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星梅
大學雙學士學歷,高級工程師,現任太原市質監局不銹鋼園區分局黨組書記、局長。發表過的學術論文有《山西實施名牌戰略的問題與對策》《發達國家農業標準化發展對我國的啟示》等。

首屆質量大會,吹響了質量號令,開啟了新的征程,標志著中國“質量時代”的到來。基層質監部門,作為各項決策部署的踐行者,應以怎樣的姿態、怎樣的努力做好質量工作、融入“質量時代”?結合工作實際,從傳承和創新兩個方面談一點自己的感受。
首先要牢記使命。質量是基礎,安全是底線。抓質量,保安全既是質監部門的重要職責,也是質監工作的基礎和底線,作為基層質監部門,雖然在新形勢下,面臨新任務和新要求,但一定不能忘記這一使命,在實際工作中,要找準方位,明確重點,積極作為,取得實效。具體到質監不銹鋼園區分局,要著重抓好三項工作:一是推進“質量強區”戰略。圍繞不銹鋼產業園區“三個產業集群”和重點項目建設,通過推進產品、服務、工程、環境和經濟運行“五大質量”提升工程,逐步構建具有園區特色的質量管理體系,不斷推動園區質量工作上臺階、上水平。二是不斷加強標準引領作用。圍繞不銹鋼產業園區“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建設,開展循環經濟標準化工作,依托太鋼工業園、太原鍋爐集團等重點企業,通過對園區企業建立和完善標準體系,構建以不銹鋼加工和制造為特色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提高園區的核心競爭力。三是開展特種設備分類監管工作。根據園區企業安全管理水平、設備重要程度、事故隱患情況及違法違規情況等,將特種設備生產使用企業劃分為A、B、C(好、中、差)三個類別,實行差異化管理,提高監管效能,實現從對設備的管理到對生產使用單位、對責任人管理的轉變。
其次要創新思路。這也是質量大會的主基調,按照我的理解,概括起來,就是要緊緊抓住推動“三個轉變”,走“放、管、治”三位一體的質量發展新路。“放”就是要釋放企業活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一般投資項目和資質資格等的許可、審批,把該放的權力全部放掉,減少政府直接干預,還權于企業,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的主體,成為質量的主體。“管”就是要改進政府監管,將有序地“放”與有重點地“管”結合起來,創新管理方式,變“管得過多”為“管得更好”,實現由無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同時,要強化服務意識,不僅要發現問題,更要解決問題;不僅要嚴格把關,更要創造公平環境;不僅要堅決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更要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治”就是推進社會共治,企業要堅守商業道德,強化“誠信經營”理念;消費者要掌握質量知識,提高維權意識;協會、中介組織等社會力量要促進行業自律,規范行業發展;新聞媒體要搭建信息溝通橋梁,發揮輿論監督作用。通過構建質量社會共治機制,形成“人人重視質量、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濃厚氛圍。下一步,我們就是要將這一精神學深吃透,準確把握新形勢下質量工作的方向和目標,主動思考,大膽創新,集中力量,攻堅克難,推動質監工作不斷創新。
傳承和創新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傳承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傳承的發展。唯有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質監部門才能在“質量時代”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