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夢 王 彤
(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中醫基礎系,北京 100029)
近幾年來由于國家對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重視,一些體育工作者聯合醫學院校對傳統保健體育的功法、功理展開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從生理學、心理學、力學等各方面展開了科研工作??茖W實踐過程中,經過傳統保健體育運動在鍛煉前后的對比發現,心理方面變得性格開朗,與人為善,精神煥發,主動與人交流,記憶力增強,睡眠改善;生理方面肺活量顯著提高,心臟泵血功能和微循環明顯改善,動脈硬化降低,血壓趨于正常,體重減輕,身體的協調性增加,平衡能力增強,消化系統,排泄系統明顯改善,骨質增生降低,肩頸背腰腿疼痛減輕,關節肌肉韌帶的靈活性增強。[1]我國傳統健身運動以健身氣功為主,不需要輔助的體育器械,簡單易行,節省了不必要的開支。另外,其不受天氣變化和場地的限制,練習者可根據周圍情況和自身喜好選擇適宜的場地和時間進行鍛煉,既可室內也可室外,易于長久堅持。[2]
目前中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的進程中,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愿意通過運動方式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本課題通過自設研究問卷對北京市社區人群進行我國傳統健身運動的現狀調查,并分析影響人們參與傳統健身運動的因素及運動效果,以大力推廣傳統健身運動,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1.1 研究對象 首先隨機抽取北京市五個社區,然后再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北京市華嚴北里社區居民、花家地南里小區、門頭溝濱河小區、通州區果園大街社區、昌平區宏福苑小區,各50人。納入標準:社區人群,年齡18~70歲,無精神疾病。樣本量為250人。
1.2 研究方法 采取文獻分析法,搜集現有的與中國傳統健身運動有關的文獻資料,為編制調查問卷提供參考依據。自制 “我國傳統健身運動在北京市社區人群中的應用情況調查”問卷 (內容包括:參與我國傳統健身運動的人群、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健康狀況、運動方式、參與傳統健身運動的動機、運用后的效果、或者不參與健身運動的原因及建議等)。每個社區隨機抽取10名左右具有3年或以上參與傳統健身運動經歷的社區居民進行訪談,深入了解其運動效果。最后總結歸納資料,得出結論并提出建議。
1.3 統計學分析 問卷資料:首先采用Excel表,對數據進行雙錄入、整理,然后運用SPSS20.0對數據進行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方法:構成比和百分率。

表1北京市社區人群健身運動應用情況 (%)
本課題共在北京市五個社區發放調查問卷250份,實際回收245份,有效問卷245份。根據245份問卷匯總,在被調查人群中,40~50歲和50~60歲年齡段人數所占比例最多,分別為27.8%和24.5%,其次為30~40歲和60~70歲年齡段人群。其中女性約占總人數的62.0%,高中學歷占總數的22.0%,過半的被調查者自評健康狀況良好,只有4.9%的人對傳統健康運動較為了解,49.8%的人不太了解,245人中共有16.3%的人正在進行傳統健身運動,其中32.5%運動時間超過三年,而總人數中53.1%的人沒有要進行傳統健身運動的想法。
在北京市隨機選取的五個社區中,鍛煉者的年齡特征以50~60歲人群居多,是參與鍛煉者的主體人群。一般群眾最喜歡的運動項目多為廣場舞、踢毽子、甩鞭子、做瑜伽操,傳統健身運動鍛煉者多進行太極拳與太極劍的運動,八段錦、五禽戲、氣功等運動運用較少。地點多為公園和社區,鍛煉的主要原因是熱愛運動,同時鍛煉身體。鍛煉者每次的運動量適中,多在30~60分鐘內,每周大多運動4~7次。約82.5%的鍛煉者自評運動后效果很好,身體狀況較之前有所改善。
不進行傳統健身運動的群眾約占調查總人數的83.6%,其原因主要有生活壓力較大、缺乏鍛煉時間,沒有學過、不會或是身體條件不允許,而該人群廣泛了解的傳統健身運動有太極拳和五禽戲,對其他運動方法認知較少。近一半的被調查者表示若有人志愿教授,會嘗試參與,其中22.9%的人表示若有時間有機會,愿意進行傳統健身運動的學習與鍛煉。
據鍛煉者反應,運動的不便之處是沒有合適的運動場地;也有人反映傳統健身運動的動作較難,不好掌握,有專業人士教授較好。調查中近一半的人群認為有做傳統健身運動的必要,因為該運動能有效改善如今的亞健康生活狀態,并能促進生命健康的延續,同時對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益處。對鍛煉三年以上的人群進行訪談,其表示:進行傳統健身運動后的感覺很好,堅持一段時間的鍛煉后,身體會有明顯的改善,可以促進身心健康,增強機體免疫力,人也變得有精神多了。并且十分贊同在社區推廣傳統健身運動。
傳統健身運動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以養精、練氣、調神為基本要點,動作組成取其圓柔連貫、陰陽合抱、動靜結合的原則,故可達到活動筋骨,調節氣息,寧心神,以及通經絡,益臟腑,調氣血,增強體質,益壽延年的目的。幾千年來,我國人民創造了許多傳統養生運動項目。大致分為調形、調息兩類,以調形為主的運動有: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等,以調息為主的運動主要是指各種氣功。
傳統健身運動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特別是進行太極拳、氣功、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易筋經等的練習,能使急噪、焦慮、易怒、多疑的性格變得穩健、豁達、沉靜、隨和,同時能夠減輕工作壓力,達到調心、養性、穩健的效果。另外在提高人們的生活和學習質量上有一定的獨特作用。其中,以華佗創編的五禽戲健身作用尤為突出。隨其模仿禽獸的動作不同,所起的保健作用亦有所區別。練猿功,固腎納氣,適用于肺腎兩虛之喘癥;練鹿功,增強胃氣,適宜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練虎之戲,擴張肺氣壅塞、清肅之令不行者;練熊功,舒暢肝氣,適宜于肝郁不舒、肝氣橫逆者;練鶴功,能增強心肺及全身功能,適宜于心神不寧、全身不適者。[3]傳統健身運動有利于人的防病健身?,F代研究表明:經常進行傳統健身運動,可以使心臟冠狀動脈供血充足,心臟收縮有力,血液動力過程良好還能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改善體內各器官協調活動。
通過調查,深入了解到了我國傳統健身運動在北京幾個社區中開展的現狀:居民對傳統健身運動的了解并不全面,進行此項運動的人群占少數,鍛煉的人多為老年退休人員,應用效果良好,主要進行太極拳與太極劍的運動,涉及其他傳統健身運動較少。因北京地區居民生活壓力普遍較大,閑余時間相對較少,加上沒有專業學過傳統健身運動的項目,或是對該運動認知不夠,導致大多數人不曾進行該運動。
從調查所獲的感受和建議分析得出,中國傳統健身運動項目中的太極拳、氣功、五禽戲、八段錦是適宜中老年鍛煉的有氧健身運動,常年堅持可調節氣機、改善亞健康狀況,預防并輔助治療心血管疾病。因此,應大力發展我國傳統健身運動,在北京市各社區進行宣傳和推廣,并鼓勵各年齡段人群積極參與,提高其對該運動的認知,推動群眾科學運動,以促進我國傳統健身運動發展。在此提出幾項具體的建議:①可在社區由專業人士定期免費開展傳統健身運動的講座,以普及居民對該運動的認知。②在社區培訓已有傳統健身運動經驗的積極人員,鼓勵帶動其他感興趣的人參與進來。③可以舉辦一個小型經驗交流會,讓鍛煉者與未鍛煉者進行溝通與交流,以增進其對傳統健身運動的了解。④視情況可以一周安排一到兩次的傳統健身運動體驗課程,鼓勵居民積極參與。⑤可以在社區的公共運動場所張貼傳統健身運動的宣傳海報,免費向社區居民發放宣傳冊,讓大家更好地了解傳統健身運動的益處與作用。⑥作為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大學生、作為志愿者,我們有義務經常去社區參與全民健身運動,并志愿為社區居民教授所學到的運動與理論,帶動傳統健身運動在社區廣泛開展起來。
[1]呂強.長春市城區傳統健身項目開展現狀調查與影響因素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8.
[2]王丹文,徐桂華,王會梅.傳統中醫運動養生在社區2型糖尿病病人護理中應用優勢分析[J].護理研究,2008,22(3):2.
[3]張納新,蔡智忠,龔成太,等.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與推廣傳統健身運動的思考[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25(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