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艷
(南京技師學院,江蘇 南京210033)
工業生產的迅猛發展,液壓、氣壓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液壓與氣壓傳動》是一門研究以流體為介質來實現能量轉換、傳遞及控制的課程,在我院機械工程、數控加工、汽車維修等專業中是一門必修的專業課,主要是培養學生具備閱讀液壓與氣壓系統圖的能力和初步設計液壓與氣壓傳動系統能力,具有較強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有較大的學習難度,學生普遍認為學習理論知識較為枯燥,無法提起學習的興趣。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不僅要樹立學院“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教育理念,還要明確教學目標,使用科學有效地教學方法,重要的是結合生產生活實際,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技工院校的教育是一種就業準備教育, 以培養學生的技能為主,培養的是生產一線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型人才,學生進入技工院校學習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學習一門技能,將來以所學技能求生存,這就要求他們不僅需要有一定理論基礎,而且實際動手能力要強。 社會上,大多數企業對就業者在液壓氣壓傳動方面的需求更多的是側重于對系統維護、保養、故障處理及系統設計等方面的技術支持。為了適應企業對于這方面人才的需求, 實際教學中就要克服學生學習基礎薄弱,自主學習意識差,學習的熱情不高;努力達到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正確理解液壓與氣壓的基本原理,了解各元件的結構和性能,掌握在操作和控制等方面的具體應用,培養學生能夠讀懂典型液壓、氣壓傳動系統圖,具備排查和消除故障的基本能力。同時,明確與之相適應的學習重點為理解液壓、氣壓傳動的工作原理,掌握液壓、氣壓傳動的系統組成,以及各組成元器件的圖形符號,各元件的結構及工作原理,能夠分析回路的工作過程和工作特點,掌握基本回路的分析方法等。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學習模式,通過實踐發現“任務驅動”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
例如,在講解調速回路時,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具體做法如下:(1)提前下發該次課的任務書,要求學生預習教材中相應內容,讀懂任務書上的回路圖;思考三種節流調速回路中流量控制閥的位置有何不同及對回路的工作特點的影響;思考節流調速回路、容積調速回路、容積節流調速回路的工作特點及組成元件的不同等。(2)將學生分組。盡量照均衡綜合能力,讓每一組中的學生既有動手能力強的,也有動手能力弱的;既有學習好的,也有學習差的。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教師在一旁不對學生的行為進行任何干涉,如學生遇到問題教師可進行指導或幫助。小組活動完成后,各小組進行總結、發言,教師再進行簡單點評,進一步分析講解回路組成及工作特點,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由于學生已完成了事先自學、實際動手組裝,能很容易地理解所學的內容。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是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教學模式。實現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換位,有利于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筆者就多個教學內容嘗試了項目教學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在講溢流閥、順序閥和減壓閥的結構和功能時,重點講解溢流閥,對于順序閥和減壓閥,則以項目任務的形式讓學生從基本構造、圖形符號、功能特點及應用、進出油口狀態等對它們進行比對并填寫相應表格,教師再進行講解,歸納不同之處,最后學生上交項目報告。 學生主動學習,發現不同,更能體會和理解書本定義,印象深刻,效果很好。
網絡多媒體具有圖文聲色并茂、 生動逼真以及活動影像等特點,彌補了傳動教學中一些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概念和規律等無法直觀生動形象展現的缺點,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加深學生對液壓、氣壓傳動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達到事半功倍及傳統教學方法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 例如,利用Flash 將千斤頂的工作過程,方向控制閥、液壓控制閥中的閥芯相對閥體的移動,方向控制回路、液壓控制回路、順序動作回路等回路中液流的流動過程和系統完成的工作過程做成多媒體課件,以動畫的形式展示,邊講解邊演示,清晰立體而又直觀,使學生能夠理解相關工作原理,增強感性認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將靜態教學變成動態教學,從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種教學方法對于技工院校的《液壓與氣壓傳動》這門課程的理論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以圖文并茂,動畫演示的方法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讓學生從根本上理解液氣壓傳動系統的工作原理和過程。
所謂一體化教學,就是理論教學、技能操作融于一體,形成連貫、系統、全面和完整的教學體系,保證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的銜接,從而有效增強理論教學的時效性和實習教學的針對性,有效地避免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理論、實習脫節。 一體化教學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有機組合和統籌安排,使內容編排更合理,從而減少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知識重復和環節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達到“學中做、做中學”的效果。
譬如在認知“液壓與氣壓元件”的教學環節中,在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共同完成學生對液壓與氣壓元件的種類、功能、結構和工作原理的認知與理解問題,讓學生身臨工廠生產車間,帶著任務去學習,聽取技術人員講解,認識目前工業生產所用標準元件的種類和功能,依托實訓區和元件標準件, 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典型液壓與氣壓元件的拆裝,由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和學校教師共同完成現場教學。 這樣一體化的教學過程能讓學生很快掌握液壓與氣壓元件的工作原理等,再與書本知識進行比較學習,便能體會和理解書本定義,加深印象,效果顯著,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總之,在《液壓與氣壓傳動》教學中,筆者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方法或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使枯燥的理論知識充滿樂趣,將學習滲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覺得這門課不難學,較好的改善了學生厭學的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技能和職業素質,達到教學最優化的教學效果,也符合技工院校的人才培養要求。
[1]蘭建設.液壓與氣壓傳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金敏.職業技術教育機械類課程教學法[M].國防工業出版社,2008.
[3]教育部,財政部,徐朔.職業教育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