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先偉 譯
遺傳育種正在改變著當今的養豬業
黎先偉 譯

母豬飼料轉化率、欄舍環境以及對豬肉需求的增長正在逐漸塑造著養豬業的未來。
時至今日,評價一頭母豬的性能不僅僅只關注它的生產能力,其哺乳仔豬數的能力也將變得越來越重要。隨著養豬業的不斷發展,遺傳及育種的水平在不斷地提高,每頭母豬年產仔豬的數量也在不斷地增加,因此母豬哺乳仔豬的性能顯得額外的關鍵。全球養豬業正在慢慢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
當記者問及國際養豬育種與遺傳公司ACMC的總經理馬修·柯蒂斯對于未來10年養豬市場將如何發展,以及養豬生產者應該重點關注什么時,他表示,“生產性能水平,依舊是影響未來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養豬市場的主要因素。”
在未來,提高動物生產性能將會與經濟效益相關聯,這意味著養豬生產者需要豬群所內置的性能應該具有更加有效地轉換飼料,與此同時具有更高的生長率。對此主要由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對于養豬生產者來說,由于需求量的增大,飼料價格有可能將會繼續上漲。第二,環境的壓力將會限制資源的可利用性,包括目前我們習以為常所使用的水和飼料等,此外我們可能很快會看到一些130 kg重的育肥豬飼料轉化率少于2.0∶1,增長速度也將超過1 200 g/每天,而目前育肥豬飼料轉化率的平均水平往往高于2.2∶1。
當然,生產性能的水平與母豬本身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柯蒂斯對記者說,他相信每頭母豬年產30頭斷奶仔豬將會成為一種平均水平,然而,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目前,母豬可以生產比這更多的仔豬,不過它們哺乳仔豬的能力將成為成功的關鍵因素。
在過去,我們過分地強調增加活仔豬的出生率,而并不足夠重視讓它們是否能夠健康地活下來。過早的使仔豬斷奶是不好的,要盡量讓仔豬活著,以及增加飼喂仔豬的數量——而這正是母豬的本能。
未來的養豬模式可能會出現一些比較大的變化,如歐盟已開始全面禁止使用母豬定位欄,以及最近來自一些大型跨國食品公司如麥當勞的信號,這都被認為是對母豬群養等動物福利措施得到認可的標志,特別是對于歐洲和美國等一些成熟而完善的市場。
柯蒂斯認為,未來由于動物福利等原因,人們將不能接受在某些生產系統下飼養豬群,但是集約化的生產系統在一些快速發展的地區,如東歐、東南亞以及中國等,仍有可能保持其原有的標準。因此,育種公司未來的工作將需要提供溫順的、能適應全球不同生產系統的、且具有高生產性能的豬群。而且,育種公司也將需要為他們的客戶提供更多元化的后續技術支持和管理服務。這將需要通過互聯網以及對技術經理和員工的培訓來實現他們之間的更緊密聯系。
總的來說,集約化的養豬模式仍有可能是養豬業的中流砥柱,一些動物欄舍的設計正在被一些人們認為是不合理和不可接受的,這主要因為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動物福利的重要性。
無論是在全球的哪個地區和何種有效的飼料,其有效的營養成分也會與豬群的遺傳潛力存在著密切的聯系。隨著人們對一些副產品的使用日益增加,如用于能源生產、工業用途或人類食品加工過程的副產品,動物營養師將會面臨的一系的挑戰,需要根據豬群的生產性能制定合適的豬飼料配方,以確保動物達到最佳的生產狀態。其中,生產記錄在此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計算機互聯網也將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雖然豬群的健康問題始終是制約養豬生產過程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但是柯蒂斯表示,有關抗病基因選擇的研究在未來是沒有前景的,而且這也可能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行為,這主要因為病毒結構的特點,其內部的致病基因可能會不斷的發生變異,而我們通過多年研究所選定出的一個特定抗病基因很有可能會很快的失去其所期望的治療效果。
疫苗,仍然是預防疾病的一種較好的途徑。此外,父母代的雜交優勢也是最大程度地提高豬群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這是動物機體內在的因素,總的來說,雜交優勢越明顯,豬群所保持的健康水平將會越高。而這并不意味著生物安全就會失去了它的重要性。健康水平高的種豬將是它們獲得成功的內在因素。然而,科學家們將會研發出一些風險更低、更具成本效益的替代品,讓豬群可以更高效、安全地運往世界各地。例如,精液,可能也包括胚胎移植。通過實施這些措施,將保證核心豬群可以最大程度的服務不同的國家、甚至不同的大洲,使得養豬生產者能夠從遺傳公司的總部獲得相同的遠程遺傳技術指導,以生產它們的核心和祖父母代豬群。這樣一來,養豬場只需要偶爾的進行遺傳修飾,而不需要大規模地從不同的地方引進活的豬群,以免去長途運輸或引起外源疾病等所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不過,聽取專業獸醫的指導意見將永遠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當記者問及柯蒂斯依照目前全球不同的文化差異,是否對肉類的品質會有不同的需求時,他表示,在真實情況下,全球不同國家對肉類品質需求的差異其實是十分小的。人們都希望能以合理的價格購買到高品質的瘦肉。肥肉的能量攝入是瘦肉的3倍,而且人們還可能說要大理紋樣或深紅色的豬肉,這些都可以使用不同的終端父系得以滿足實現,不過這也不可能有很大程度的改變。無論是在怎么樣的市場,嫩度和肉質都是非常重要的。當屠宰生豬時,往往更傾向于提供120日齡的生豬,而不是220日齡的生豬。
在全球范圍來看,養豬生產的擴張有可能在一些人口和GDP增長的國家內出現,而且這也并不是稀奇的事情。無論在國內消費和出口方面,南非在豬肉的增長率方面將會呈現明顯的增長。中國和東南亞地區也有可能出現持續的擴張,這主要是為了滿足本國人口的需要,而柯蒂斯預測,非洲大陸將會是人們下一個重點關注的地區。這主要是因為非洲地區具有非常巨大的潛力,如肥沃的土地、豐富的資源等。柯蒂斯也預計中國的養豬業會出現類似的增長,因為這關系到中國龐大的人口和有限的資源,中國并不希望過分依賴進口豬肉來滿足其不斷增長的需求。我們可以預想,在不久的將來非洲大陸也將會看見大規模的養殖場,以滿足當地對豬肉日益增長的需求。
(By pig 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