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玲 劉宏偉 歐偉光 佘文莉 曹鳳 劉暉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整形外科,廣東廣州510630)
自體細胞輔助脂肪移植技術屬于再生醫學細胞治療的范疇,涉及到細胞的分離、提取、和保存等一系列操作程序,在等待對脂肪和液體部分進行分離提取自體脂肪源性干細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期間,需對脂肪支架部分進行無菌低溫保存,以保持脂肪細胞的活性,提高組織存活率和預防細菌污染的發生。根據密閉、無菌原則,我們設計研制了保存可移植脂肪顆粒儲存桶,并應用于自體細胞輔助脂肪移植技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2011年6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自體細胞輔助脂肪移植技術患者82例,其中,隆乳術68例,面部年輕化治療加面部脂肪充填13例。患者先行抽脂術,應用自制的獲取可移植脂肪顆粒裝置獲取脂肪。抽吸出來的脂肪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作為支架用于移植充填,用注射器裝管后存放于儲存桶內置于醫用恒溫冰箱內4℃保存。另一部分脂肪和全部液體部分送細胞處理室富集提取ADSCs。次日行脂肪注射移植術,術前脂肪支架與ADSCs混合,聯合注射移植[1]。脂肪支架于醫用恒溫冰箱內4℃保存15~22h,平均保持19.5h。
2.1 制作 (1)選用不銹鋼材料,制成直徑20cm、高33cm圓柱形儲存桶。桶口邊緣制一圏直徑為1.5cm的平面突出。蓋子直徑為23cm,蓋子邊緣設直徑為1.2cm的蓋帽。蓋子中央設一手把;(2)桶內高15cm處設一圈0.4cm支承凸出;一塊直徑19.5cm圓形平面不銹鋼薄板,平面設12個直徑為3.2cm的圓形掏空;使用時把有12個掏空的不銹鋼圓形活動板放置于儲存桶內突出處,此板可活動拿出;(3)平面突出下設四個活動密封扣扣環,蓋帽相應位置設四個扣鉤;(4)蓋子內貼直徑23cm密封硅膠板,選用可耐高溫滅菌的硅膠材料。硅膠板中央覆蓋直徑為19cm的不銹鋼壓板,并用四顆螺絲釘固定;(5)蓋上蓋子,扣上四個密封扣后,桶內處于密封狀態(圖1)。

圖1 保存可移植脂肪顆粒儲存桶示意圖
2.2 使用方法 (1)脂肪回收瓶收集脂肪后,用50ml注射器連接內徑3.5mm×35cm平頭長針頭,從脂肪回收瓶蓋吸入口處將脂肪回收瓶內液體部分抽出,存放于另一回收瓶內;然后抽吸瓶內脂肪。即脂肪顆粒始終處于密閉中,盡可能不暴露在空氣中,根據移植需要量抽取脂肪。抽脂肪的50ml注射器針頭端連接塞子;(2)打開已滅菌的儲存桶蓋子,把2袋100ml的無菌鹽水冰塊放進桶內,再把有12個掏空的不銹鋼活動板放置于儲存桶內支承凸出處。裝脂肪的注射器放進桶內圓形掏空處,塞子端朝下呈垂直狀。桶內放冰塊,使桶內脂肪處于低溫環境;(3)脂肪需要量收集完畢后,把桶內融化的部分冰水用50ml注射器連接長針頭抽吸去掉;(4)蓋好蓋子,扣好密封鉤扣。密封蓋一旦蓋上,直到取用脂肪時方能開蓋,避免中途開蓋導致污染;(5)用無菌包布將儲存桶無菌打包,再交給巡回護士。巡回護士在儲存桶外貼上標簽,在1h內放進專門存放無菌脂肪的醫用恒溫冰箱內4℃保存。桶外標簽必須準確,以防不同患者的顆粒脂肪混淆,發生移植錯誤;(6)移植時取用。巡回護士取出儲存罐,核對標簽無誤后打開無菌包布,帶無菌手套后打開密封蓋,再由手術人員從罐內拿出裝有脂肪顆粒的注射器,排掉注射器底部的液體部分,放置手術臺上。
隨機抽查10份注射移植前脂肪行ADSCs活性檢測和細菌培養,結果:所有檢測標本顯示ADSCs生長良好,細菌培養均為陰性。本組患者術后隨訪,均未發現移植區感染,患者獲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
自制儲存桶因不銹鋼的傳溫效果好,桶內的可活動掏空圓板,既可讓注射器保持垂直狀態,利于脂肪靜置,便于將注射器內的顆粒脂肪中的脂肪部分與液體部份離析,液體部份沉降到底部,從而使脂肪移植時能充分排掉液體部分,提高脂肪純度,同時也方便清洗消毒;儲存桶的蓋子內裝有密封硅膠板及四個密封扣,加強了桶內的密閉性,避免與空氣接觸及污染,符合無菌要求;硅膠板可耐高溫,便于滅菌消毒。我們自制的保存可移植脂肪顆粒儲存桶具有便于臨床操作、容易清潔消毒、可重復使用、制造成本低等優點,解決了支架材料的短期低溫保存問題。
[1] 黃海玲,何金愛,劉宏偉,等.自體細胞輔助脂肪注射隆乳的手術配合[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8):74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