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玉清
(四川省巴中市中心醫院,四川巴中636000)
分娩對于初產婦及其配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應激事件[1]。有研究[2-4]表明,圍產期孕產婦及其配偶可出現較多不良心理和情緒,且夫妻之間的不良心理和情緒會相互影響、滲透、疊加,形成愈演愈烈的惡性循環,所以健康教育不能僅僅針對孕產婦,同時加強對其家屬的健康教育也極其重要。健康教育路徑是臨床路徑在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它將健康教育程序化、標準化,使健康教育更全面、更科學。本研究探討將初產婦配偶納入健康教育路徑,對初產婦產后康復、早期并發癥及新生兒疾病的影響,從而促進產婦早日康復和降低產婦并發癥及新生兒疾病發生率。
1.1 一般資料
1.1.1 入組標準 (1)初婚初產;(2)單胎足月;(3)均在我院產科住院順產;(4)無精神、器質性疾病及胎兒先天性疾病;(5)自愿參與本研究者。
1.1.2 對象 選取2013年1~10月在我院產科分娩并符合上述入組標準者共240例作為研究對象。240例產婦中,年齡21~35歲,平均27.9歲;職業:職員(包括干部)128人,自由職業者63人,農民49人;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92人,中專(包括高中)96人,初中及以下52人。
1.1.3 分組 按入院順序編號,單號120例為對照組,雙號120例為觀察組,兩組初產婦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等各種參數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路徑表的制訂 (1)初產婦健康教育路徑表:以入院時、待產期間、分娩時、分娩后、出院時等時間點為軸線,以住院環境、專科技術力量、分娩相關知識、產婦配合要點、哺乳期營養、哺乳方法、母乳喂養的優勢、新生兒護理、產婦并發癥及新生兒疾病的預防、哺乳期避孕等為健康教育內容;(2)配偶健康教育路徑表:以入院時、待產期間、分娩時、分娩后、出院時等時間點為軸線,以住院環境、專科技術力量、分娩相關知識、陪護產婦的意義、產婦不良心理和情緒的危害、新生兒護理、哺乳期營養、母乳喂養的優勢、產婦并發癥及新生兒疾病的預防、社會支持的意義及哺乳期避孕等為健康教育內容。
1.2.2 研究小組成員培訓 選擇責任心強、專業知識牢固、積極肯干的主管護師2名和護師4名組成研究小組,對小組成員集中培訓,主要培訓病例篩選、健康路徑表單的應用、健康教育的手段及技巧、觀察指標采集、研究資料的收集。
1.2.3 健康教育的實施 對照組由經過培訓的小組成員根據初產婦健康教育路徑表對產婦實施健康教育,觀察組在與對照組相同的健康教育基礎上,同時對配偶按健康教育路徑表實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方式根據不同內容采用講解、示范、發放閱讀手冊、產婦或配偶現身說法等方式進行。
1.2.4 觀察指標 (1)產后72h子宮復舊情況:排空膀胱后用手按摩宮底5s使之收縮后,以臍部中心為零點,臍上為負,臍下為正,用皮尺測量臍輪至宮底高度(cm);(2)惡露量:稱重法測量產后24h惡露量(ml);(3)產后72h泌乳情況:乳汁充足,白天哺乳≥6次/d,新生兒排尿≥6次/d,哺乳后安靜入睡≥3h;(4)產婦早期并發癥:便秘、尿潴留、切口感染;(5)新生兒疾病:肺炎、臍炎、黃疸(產后72h血清膽紅素≥220.59μmol/L為新生兒黃疸)。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2.1 兩組產婦子宮復舊、惡露量、泌乳情況比較(表1)
表1 兩組產婦子宮復舊、惡露、泌乳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產婦子宮復舊、惡露、泌乳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 子宮復舊(cm)惡露量(ml)乳汁充足(例) (%)120 5.61±0.56 21.81±2.47 97 80.83對照組 120 4.36±0.74 25.27±3.17 68 56.67 P<0.01 <0.01 <0.01觀察組
2.2 兩組產婦產后早期并發癥比較(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后早期并發癥比較例(%)
2.3 兩組發生新生兒疾病比較(表3)

表3 兩組發生新生兒疾病比較例(%)
3.1 初產婦缺乏懷孕、分娩及育兒的經歷,圍產期易出現焦慮、恐懼、抑郁等情緒。這些情緒會對神經內分泌系統產生不良影響,特別是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活動增強,血漿中皮質醇和兒茶酚胺濃度增高而影響子宮收縮,導致子宮復舊不良及出血。產婦配偶往往是產婦最重要的依靠和支持者,其心理狀態直接影響到初產婦的情緒,配偶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產婦的心理就越健康;配偶存在不良情緒,產婦更容易出現不良情緒[5]。本研究表明,對配偶實施健康教育,可以讓配偶對分娩、育兒有正確的認識,對將要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有掌控感,從而減輕心理壓力,緩解不良情緒,并通過配偶改善初產婦的心理和情緒,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影響,促進產婦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加速子宮復舊,有利于產婦早期康復。
3.2 母乳是嬰兒最方便、最健康、其他任何物品不能比的食物,母乳不足可導致嬰兒營養不良或其它疾病。但母乳的分泌受產婦的心理及情緒影響。有研究表明[6],心理因素和情緒可直接興奮或抑制大腦皮質,刺激或抑制催乳素的釋放而影響泌乳。初產婦的不良心理和情緒很多是來自家庭,特別是受舊的傳統觀念的影響,重男輕女的現象仍然存在。另外,婆媳關系緊張也會嚴重影響產婦的心理及情緒。配偶居于家庭主要角色,配偶的體貼、包容和承擔,可以讓產婦感受到依靠和滿足。同時,配偶是產婦最親密的人和婆婆最疼愛的人,是調和婆媳矛盾的橋梁。本研究表明,通過對配偶實施健康教育路徑,讓配偶了解不良心理和情緒對產婦及嬰兒的危害,充分調動配偶的主觀能動性,主動關心體貼產婦,并通過配偶改善婆媳之間的關系,營造溫馨、寬松的家庭氛圍,保證產婦營養科學合理、身心愉悅,從而促進乳汁分泌,減少產后并發癥的發生。
3.3 新生兒黃疸發病原因很多,早期母乳不足是新生兒黃疸發生的原因之一[7]。本研究表明,早期充足的母乳喂養可降低新生兒黃疸的發病率。這是因為初乳中含有豐富的鹽類,其中鎂鹽比常乳高出1倍以上,具有刺激胃腸道產生輕瀉作用,有利于胎糞的排出,減少膽紅素的肝腸循環,從而降低血清膽紅素濃度。同時,由于初產婦產后身體虛弱,無力照顧新生兒,通過對配偶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對新生兒的護理知識及疾病的觀察,配偶能及早發現新生兒的喂養不足、感染等異常情況,使新生兒得到及時的干預和恰當地照護,有效地降低新生兒疾病的發生。
3.4 將配偶納入健康教育路徑,避免了健康教育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了健康教育的計劃性和針對性。雖然初產婦及配偶均可能存在不良心理和情緒,但其原因并不完全相同,對于產婦來說,更多的是害怕分娩的疼痛、產后的不適、新生兒的護理、家庭尤其是配偶和婆婆對新生兒性別的態度等;對于配偶來說,主要是產婦及新生兒的安全、產婦及新生兒的照護、產婦的營養、住院的費用等。所以二者的健康教育內容各有側重點,不能僅僅在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時順便對配偶教育,這樣的健康教育缺乏針對性、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總之,將初產婦配偶納入圍產期健康教育路徑,可以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使產婦和新生兒得到較好的照護,從而降低產婦并發癥及新生兒疾病的發生率,促進產婦早日康復。同時,可以使護理工作更加有序、有效,也提高了護士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滿意度。
[1] 熊波,晏元輝.初產婦配偶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社會支持調查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0,7(22):211-212.
[2] 李玉紅,傅蘇林,謝倫芳,等.產褥期產婦及其配偶的抑郁現況調查[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09,44(4):506-508.
[3] 李正梅,劉雪琴,陳玉平,等.分娩后初產婦及其配偶抑郁情緒狀況的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17):3244-3246.
[4] 茅清,蘇小茵,高玲玲,等.初產婦配偶抑郁的發生率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28(1):30-33.
[5] 吳丹.產褥期初產婦及其配偶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J].中國鄉村醫藥雜志,2012,19(8):31-32.
[6] 喻曉麗.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0,8(18):159-160.
[7] 李志紅.早期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