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瑞/駐馬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育肥豬敗血型鏈球菌和最急性型豬肺疫混合感染的診治
許瑞/駐馬店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敗血型鏈球菌病在流行初期常有最急性的病例,往往當晚未見任何癥狀,第二天清晨已死亡,病豬常突然減食或不食,體溫41.5℃~42.0℃,精神萎頓,腹下有紫紅斑,死亡率高,個別病例一肢或四肢疼痛,有時出現有神經癥狀,頸部強直;病豬眼結膜充血,流淚有少量膿性分泌物,有漿液性鼻汁;個別有血尿或腹瀉、便秘,迅速消瘦、貧血,表現極度衰竭;瀕死期出現角弓反張,全身顫抖或四肢作劃泳掙扎,嘶叫;少數在病后期于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呈現紫色或出血紫色紅斑。豬肺疫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急性流行性或散發和繼發性傳染病,俗稱“鎖喉風”或“腫脖子瘟”;巴氏桿菌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常在健康家畜上呼吸道中存在,但數量少,毒力弱,當畜群擁擠,圈舍潮濕,長途運輸或氣候突變時,畜禽抵抗力下降,巴氏桿菌乘機繁殖,毒力增強,引起發病。急性病例為出血性敗血病、咽喉炎和肺炎的癥狀,慢性病例主要為慢性肺炎癥狀,散發性發生。近期駐馬店市泌陽縣有一豬場養殖戶發生敗血型鏈球菌和最急性型豬肺疫的混合感染,現將診治情況匯報如下:
(一)發病情況
該養殖戶為自繁自養豬戶,存欄量60頭,其中經產母豬8頭,保育舍仔豬22頭,育肥豬30頭,近期開始發病,發病豬30頭,為育肥豬,已經死亡12頭。病豬體溫正常,食欲正常,發病后死亡較快,晚間還正常吃食,次日清晨即已死亡,四肢末端、兩耳和腹下成片紫紅,有的脖子紫紅,脖子腫大變粗。詳見圖1-圖3。

圖1:腹部皮膚呈紫紅色

圖2:四肢有紫紅色斑塊

圖3:頜下、四肢和耳朵呈紫紅色
(二)剖檢變化
病豬扁桃體出血紫紅,頜下和腹股溝淋巴結出血呈紫紅色,胸腔、腹腔積液,肺臟有密密麻麻的小出血點,腎臟發紫,有壞死點,脾臟出血,心肌出血。詳見圖4-圖11。

圖4:頜下淋巴結呈紫色
(三)診斷

圖5:胸腔積液

圖6:腎臟呈紫黑色

圖7:脾臟有出血性梗死

圖8:心肌出血

圖9:脖子腫大呈紫紅色
根據發病情況和剖檢變化,初步診斷為敗血型鏈球菌病和豬肺疫。采集肝臟組織觸片革蘭氏染色鏡檢,發現有藍紫色革蘭氏陽性呈鏈狀排列的球菌和卵圓形、兩端染色濃重的紅色革蘭氏染色陰性短小桿菌,診斷為鏈球菌和巴氏桿菌混合感染。
(四)防治措施

圖10:肺臟有出血點

圖11:腹腔積液
立即把病豬和可疑病豬隔離,用具、運動場、地面、圈舍要進行徹底消毒,一般常用0.3%過氧乙酸、1%~2%火堿或0.1%新潔爾滅等消毒;糞便污物堆積發酵;無害化處理死豬,深埋或焚燒。每天要多次檢查豬群,病豬用抗生素替米考星和強力霉素拌料治療,堅持連續5d用藥,同時可口服電解質、多維和黃芪多糖增強機體免疫力。
豬鏈球菌病和豬肺疫是危害較大的傳染病,但對該病已有比較有效的防治技術。進行預防接種,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每年定期進行有計劃的免疫注射,預防該病的發生。采用綜合性防制措施,根據本病傳播特點,防制首先應加強飼養管理,消除可能降低抗病能力的因素如圈舍擁擠、潮濕、受寒、通風采光差等。圈舍、環境一定要進行定期預防性消毒,保持環境衛生。只要采取科學的防治措施,養殖場(戶)加強飼養管理,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搞好消毒和環境衛生,豬鏈球菌病和豬肺疫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