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林

“我一直在牧區長大,我對牧民的
生活很了解,對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
很有感情。”從格日勒圖這質樸的表
白中不難看出,他對草原一往情深。
在23年的工作生涯中,格日勒
圖一直從事蒙醫臨床醫療工作。他注
重醫德修養,熱情為病人服務,用自
己的行動詮釋著關愛民生、呵護百姓
的理念。作為烏拉特后旗蒙醫院院
長,他常常告誡醫院全體職工:“醫療
技術和水平可以在實踐中逐步提高,
醫德和醫風差勁,那是絕對不允許
的!”為此,他率先垂范,用自己精湛
的醫術為患者治病,又時刻像朋友和
心理醫師一樣疏導安撫病人。“你沒
什么大問題,放心吧!”每每說完這句
話看到患者激動的笑容時,他都覺得
這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并由衷感謝這
個崇高的職業。
踐行高尚醫德
“醫生沒有選擇病人的權利,無
論是城鎮居民,還是農牧區的農牧
民,都要一視同仁。照顧他們就要像
照顧自己的親人一樣。”他是這樣說
的,也是這樣做的。
一天晚上,格日勒圖正在烏拉特
后旗東升廟蒙醫院臨時工作站為患
者治療。22 時許,一個緊急的電話讓
他左右為難。不去吧,大后山牧區的
老額吉在病痛中翹首期盼;去吧,治
療在半途中的患者只能停手放下。兩
難中,格日勒圖與電話那頭患者的親
屬商量:“今晚你們先去原賽鎮的旗
醫院看吧,我這里實在走不開!”“不
行,我們就相信您,您一定要來啊!”
電話那頭語氣堅決,言辭懇切。沒有
多大功夫,患者在前山的親戚已經將
小車停在了臨時工作站門口。
無奈情況緊急,格日勒圖安頓好
就診的患者后,只好收拾出發,此時
時針已經指向22 時50 分。一路上山
坡,下壕溝,曲折顛簸,凌晨兩點多終
于趕到300 華里以外獲各琦蘇木的
烏寶力格嘎查。格日勒圖不顧疲勞,
認真細致地為老人診斷、治療,并一
直陪在老人身邊觀察情況,老額吉的
病情有所緩解時天已微亮,患者家屬
請求他哪怕睡上一小會兒再出發,可
他沒有做片刻停留便連夜啟程返回
了東升廟。見臨時工作站已經聚集了
好多患者,二話沒說,他又投入到了
緊張的工作中。
傳承蒙醫特色
在多年的蒙醫藥特色診療實踐
中,他立足邊疆地區,不斷開拓創新。
向老前輩請教,傳承了民族醫療的瑰
寶;向蒙醫藥以外的同行學習,提升
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他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創造了
一整套蒙醫藥特色療法,顯出了奇
效,得到了廣大患者的認可。有的患
者在大醫院花幾千元都治不好的
病,他用蒙醫藥特色療法,花幾百元
就能看好。
2012 年,一位60 多歲的達茂旗
牧民,在親戚朋友的引薦下,慕名找
到了格日勒圖,請求為他治療腦梗
后遺癥。他曾在好幾家醫院求醫問
藥,效果都不明顯。在親戚的攙扶
下,患者顫顫巍巍地來到工作站。他
患有高血壓,說話不清并伴有舌卷、
眼斜嘴歪的癥狀。格日勒圖仔細詢
問病情后進行了診斷,
精心用蒙醫藥特色療法
為他開始治療。一個月
后,見效非常明顯,老人
話也能說了,路也能走
了,五官也恢復如常了,
再來找格日勒圖復查
時,他第一次展露出了
笑容,握著格大夫的手
千恩萬謝。
現在,除了本地患者,還有好多
外地患者前來找格日勒圖看病。呼
市、包頭、鄂爾多斯等地區的都有,經
常還會有蒙古國的患者前來就診。數
年來,經格日勒圖用蒙醫藥特色療法
治愈的患者達4萬多人。
舍小家顧大家
不惑之年的格日勒圖自挑起北
部邊陲蒙醫院院長的重擔以來,努力
將祖國醫學組成部分的蒙醫藥薪火
傳承,并在創新中發展。
在蒙醫臨床方面,格日勒圖在
潛心總結研究的基礎上,在各類權
威蒙醫藥雜志發表論文數篇。2011
年第四期《中國蒙醫藥》雜志發表了
他的論文《蒙醫藥治療腰椎骨質增
生的體會》;2010 年9 月,他在中國
八省區首屆蒙醫藥協作工作會議
上,宣讀了論文《蒙西醫治療腮腺
炎》,受到與會者的一致好評;2012
年再次在《中國蒙醫藥》雜志上發
表論文《阿敏額日頓治療心刺痛的
體會》。
在他的領導下,今天的烏拉特
后旗蒙醫院成為巴彥淖爾市地區唯
一一所旗縣級蒙醫專科醫院,2011
年被烏后旗旗委評為“優秀班子”;
格日勒圖本人也于2011 年、2012 年
連續兩年被烏后旗旗委授予“優秀
科級干部”。
格日勒圖也有家庭,有需要照料
的兒女和雙親,可是這些年來,他舍
小家,顧大家,幾乎把全部心思都用
在了蒙醫研究和為患者治病上。不
論假日和夜晚,患者什么時候來,他
就什么時候接待,有時候白天看了
病,晚上還在記掛著患者。聰穎、賢
惠、善良的妻子朝吉瑪理解丈夫,也
深知丈夫的不易,她無怨無悔地撐
起了這個家。這讓格日勒圖很是愧
疚,可他深知:信任他的患者離不開
他,他也無法割舍下他深愛的職業
和這身充滿神圣的白大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