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容量計量站 宋 力

計量是經濟活動、國防建設、科學研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滲透到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是支撐社會經濟有序和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計量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測量的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計量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顯著。以下是筆者針對計量在節能減排中的作用進行的初步探索分析。
眾所周知,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保證。以資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為核心的循環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山西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山西省作為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的關鍵所在。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物耗、水耗大幅度降低,資源循環利用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資源產出率有所提高,改變“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探索出了可行路徑。但是,企業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目標是否完成,循環經濟運行效果、發展狀況如何,判斷和分析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等等,還需要計量這個基礎科學作技術支撐。
計量使公眾社會活動的信息透明,向公眾傳遞重要的計量信息,保護消費者,提高公眾信任。通過對循環經濟這種互相關聯、互相制衡的經濟運行體系發展程度的計量考核,衡量其作為一種基于自然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共生的原理來設計的經濟形態的循環程度。通過計量量化測定可節約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率,分析測量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以及污染物排放指標,能進一步反映循環經濟系統的運行績效和變化趨勢,促進循環經濟健康發展。
《循環經濟促進法》明確提出要對資源產出率、廢物再利用和資源化率等指標進行評價,要對鋼鐵、有色金屬等行業能耗、水耗進行監督管理。《節約能源法》第27條指出企業應當加強能源計量管理,按照規定配備和使用經依法檢定合格的能源計量器具;企業應當建立能源消費統計和能源狀況分析制度,對各類能源的消費實行分類計量和統計,并確保能源消費統計數據真實、完整。《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強化重點企業、重點污染源和治理設施運行監管,完善工業能源消費統計,強化統計核算與監測。《重點企業節能管理辦法》和《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實施方案》等文件中都提出要加強能源計量統計工作。
下面以能源計量為切入點,對能源計量工作進行分析。
為了提高能源效率,需要確定哪些是不必要使用的能源,并采取行動降低不必要的能源使用量,經常性地進行能源的監測和測量。為此企業應按照《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GB17167-2006)標準的要求配置和使用能源計量器具。企業如果沒有合理配備或使用不合格的能源計量儀表和器具,就無從得到準確可靠的能源計量數據,也無法做好節能檢測、能源消費統計、能源審計和能源利用狀況分析,從而導致企業的能源管理和節能工作無可靠、準確的指導方向。也可能造成企業能源浪費,增加生產(消費)成本,并帶來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無法為政府制定節能方針政策和宏觀管理提供準確可靠的科學依據。
企業應策劃監測和測量所有主要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以及其他因素。通常策劃需要考慮的內容包括:如何測量和記錄主要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量,監督的程度,包括測量頻率、測量設備的校準和維修情況,有關人員的作用和職責,如何計算能源消耗等。企業不一定對全部用能設備均安裝計量裝置,但應該有計劃地改善計量裝置的配備。根據企業的性質和規模,定時進行測量。對于一些重點耗能企業,每隔一個星期測量一次是必須的。有些企業則希望實時運行測量,每班、每天、每月或間隔更少頻率進行測量。頻繁和持續的監測、測量有助于提高檢測的可靠性,企業應努力實現能源計量數據在線采集、實時監測,以便可以及時發現由短期的運行安排導致的瞬間不必要的能源浪費,或因為長期設施或設備老化,而造成不必要的能源使用。
能源計量方面的標準有《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GB17167-2006),《化工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GB/T21367-2008),《石油石化行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GB/T20901-2007),《鋼鐵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GB/T 21368-2008),《有色金屬冶煉企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GB/T20902-2007),《建筑材料行業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要求》(GB/T24851-2010),《綜合能耗計算通則》(GB/T2589-2008)等。
應根據本企業能源分類計量的要求,實現能源分級分項考核,為能源的定額考核、缺陷診斷提供技術上的可能。企業能源分級分項考核是實現能源消耗定量化管理的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企業實行合理用能和節約用能的關鍵是全面實行能源消耗定量化管理。在各企業、各種能源使用過程的各個環節上,合理配置能源計量,加強能源數據的管理,健全能源消耗統計臺賬,就可以得到準確的實際能源消耗數據。監測和測量的對象主要是能耗及相關變量,參數的監測包括溫度、壓力和流速等。
直接的能源計量裝置包括衡器、電能表、油流量表、氣體流量表、水流量表。間接能源計量器具包括溫度計、壓力計、密度計、熱值測定儀、氣象色譜儀、熱流計、酸露點儀、終端設備效率儀等。
通用的能源監測儀器和設備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電測量:多功能表、功率表、光度計;
溫度測量:溫度計、熱電偶探頭,用于測量液體、氣體、蒸汽溫度用物體表面溫度;
燃燒測量:燃燒分析儀(溫度、CO、O2、CO2);
空氣速度:風速儀(計)、畢托管;
液體速度:流量計、熱流計,用于測量對象邊界的熱流交換;
能量測量:熱能表、熱值測定儀,用于測量各種固體、液體、氣體的發熱值;
壓力測量:壓力計,用于測量液體、氣體、蒸汽的壓力;
濕度測量:濕度計;
紅外測量設備;
壓縮空氣和蒸汽泄漏探測儀。
企業應建立能源計量器具管理檔案,內容包括:計量器具說明書、計量器具出廠合格證、計量器具最近兩個連續周期的檢定(測試、校準)證書、計量器具維修記錄、計量器具其他相關信息等。
我們堅信,在建設新山西的號角聲中,在服務全國循環經濟發展和節能減排的大潮里,計量工作將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