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特種設備監督檢驗研究院 崔會明
隨著我國經濟和城鎮化建設的高速發展,電梯數量與日俱增,電梯的安全性、可靠性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特別是近年來,電梯事故頻發,電梯問題投訴已排在特種設備舉報投訴的首位。以2011年為例,全國發生電梯事故56起,死亡41人,根據事故發生的原因,因使用管理不當(主要指違規救援、不正確使用和逃生)導致的事故19起(33.9﹪)、死亡12人(29.3﹪);因違章作業(主要指安裝調試、維保過程中)導致的事故17起(30.4﹪)、死亡18人(43.9﹪);因設備原因(維保不到位)導致的事故13起(23.2﹪)、死亡8人(19.5﹪);事故描述不詳7起(12.5﹪)、死亡3人(7.3﹪)。以上情況說明,造成電梯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電梯使用管理不當和作業人員違規操作。因此,如何加強電梯的使用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筆者根據多年的檢驗工作經驗,就電梯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

大部分電梯使用單位都配備了專職或兼職電梯安全管理員,并取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一是執行管理制度不到位。電梯安全管理制度大多數是由維保單位提供,使用單位相關負責人及安全管理員不了解具體內容或執行不到位,電梯需報檢時不主動申報檢驗,也不了解應急救援預案具體內容及救援程序,一旦發生電梯困人現象時,不知如何解救或盲目解救,導致事故發生。二是履行職責不到位。部分使用單位將定期報檢、辦理使用登記、緊急報警裝置等工作交給維保單位辦理,并且不進行日常巡查,無日常使用狀況和故障、事故記錄,無電梯鑰匙領取記錄等。三是技術檔案管理不到位。記錄、報告、制造和安裝、使用登記等資料常有缺失現象。四是對維保工作的監督不到位。五是部分使用單位投入資金不足或不及時,使損壞部件得不到及時更換,導致事故的發生。
目前,大多數電梯使用單位為了節約成本,在免保期結束后選擇維保單位時以低價作為最主要的依據,這就導致了電梯維保單位的惡性競爭。加之電梯維保本身存在高度的安全風險,一些電梯廠家只愿做制造環節,而將電梯安裝維保業務交給代理商經營或者轉包出去。惡性競爭的結局,一方面導致維保業務工作遠遠超過勞動定額,從而使維保服務質量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導致維保人員工資水平低于國內技工平均水平,電梯行業難以吸收更多優秀技能人才。
有的電梯維保單位工作人員技能不高,并使用劣質零部件冒充優質產品;有的看到這個行業市場巨大,找幾個人去掛靠一個公司,取得從業資格證后就開始電梯安裝和維保工作。而電梯維保工作有很強的專業性,使用單位在挑選電梯維保單位時經驗不足,往往以維保價格為最直接的考慮因素。一些老舊小區因物業費低,維保資金少,對維保價格更是十分敏感,容易被低價吸引,使得這些掛靠單位得以長期生存。這就直接導致了市場的無序和混亂,犧牲了電梯的質量與壽命。而被掛靠的電梯企業除了收取掛靠管理費之外,雖然名義上承擔安全責任,符合安全法基本要求,實際上卻很少參與安全質量控制,電梯安全控制仍然存在監管漏洞。

從電梯使用的角度來講,廣大業主才是使用電梯的真正用戶,只有真正的用戶才知道電梯運行的好壞,最關心電梯的運行狀況,最擔心電梯使用出現的安全問題。因此電梯維保單位的選擇應由代表廣大業主的業主委員會來確定。然而,業主委員會班子成員未必懂電梯,從實際操作而言,建議在電梯維保單位的選擇過程中,由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及其電梯安全管理員組成考察小組,確定以技術實力及售后品質為根本的選擇標準并進行篩選,然后到被選中的電梯維保單位實際考察后,由業主委員會最終決定與哪家電梯維保單位進行合作。電梯維保單位應在接收維保業務時加強維保服務品質,以品質取勝,以品質作為競爭和宣傳的核心,并與業主委員會緊密合作,加強對業主關于電梯安全、文明使用的宣傳和培訓。從實際運行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自公布以來,一些物業公司和業主委員會在選擇電梯維保單位時態度已有明顯改變。而在電梯維保費用管理方面,建議電梯維保管理應像水、電、氣的管理一樣,物業公司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費。為確保電梯維保的品質,應按照國家相應的指導價格進行收費,確保專款專用。
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的施行,對規范電梯行業的安全管理來說是一件大事。在此基礎上,建議繼續借鑒歐美發達國家關于電梯安全管理的方法和安全技術新標準,提升我國電梯標準配置關于安全技術的強制使用標準;加大立法宣傳力度,讓正規的、服務品質高的電梯維保單位脫穎而出,讓掛靠的、服務品質低劣的電梯維保單位無路可走;樹立行業品牌服務企業,促進電梯行業品質洗牌與品牌整合;安全法中強制規定特種設備生產單位對其生產的特種設備的安全性能負責,在此基礎上,應當引導各電梯企業以服務品質為核心競爭力,建立安全質量集團管控模式,普及物聯網及云技術,實現電梯制造、銷售、安裝、維保“一條龍”服務及實時安全監控,從而促進電梯行業良性發展。
電梯屬于特種設備,使用人群廣泛,牽涉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相關執法還應繼續堅持重拳出擊。電梯行業主管部門在進行執法監督時,除了嚴厲打擊無證上崗外,也應查處掛靠經營行為,整頓行業不正之風,掃除惡性競爭。一方面,要出臺電梯維保指導價格,嚴厲打擊低價格競爭企業。另一方面,物價部門、勞動監察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應加大聯合執法監督,以突擊抽查維保合同、勞動合同及社會保險(應以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提供的數據為準)、持證上崗為核心,讓掛靠組織立即現身,就地取締和處罰。
電梯事故給人們帶來的痛苦是深刻的。痛定思痛,只有強化安全意識,加強電梯使用管理,做好電梯的日常維護保養工作,才能保證電梯安全運行,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不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