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飛 周麗媛/ 天津瑞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冬季規模化白羽肉雞養殖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關飛 周麗媛/ 天津瑞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來,隨著現代規模化白羽肉雞行業的不斷發展以及氣候變化異常,養殖環境惡劣等因素影響,呼吸道疾病在國內大部分地區發生情況日趨嚴重,給養雞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尤其冬春寒冷季節,氣溫較低,標準化雞舍通風就很有問題,再加上飼養密度較大,造成雞群呼吸道疾病多發、高發。
(一)流行情況
近幾年,該病一年四季都發,但以冬春季節發病最為嚴重,造成損失最為慘重。該病的發病特點、臨床癥狀以及疾病的病理變化都是非常復雜的,而且要想徹底治療該疾病都是非常難的。
(二)發病原因
1.飼養管理方面。
(1)溫度。冬春季節,溫度較低,雞舍保溫性能較差,供暖不足,可造成雞群受涼,誘發呼吸道系統疾病。
(2)通風。目前規模化養殖密度普遍較大,寒冷季節,由于溫度原因造成通風換氣不足,雞舍空氣渾濁、缺氧和有害氣體嚴重超標,將會導致呼吸道黏膜抵抗能力下降而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3)濕度。冬春季節濕度較低,再加上沒有有效的加濕設備,雞舍內濕度很難達到要求,雞舍內的灰塵及病原微生物會侵害呼吸道黏膜,造成呼吸道疾病。
(4)營養。飼養場給雞群飼喂的飼料質量比較差,嚴重缺乏必要營養元素,如氨基酸、維生素等;給雞群飲用的水質衛生不達標,細菌含量超標等。
(5)其他因素。飼養員的管理不到位,對免疫程序不了解,從而導致各種操作不正確,給雞群接種方法不當,管理雞群的方式錯誤,對雞群沒有進行定期的消毒等等,從而導致雞群出現各種病變。
2.病原方面。禽流感、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鼻炎、支原體、大腸桿菌病等都可引起呼吸道疾病,而且在實際養殖過程中往往兩種或兩種以上病原體相互混合感染,從而引發呼吸道綜合征。
3.免疫方面。免疫會帶來或高或低的免疫反應,疫苗本身可以增加呼吸道病的病情。雞雛的早期免疫途徑,也就是免疫受體,即呼吸道的上皮細胞。一旦感染支原體,呼吸道的完整性就會受到破壞,抵抗不了病毒的入侵,造成免疫失敗,然后會出現多種疾病的混感發生,即呼吸道綜合征。雞群潛在的免疫抑制病也是加重呼吸道系統病的重要因素,如傳貧、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呼腸弧病毒、網狀內皮組織增生病、IBD等。IBD本身就是免疫器官,受到侵害或因過早使用強毒株疫苗,會破壞法氏囊的免疫功能,使其他免疫也受到抑制,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三)防治措施
1.飼養管理方面。
(1)溫度。在大風天氣和降溫時.必須增加保溫、取暖的措施。(見表1)

表1 養殖各日齡建議溫度表
(2)通風。加強通風,保持舍內通風良好,冬季育雛應協調好通風與保溫的關系。一般0~2周齡時以保溫為主,2~4周齡時適當通風,4周齡以后以通風為主。
(3)濕度。冬春寒冷干燥季節,濕度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尤其中后期通風加大,受外界氣候影響越來越大,但是還是需要采取噴霧、灑水等方式對雞舍進行加濕。(見表2)

表2 養殖各日齡建議濕度表
(4)營養。保證飼料營養平衡,使用優質全價的飼料,杜絕霉變。保證雞群飲水充足干凈衛生。
(5)免疫。實行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中病毒性因素所造成的損失較大,必須靠免疫來控制,所以一定要做好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免疫。對于白羽肉雞的免疫程序要堅持“弱毒苗+滅活苗”的原則,弱毒疫苗能提供局部黏膜免疫,早期、快速、廣泛的建立起阻擋病毒入侵的第一道屏障,是防治呼吸道病的特殊需要。而滅活苗能提供持久的體液免疫,中和其余的病毒。定期監測雞群抗體,確保均勻有效的抗體水平,結合抗體情況和雞群健康狀況決定免疫時機。(見表3)
(6)用藥方案。正確的診斷是合理用藥的前提。各種傳染病的治療都要分清主次,分清原發、繼發,綜合考慮,科學配伍藥物。
對于病毒性呼吸道病,應根據實際情況區別處理對于病初雞群,一般可考慮緊急預防接種;同時投服足量的VC與抗生素防治并發癥,對癥投藥;對于病程較長、癥狀嚴重的雞群,應首先應用解表藥物,緩解癥狀,控制繼發癥,待雞群癥狀平息后,再接種疫苗。
對于以慢呼、鼻炎為主的呼吸道病,臨床用藥以大環內酯類藥物為主,如硫氰酸紅霉素、羅紅霉素、酒石酸吉他霉素、泰樂菌素、替米考星等;也可選用強力霉素或喹諾酮類,如乳酸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用藥劑量要準,療程要足,特別對于慢呼、鼻炎等疾病療程需四天以上。
對于病程較長的雞群,應避免同種藥物反復使用,以造成耐藥;最好配合使用通咽利喉類中草藥,往往事半功倍。

表3 白羽肉雞建議免疫程序
改進給藥途徑,對于慢呼、鼻炎類疾病,傳統的飲水給藥治療效果往往不太理想,這是因為禽類特有的呼吸系統解剖結構造成的;而通過噴霧吸入法,藥物通過呼吸道直接到達病灶,直接作用于病原微生物。大量臨床證明,此法對于緩解、消除呼吸道癥狀效果很好,值得推廣。只是選擇藥物時應避免刺激性藥物,以免造成異物性肺炎。
(7)生物安全。必須要從飼料生產、雞場運作、一般維護和員工管理等方面來制定預防引入和傳播疾病或污染的措施。進雞遵守“全進全出”制度,如果不能在同一天進雞時,盡量縮小進、出雞拖延時間,管理者要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進不同的雞舍。平時應注意雞舍及環境的消毒,盡量控制人員的流動, 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每天死雞做好無害化處理等。
(四)結論
隨著養雞業的迅速發展,雞群密度不斷增加,誘發呼吸道疾病的因素也較多,而且現在臨床上以多發混合感染常見,所以雞呼吸道疾病的防制問題變得愈加復雜,專業技術工作人員要注意觀察、通過反復地實踐,了解熟悉每一種呼吸道病,以及發病雞臨床癥狀的主要特點和特征,只有在大量的臨床實踐中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掌握防病治病的規律,才能在雞群發病后,做出快捷準確的診斷,達到及時治療、有效撲滅疫情目的。從而盡可能減小呼吸道疾病給白羽肉雞養殖業所帶來的損失。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