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李榮 周淑英
(廣東省深圳市孫逸仙心血管醫院,廣東深圳518020)
室間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往往迅速發生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而死亡,預后極差[1]。加強對該病的全面認識,在臨床工作中提高警惕性,關注患者癥狀及體征,盡早明確診斷,予以對癥支持,維持循環和呼吸功能的穩定,配合急救,加強生命體征監護,爭取早期外科手術,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筆者回顧性地對比分析了48例AMI合并VSR患者的臨床特點及搶救和護理要點,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4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AMI患者中,經臨床和超聲診斷,其中并發VSR48例(約1.03%)。入選標準:根據WHO的診斷標準,符合AMI的診斷:(1)典型胸痛持續>30min;(2)相鄰兩個導聯ST段抬高>1mm;(3)心肌酶增高。符合VSR的診斷標準:(1)胸骨左緣4~5肋間可聞及新出現的、響亮的全收縮期雜音,多伴有震顫;(2)超聲示室間隔回聲連續性中斷,有左向右分流,除外腱索斷裂;(3)通過左室造影確定VSR的部位、大小,有無室壁瘤并存。按入院時間段進行分組,2004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26例患者為對照組,2009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22例患者為干預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吸煙史、既往史及臨床特征差異均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予以對癥護理,監護生命體征,觀察藥物療效,記錄生命體征及中心靜脈壓的變化。迅速開通靜脈通道,及時準確遵醫囑用藥,并觀察藥物作用及副作用。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以減少心肌做功。做好介入及外科手術護理。
1.2.2 干預組
1.2.2.1 制訂搶救護理目標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嚴密監測心電及血壓,備好搶救用藥、除顫器、臨時起搏器、氣管插管等用物。(1)熟練完成18導心電圖,正確識別各種心律失常圖形,熟悉高危心律失常對癥應用的藥物;(2)熟練掌握對癥藥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及副作用;(3)掌握各種心臟聽診方法,對VSR的發生及變化進行動態觀察。入院即描記18導心電圖并定位,之后12h內每2h描記一次并比對分析。及時發現室性心動過速及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等惡性心律失常,即刻報告醫生,并作出準確的處理及用藥配合,觀察用藥效果及病情變化,有效控制不良事件的發生。定時進行心臟聽診,隨時觀察雜音的產生及發展變化,提醒醫生行心臟彩超檢查。
1.2.2.2 維持循環穩定,藥物治療同時,適時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 (1)置管前:全面評估外周循環狀況及準備穿刺置管側肢體(右下肢多見)的動脈循環;協助醫生置入IABP導管并良好固定;(2)置管中:觀察反搏波形,注意循環輔助效果,監測血壓等血液動力學參數;保持通暢,班班交接;監測凝血相關指標,觀察有無溶血征象;觀察有無扭曲或松脫、有無氣囊漏氣和導管阻塞,預防導管移位;每班檢查外周血管脈搏、膚色及膚溫;每日行胸部X光檢查,確認導管位置;觀察術口情況,定期更換導管敷料,預防導管相關性感染;(3)撤機:血流動力學平穩后,協助醫生拔除導管,傷口加壓包扎,撤機后注意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末梢循環及肢體活動狀況。
1.2.2.3 維持呼吸功能穩定 患者入院后予氧氣吸入,改善心肌缺氧狀態。主要包括高流量面罩吸氧、持續氣道內正壓通氣、雙水平氣道內正壓通氣或氣管插管等機械通氣治療。干預組22例患者中13例行氣管插管,予呼吸機輔助呼吸。密切注意管道通暢,嚴密監測患者神志、SpO2變化,監測血氣。定時吸痰,加強無菌操作,防止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加強拍背體療,并注意肺功能的恢復鍛煉。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兩樣本均數t檢驗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為差異有顯著意義。

表1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死亡率比較 例(%)

表2 兩組生存患者預后及轉歸比較例(%)
3.1 密切關注AMI合并VSR患者的危險因素及陽性體征,早期診斷,掌握搶救時機 VSR是AMI后嚴重的并發癥,占AMI的1%~2%[2]。VSR在我院AMI患者中的發病率為1.03%。AMI后發生VSR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齡、既往無心絞痛或心肌梗死、梗死相關血管的完全閉塞、缺乏側枝循環、前壁心肌梗死等[3]。本組患者平均年齡為(63.60±6.69)歲,有33例(68.8%)伴有高血壓,33例(68.8%)為廣泛前壁梗死。監護過程中要關注癥狀及體征,對有危險因素且大面積AMI患者要密切動態觀察,及時聽診,協助早期診斷。密切關注陽性體征的變化,掌握搶救時機。
3.2 應用IABP和呼吸機穩定循環及呼吸功能,加強護理,可降低并發癥及死亡率 AMI患者心肌收縮功能受到嚴重損害,可發生心源性休克而致死亡[4]。干預組22例患者中18例(81.8%)應用了IABP,以維持循環功能穩定,發生心源性休克時,嚴密監測神志及冠脈血供,如血壓下降,心率增快則為休克先兆。干預組中13例(59.1%)應用了呼吸機輔助呼吸,4例(18.2%)應用血液透析維持水電平衡。干預組患者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三類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較對照組低,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應用IABP及呼吸機維持循環和呼吸功能穩定,為患者爭取外科手術機會,提高生存率,死亡率明顯較對照組低,差異有極顯著意義(P<0.01)。
3.3 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有效改善心功能,促進疾病恢復,減少住院天數 AMI后VSR病情兇險,預后差,如穿孔致分流量較大,常迅速發展為心源性休克。此時宜內科保守治療,首選IABP輔助循環,配合藥物以穩定病情,為行冠脈造影及外科手術創造條件。本研究中,干預組患者通過積極搶救配合,及時迅速地遵囑用藥,密切監護生命體征及重要器官的功能,應用IABP及呼吸機維持循環和呼吸功能穩定,提高了生存率。目前,手術修補AMI后并發VSR已成為挽救病人生命,改變其預后的最有效手段。干預組有5例患者,前間壁及下壁心梗伴后室間隔大面積穿孔,經內科積極對癥支持,病情無好轉,穿孔持續增大,急診行冠狀動脈搭橋及室間隔缺損修補術。住院28~35d后癥狀好轉出院。
總之,AMI后合并VSR,應綜合評價患者的全身狀況,積極配合搶救,密切監護病情變化,制訂個體化護理方案,評價患者的風險,爭取外科手術時機,提高生存率。
[1] 傅燕飛,馬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慮抑郁現狀調查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4):2227-2229.
[2] 陳在嘉,高瑞霖.冠心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022-1029.
[3] Yip HK,Wu CJ,Chang HW,et al.Cardica rupture complicat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direc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reperfusion era[J].Chest,2003,124:565-571.
[4] 孔令超.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應用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4):225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