直言提出孔子的做法不當(dāng)?shù)模鹤右娔献樱勇凡徽f。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②(雍也——第六)。由此可見,孔子對于交朋友不僅是這么對自己要求的,也是這樣教育學(xué)生的。子路的不滿可以對孔子直言相告,而孔子并不因為子路的直言心存芥蒂。二人坦誠相告,直言相勸不正是孔子所認為益友的品質(zhì)嗎?
第二,“友諒”。“諒”字有兩種含義:一是守信用;二是體諒。守信用是儒家最為推崇的美德之一。對朋友要講信用,在《論語》中有很多論述大家都耳熟能詳“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③曾子的“三省”明確的告訴我們交朋友誠實守信是多么的重要。弟子的話是能夠代表老師思想的,朋友之間也要守信,實際上就是孔子的思想。子夏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xué),吾必謂之學(xué)矣。”孔子在教學(xué)中談?wù)撟约褐鞠驎r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與其說這是孔子的志向,不如說這是孔子的政治理想。老人生活安逸,朋友之間相互信任,對青年人有足夠的關(guān)心,這不正在給學(xué)生們描繪和平安逸的社會理想畫面嗎?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友諒”中還應(yīng)該包含了對朋友的體諒之情。曾子認為夫子一以貫之的道,就是忠恕。《鄉(xiāng)黨——第十》:朋友死,無所歸,曰:“于我殯。”朋友死了,沒有人料理后事。孔子說:“我來給他料理喪事吧。”孔子身體力行教給學(xué)生們,朋友不一定錦上添花,但一定要雪中送炭。
第三,“友多聞”。就是強調(diào)身為朋友,要博學(xué)多聞、相互交流。這種交流并非是泛泛寒暄,而是人生經(jīng)歷、生活態(tài)度上的分享。“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意思是說,不與和自己志趣不相投的人做朋友。很多解釋認為,“不如己者”就是不同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但是本文認為這樣的解釋有失偏頗,如果孔子的觀點是拒絕和不如自己的人相交,那么他又怎么能渴望比他高尚的人與他交往呢?而且,這也和他“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挠^點相背離。
《論語》開篇所講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個“朋”應(yīng)該是這種志趣相投,博學(xué)廣識的人。這樣多聞多識的朋友能夠給我?guī)淼暮锰幨遣谎远鞯模覀冃枰芰σ娮R優(yōu)于我們的人來幫助提高。與這樣的人做朋友自然不會是酒肉朋友,有共同興趣、共同愛好、共同話題的交流是心靈上相互慰藉,心智上的共同成長。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肯定,這樣的朋友只會幫助我們增長見識、提升修養(yǎng)。
區(qū)分了“益友”和“損友”,我們?nèi)绾尾拍芙坏胶门笥涯兀?/p>
首先,要修身。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先要提升自己做一個有德行的人,才會有仁人志士接近你。《里仁》篇中指出:德不孤,必有鄰。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又善于與人交往,人們也會久而敬之。就像子禽問子貢的話:“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④“溫良恭儉讓”作為古代要求君子的德目,君子也是儒家所向往的一種境界。同和他有同樣追求的人交往,自然而然就會知道國家政事。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⑤(顏淵——第十二)君子憑借文章學(xué)問來結(jié)交朋友,依靠朋友的幫助來培養(yǎng)仁德。先以君子品德要求自己,再同和自己有共同理想追求的人交往,何愁沒有知己沒有朋友。
其次,要躬行。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⑥(里仁——第四)古代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因為說出來卻做不到是讓人感到可恥的事。孔子認為君子要“訥于言,敏于行”。謹(jǐn)言慎行是孔子一直遵守的原則,他入太廟每事必問,大家都懷疑他不懂禮,其實這正是他嚴(yán)格要求自己的表現(xiàn)。在與朋友的交流中提升自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與朋友交往中謹(jǐn)言慎行,以君子的德行要求自己,以德服人、以友輔仁,提升修養(yǎng)。
我們在接受著外來文化的同時,傳統(tǒng)正在受到無情的侵蝕。經(jīng)濟上的發(fā)展、政治上的變革、文化上的開放讓我們的傳統(tǒng)變得無處安放。我們在擴大交流范圍的同時,也在抱怨沒有真心的朋友對待自己。我們羨慕高山流水,千古知音的伯牙子期,羨慕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的“管鮑之交”。現(xiàn)在隨著技術(shù)的發(fā)展尤其是交通、通訊技術(shù)進步,將人們的活動范圍、交往圈子擴大到全世界,人們對于朋友的界定越來越模糊了。人們越來越多的抱怨空虛、無聊的時候,很多交友聊天的軟件應(yīng)運而生。最常用的比如QQ、微信、陌陌等等。我們天天樂此不疲地更新軟件上的朋友圈子,只顧低頭盯著手機屏幕上所謂朋友的動態(tài)。網(wǎng)絡(luò)上虛構(gòu)所謂的“朋友圈”并不能讓人真正的了解你,你也不可能真正了解對方。
《論語》 中沒有告訴我們朋友需要幾個,但我們可以從中總結(jié)一下。一個正直的能隨時找出你錯誤的人;一個守信的能說到做到也就是能夠給你安全感的人;一個見多識廣能夠給你指導(dǎo)的人。孔子告訴我們,交友必須交優(yōu)秀的人、德才兼?zhèn)涞娜恕⒄钡娜恕⑿艑嵉娜撕鸵娐剰V博的人:對朋友要寬容,在朋友有難或犯錯時要幫助朋友。交友當(dāng)作君子之交,而不作小人之交。“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不擔(dān)心沒有人了解自己,只求自己能成為別人值得了解的人。這正是我們需要改變的交友態(tài)度。
[1]傅佩榮,郭齊勇,孔祥林.孔子九講[M].中華書局.
[2]夏海.論語與人生[M].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
[3]王少農(nóng).讀《論語》有感悟[M].海潮出版社.
[4]《論語》全本[M].北京燕山出版社.誦讀本.
注釋:
①《論語》全本[M].北京燕山出版社,誦讀本,季氏第十六,第214 頁.
②《論語》全本[M].北京燕山出版社,誦讀本,雍也第六,第73 頁.
③《論語》全本[M].北京燕山出版社,誦讀本,學(xué)而第一,第3 頁.
④《論語》全本[M].北京燕山出版社,誦讀本,學(xué)而第一,第6 頁.
⑤《論語》全本[M].北京燕山出版社,誦讀本,顏淵第十二,第157 頁.
⑥《論語》全本[M].北京燕山出版社,誦讀本,里仁第四,第4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