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強
山西大學中國中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山西大學管理與決策研究所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山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山西省第十屆人大常委,山西省第十一屆政協常委,民建山西省委常委,中共山西省委聯系的“高級專家”,山西省政府決策咨詢專家,山西省政府金融辦金融專家組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鑒定專家等。主要從事制度理論與競爭力、資源型經濟轉型、戰略與創新管理研究。主持國家級、省部級課題50多項,出版學術著作17部,發表論文130多篇。

當前,中國經濟已步入穩健發展的新常態,中國制造正在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正在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正在向中國品牌轉變。首屆中國質量大會闡述了新一屆政府的“質量觀”,把經濟社會發展推向“質量時代”,把標準提升到引領質量的一個新高度。從規范、提升到引領,標準的地位與作用日益得到升華。面向新時代,攀升新高度,全力提升標準引領力,才能更好地開拓新局面、迎接新挑戰、適應新要求。
適應經濟新常態,提升標準引領力,開拓“質量時代”新局面。《財富》雜志曾預測“改變未來世界”的科學趨勢,排名第一的就是標準化。標準的本質就是消除差異,包括消除個體的能力差異、責任差異,以及企業差異、區域差異等。標準化的本質則是尋找、識別、顯示差異的過程,在尋找差異過程中確定新常態下標準的地位,在識別差異過程中發現新常態下標準的供求之差,在顯示差異過程中探尋新常態下標準引領未來的特色發展之路。標準決定質量,開創“質量時代”新局面,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需要在更高的層面、更大的空間發揮標準提質增效、平衡結構、保持定力等作用。
適應經濟新常態,提升標準引領力,迎接“質量時代”新挑戰。創新驅動發展,標準成就未來。第三次工業革命引發的新一輪經濟變革,對創新驅動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新挑戰。面對經濟新常態,適應質量時代新需求,標準化工作機制亟待創新,標準化工作方式亟待協同,標準供求結構亟待再平衡,標準貢獻率亟待提高。持續提升標準引領質量的契合力,滿足“質量時代”對標準提出的新要求,標準化工作還面臨著諸多難題亟待破解。
適應經濟新常態,提升標準引領力,回應“質量時代”新要求。標準的生命力在于“與技俱進”,它不應僅是“跟隨式”的簡單度量,更應是“超前引領”的主動作為。要以改革創新拓展標準化內涵為先導,大力推進標準化工作的科學發展;要以創新“2+N”標準化協同工作機制為核心,強化標準化牽頭、抓總、協調、服務的宏觀管理功能;要以加強標準供給側創新為重點,致力實現標準供求結構動態均衡;要以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為根本,強化標準化工作的內生動力;要以提高標準貢獻率為著力點,全面提升標準化工作的引領力和契合力。負重攀援,創新驅動,深化標準化改革,以更高的標準、更強的引領力回應“質量時代”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