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能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 劉全蘭
近年來,我國煤化工產業特別是現代煤化工(包括焦化、合成氨、電石和甲醇等)發展迅猛。為適應發展需求,經國標委批準,全國煤化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于2010年正式成立,主要負責對煤化工轉化技術用原料及工藝、煤炭為原料化學品、煉焦及煉焦化產品、煤化工產品檢測方法等領域(不含醇醚燃料領域)的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聯合秘書處設在山西省能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新的形勢下,如何做好煤化工標準化工作是當前必須要進行積極思考的內容。

煤化工產品是工業領域一種重要的能源和原料,傳統煤化工與煤炭工業、石化工業、冶金焦化工業密不可分。發展以生產潔凈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產品為主的新型煤化工,是我國能源戰略的需要。近幾年,煤化工產業特別是焦化行業發展迅速,許多企業配置了干熄焦工藝、廢水處理工藝,減少了污染,延長了焦化產品的產業鏈條,開發了許多高附加值產品,因此需要相關標準內容也不斷地滿足市場需求,標準體系不斷更新和完善,從而真正使標準服務于市場,并為政府宏觀指導提供技術依據。
煤化工標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技術導向作用,引導了煤化工生產企業的發展,使其技術和產品能基本滿足我國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目標的實現。但是由于煤化工標準化工作分屬不同部門,沒有統一性和系統性,導致標準體系不健全,標準的缺失、滯后明顯,目前煤化工標準化工作的不足主要表現在:
(1)煤化工標準體系尚未充分考慮產品生產過程及產品特性。由于煤化工產品大多為危險化學品、能耗高的產品,生產過程環境污染大,因此應在促進行業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環保、新能源、提高產品質量等方面充分考慮開展標準化工作,并將之納入標準體系。
(2)標準覆蓋面不夠。現行標準主要覆蓋煤焦化方面,雖可以滿足焦化工業對標準的基本需求,但隨著焦化產品深加工生產技術的發展以及需求的增加,原焦化標準體系的標準覆蓋面顯然不夠,標準需要進一步完善。
(3)標準與新技術發展不夠協調,煤化工企業不能及時跟蹤國際標準制定全過程,未充分發揮標準化主體作用。個別標準標齡長,有待更新完善。
(4)在標準的制定工作中相對缺乏系統性,特別是對煤化工基礎類、管理類標準的重視程度不夠,基本上是需要什么制定什么。因此造成基礎和管理類標準欠缺,與當前形勢需求差距較大。
(5)標準宣貫的力度不夠大,標準化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
與我國當前煤化工行業發展相比,標準的快速反應能力尚顯不足,有些領域反應較慢;對新技術發展與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為標準的跟蹤仍顯不足,應針對一些新的替代能源技術,及時進行技術與工程應用情況的跟蹤,以最快的速度配套形成相關標準,指導和推動技術的更快應用。
有的標準標齡較長,急需修訂,但由于立項數量有限,不能很快修訂,滯后于技術發展。新標準出版周期較長,不能及時供給市場,對企業的引導滯后,應進一步加快標準制修訂速度。標準制修訂經費欠缺,企業積極性不高,應增大標準補助費用。
密切關注國際標準動態,加強與ISO的聯系,積極采用ISO標準和工業發達國家先進標準,使我國煤化工標準化工作能在高起點上達到高的水平,要將我國技術先進的標準積極向ISO推薦,爭取更多的煤化工標準轉化為國際標準,提高煤化工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為使煤化工標準在煤化工生產中真正起到提高產品質量、實現科學管理、規范市場秩序、促進科技進步等作用,必須要依靠企業,為企業服務。今后在標準制、修訂的全過程中要認真貫徹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方針,在標準的宣貫中除搞好經常的宣貫和培訓外,還要對每項重要標準發布后,盡快舉辦標準的宣傳和培訓活動,提高企業技術人員和工人的標準化意識,增強其對標準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煤化工標準化是煤炭、冶金、化工工業和質量控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近年來,由于能源利用日趨緊張,我國煤化工產業發展迅速,市場對煤化工產品的影響和需求變化較大,對規范和改善我國煤化工產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隨著創新型國家的建設和標準化戰略的實施,煤化工標準化工作的意義和作用凸顯。在這種形勢下,煤化工標委會堅持科學發展,標準引領,根據煤化工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形勢,不斷完善現有標準化體系,并以此指導煤化工標準的制定,開創煤化工標準化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