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碩 李俊江
摘要:目前,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亞洲各國、各地區必須面對的十分緊迫的問題。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亞洲國家、各地區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更加復雜。這種復雜性不僅在于過快的人口老齡化速度,還在于亞洲各國、各地區在經濟、制度發展方面遠未成熟,同時亞洲人口老齡化又存在城鄉失衡、性別比例失衡等現象;與此同時,整個亞洲各國、各地區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沒有做好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準備。亞洲養老金體系普遍薄弱治理和缺乏調控導致機構能力不足、充足指數過低、履約成本太高。因此,亞洲國家、各地區必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
關鍵詞:亞洲;老齡化;人口紅利;社會保障
中圖分類號:F8426 文獻標識碼:A
從世界經濟發展歷程來看,亞洲曾經歷了巨大變遷。19世紀之前,亞洲曾經是世界上最為富庶的區域,19世紀開始出現了100 多年的衰敗。亞洲在此之后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走上復興之路,成為了最近幾十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并創造了“亞洲奇跡”。 但是,需要關注的是亞洲在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正面臨著人口結構轉型,這種人口結構轉型是由亞洲人口結構的重大變化主導的。
亞洲人口日益老齡化,人口結構的轉變是亞洲進入21世紀以來面臨的最為重大的轉變,而且其速度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據亞洲開發銀行(ADB)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未來幾十年內亞洲將超過歐洲成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為嚴重的地區[1]。眾所周知,在養老保障體系較為完善的情況下,西方國家已經在處理人口老齡化問題上面臨了很大的困境。亞洲國家的養老保障體系發展情況如何,是否能夠有效應對即將到來的挑戰,未來應該采取什么措施積極應對,這些問題都將對亞洲未來的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一、亞洲人口老齡化發展過程與特點
(一)亞洲人口結構轉變的過程與原因
亞洲人口結構的重要轉變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大體上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當時亞洲人口一半以上在25歲以下,其他人口主要集中在29至59工作年齡,亞洲各國人口中60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在3%至15%。在隨后的半個多世紀,亞洲人口開始發生了轉變,這種轉變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2]。
第一階段,年輕人口數量增加,這個時期出現在20世紀50、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得亞洲許多國家的人口受到慘重打擊,二戰結束后亞洲各國普遍采取了鼓勵生育的政策,并且出現了“戰后嬰兒潮”?!按撕髬雰撼薄背錾倪@群人大都出生在20世紀的50、60年代,使得亞洲人口表現出進一步的年輕化(圖1)。在這一時期,除了日本之外,大多數亞洲國家人口都變得更加年輕了。
第二階段,工作人口比重增加。第二個階段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之后,相對于戰后初期,亞洲在這一時期的出生率開始下降。眾所周知,出生率的快速下降是人口老齡化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出生率下降的最初階段,由于新生人口的減少,人口結構會出現平滑的“過渡期”。在這個“過渡期”,工作人口比重開始增加[3]。因此,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工作人口的數量的增加都超過了年輕人口數量的增加(圖2)。到了1985年,大多數亞洲國家都處在人口轉變的第二個階段,而且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些國家工作人口的增長占據主導地位。所以,這個時期對亞洲發展社會經濟十分有利,被稱為“黃金時代” 。亞洲第二階段的人口結構在2004年達到了頂點,42個亞洲國家中有36個國家在勞動人口增長方面超過了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增長[4]。
第三階段就是目前的老齡化階段。亞洲現在正在進入老齡化時期,人口老齡化的原因在于亞洲人口壽命的增長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亞洲人均壽命就在不斷地增加。隨著經濟的增長,亞洲地區醫療投入、衛生條件得到改善,使得亞洲人均壽命從1970年至2008年間增長了14歲,達到716歲[5],而且還在繼續地穩步增長(圖3)。
然而,與亞洲老年人壽命的增加相比,導致亞洲老年人口比重增加更加重要的因素是亞洲出生率的下降[6],低生育率是亞洲人口迅速老齡化的決定性因素。隨著亞洲國家工業化的演進,亞洲各國人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結婚和生育年齡不斷推遲,人口出生率出現了急劇的下降(圖4)。特別是從1950年到2000年間東亞國家尤其嚴重,總的人口出生率在不到2000年的時候就已經降低到人口更替水平以下。預計到了2025年,整個亞洲總的生育率均降低于人口更替水平以下。
(二)亞洲人口結構轉變的特點
雖然歐洲國家最先進入了老齡社會,但是亞洲的人口老齡化與歐洲人口的老齡化還是存在著很多不同的,亞洲具有自己獨有的特點,這些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亞洲人口老齡化的速度非常快。與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西方發達國家(地區)不同,亞洲地區人口老齡化的發展不是勻速推進,而是呈加速發展趨勢,其速度要遠遠快于西方國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從7%增長到14%,法國用了130年的時間,瑞典用了85年的時間,美國用了70年,英國和西德用了45年,整個西歐各國普遍用了50至100年的時間。與此相比,亞洲人口老齡化所用的時間卻短得多,大都在25年以下。如新加坡完成這個轉變僅用了16年,韓國僅用了18年。對于人口龐大的中國大陸來說,也只是用了25年的時間(見表1)[7]。因此,整個亞洲是以“跑步前進”的速度步入人口老齡社會的。
摘要:目前,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亞洲各國、各地區必須面對的十分緊迫的問題。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亞洲國家、各地區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更加復雜。這種復雜性不僅在于過快的人口老齡化速度,還在于亞洲各國、各地區在經濟、制度發展方面遠未成熟,同時亞洲人口老齡化又存在城鄉失衡、性別比例失衡等現象;與此同時,整個亞洲各國、各地區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沒有做好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準備。亞洲養老金體系普遍薄弱治理和缺乏調控導致機構能力不足、充足指數過低、履約成本太高。因此,亞洲國家、各地區必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
關鍵詞:亞洲;老齡化;人口紅利;社會保障
中圖分類號:F8426 文獻標識碼:A
從世界經濟發展歷程來看,亞洲曾經歷了巨大變遷。19世紀之前,亞洲曾經是世界上最為富庶的區域,19世紀開始出現了100 多年的衰敗。亞洲在此之后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走上復興之路,成為了最近幾十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并創造了“亞洲奇跡”。 但是,需要關注的是亞洲在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正面臨著人口結構轉型,這種人口結構轉型是由亞洲人口結構的重大變化主導的。
亞洲人口日益老齡化,人口結構的轉變是亞洲進入21世紀以來面臨的最為重大的轉變,而且其速度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據亞洲開發銀行(ADB)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未來幾十年內亞洲將超過歐洲成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為嚴重的地區[1]。眾所周知,在養老保障體系較為完善的情況下,西方國家已經在處理人口老齡化問題上面臨了很大的困境。亞洲國家的養老保障體系發展情況如何,是否能夠有效應對即將到來的挑戰,未來應該采取什么措施積極應對,這些問題都將對亞洲未來的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一、亞洲人口老齡化發展過程與特點
(一)亞洲人口結構轉變的過程與原因
亞洲人口結構的重要轉變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大體上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當時亞洲人口一半以上在25歲以下,其他人口主要集中在29至59工作年齡,亞洲各國人口中60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在3%至15%。在隨后的半個多世紀,亞洲人口開始發生了轉變,這種轉變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2]。
第一階段,年輕人口數量增加,這個時期出現在20世紀50、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得亞洲許多國家的人口受到慘重打擊,二戰結束后亞洲各國普遍采取了鼓勵生育的政策,并且出現了“戰后嬰兒潮”。“此后嬰兒潮”出生的這群人大都出生在20世紀的50、60年代,使得亞洲人口表現出進一步的年輕化(圖1)。在這一時期,除了日本之外,大多數亞洲國家人口都變得更加年輕了。
第二階段,工作人口比重增加。第二個階段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之后,相對于戰后初期,亞洲在這一時期的出生率開始下降。眾所周知,出生率的快速下降是人口老齡化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出生率下降的最初階段,由于新生人口的減少,人口結構會出現平滑的“過渡期”。在這個“過渡期”,工作人口比重開始增加[3]。因此,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工作人口的數量的增加都超過了年輕人口數量的增加(圖2)。到了1985年,大多數亞洲國家都處在人口轉變的第二個階段,而且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些國家工作人口的增長占據主導地位。所以,這個時期對亞洲發展社會經濟十分有利,被稱為“黃金時代” 。亞洲第二階段的人口結構在2004年達到了頂點,42個亞洲國家中有36個國家在勞動人口增長方面超過了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增長[4]。
第三階段就是目前的老齡化階段。亞洲現在正在進入老齡化時期,人口老齡化的原因在于亞洲人口壽命的增長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亞洲人均壽命就在不斷地增加。隨著經濟的增長,亞洲地區醫療投入、衛生條件得到改善,使得亞洲人均壽命從1970年至2008年間增長了14歲,達到716歲[5],而且還在繼續地穩步增長(圖3)。
然而,與亞洲老年人壽命的增加相比,導致亞洲老年人口比重增加更加重要的因素是亞洲出生率的下降[6],低生育率是亞洲人口迅速老齡化的決定性因素。隨著亞洲國家工業化的演進,亞洲各國人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結婚和生育年齡不斷推遲,人口出生率出現了急劇的下降(圖4)。特別是從1950年到2000年間東亞國家尤其嚴重,總的人口出生率在不到2000年的時候就已經降低到人口更替水平以下。預計到了2025年,整個亞洲總的生育率均降低于人口更替水平以下。
(二)亞洲人口結構轉變的特點
雖然歐洲國家最先進入了老齡社會,但是亞洲的人口老齡化與歐洲人口的老齡化還是存在著很多不同的,亞洲具有自己獨有的特點,這些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亞洲人口老齡化的速度非??臁Ec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西方發達國家(地區)不同,亞洲地區人口老齡化的發展不是勻速推進,而是呈加速發展趨勢,其速度要遠遠快于西方國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從7%增長到14%,法國用了130年的時間,瑞典用了85年的時間,美國用了70年,英國和西德用了45年,整個西歐各國普遍用了50至100年的時間。與此相比,亞洲人口老齡化所用的時間卻短得多,大都在25年以下。如新加坡完成這個轉變僅用了16年,韓國僅用了18年。對于人口龐大的中國大陸來說,也只是用了25年的時間(見表1)[7]。因此,整個亞洲是以“跑步前進”的速度步入人口老齡社會的。
摘要:目前,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亞洲各國、各地區必須面對的十分緊迫的問題。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亞洲國家、各地區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更加復雜。這種復雜性不僅在于過快的人口老齡化速度,還在于亞洲各國、各地區在經濟、制度發展方面遠未成熟,同時亞洲人口老齡化又存在城鄉失衡、性別比例失衡等現象;與此同時,整個亞洲各國、各地區的社會保障制度也沒有做好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準備。亞洲養老金體系普遍薄弱治理和缺乏調控導致機構能力不足、充足指數過低、履約成本太高。因此,亞洲國家、各地區必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
關鍵詞:亞洲;老齡化;人口紅利;社會保障
中圖分類號:F8426 文獻標識碼:A
從世界經濟發展歷程來看,亞洲曾經歷了巨大變遷。19世紀之前,亞洲曾經是世界上最為富庶的區域,19世紀開始出現了100 多年的衰敗。亞洲在此之后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開始走上復興之路,成為了最近幾十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并創造了“亞洲奇跡”。 但是,需要關注的是亞洲在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正面臨著人口結構轉型,這種人口結構轉型是由亞洲人口結構的重大變化主導的。
亞洲人口日益老齡化,人口結構的轉變是亞洲進入21世紀以來面臨的最為重大的轉變,而且其速度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據亞洲開發銀行(ADB)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未來幾十年內亞洲將超過歐洲成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為嚴重的地區[1]。眾所周知,在養老保障體系較為完善的情況下,西方國家已經在處理人口老齡化問題上面臨了很大的困境。亞洲國家的養老保障體系發展情況如何,是否能夠有效應對即將到來的挑戰,未來應該采取什么措施積極應對,這些問題都將對亞洲未來的經濟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一、亞洲人口老齡化發展過程與特點
(一)亞洲人口結構轉變的過程與原因
亞洲人口結構的重要轉變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大體上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當時亞洲人口一半以上在25歲以下,其他人口主要集中在29至59工作年齡,亞洲各國人口中60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在3%至15%。在隨后的半個多世紀,亞洲人口開始發生了轉變,這種轉變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階段[2]。
第一階段,年輕人口數量增加,這個時期出現在20世紀50、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得亞洲許多國家的人口受到慘重打擊,二戰結束后亞洲各國普遍采取了鼓勵生育的政策,并且出現了“戰后嬰兒潮”?!按撕髬雰撼薄背錾倪@群人大都出生在20世紀的50、60年代,使得亞洲人口表現出進一步的年輕化(圖1)。在這一時期,除了日本之外,大多數亞洲國家人口都變得更加年輕了。
第二階段,工作人口比重增加。第二個階段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之后,相對于戰后初期,亞洲在這一時期的出生率開始下降。眾所周知,出生率的快速下降是人口老齡化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出生率下降的最初階段,由于新生人口的減少,人口結構會出現平滑的“過渡期”。在這個“過渡期”,工作人口比重開始增加[3]。因此,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工作人口的數量的增加都超過了年輕人口數量的增加(圖2)。到了1985年,大多數亞洲國家都處在人口轉變的第二個階段,而且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些國家工作人口的增長占據主導地位。所以,這個時期對亞洲發展社會經濟十分有利,被稱為“黃金時代” 。亞洲第二階段的人口結構在2004年達到了頂點,42個亞洲國家中有36個國家在勞動人口增長方面超過了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增長[4]。
第三階段就是目前的老齡化階段。亞洲現在正在進入老齡化時期,人口老齡化的原因在于亞洲人口壽命的增長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亞洲人均壽命就在不斷地增加。隨著經濟的增長,亞洲地區醫療投入、衛生條件得到改善,使得亞洲人均壽命從1970年至2008年間增長了14歲,達到716歲[5],而且還在繼續地穩步增長(圖3)。
然而,與亞洲老年人壽命的增加相比,導致亞洲老年人口比重增加更加重要的因素是亞洲出生率的下降[6],低生育率是亞洲人口迅速老齡化的決定性因素。隨著亞洲國家工業化的演進,亞洲各國人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出現了很大的變化,人們的結婚和生育年齡不斷推遲,人口出生率出現了急劇的下降(圖4)。特別是從1950年到2000年間東亞國家尤其嚴重,總的人口出生率在不到2000年的時候就已經降低到人口更替水平以下。預計到了2025年,整個亞洲總的生育率均降低于人口更替水平以下。
(二)亞洲人口結構轉變的特點
雖然歐洲國家最先進入了老齡社會,但是亞洲的人口老齡化與歐洲人口的老齡化還是存在著很多不同的,亞洲具有自己獨有的特點,這些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亞洲人口老齡化的速度非??臁Ec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西方發達國家(地區)不同,亞洲地區人口老齡化的發展不是勻速推進,而是呈加速發展趨勢,其速度要遠遠快于西方國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從7%增長到14%,法國用了130年的時間,瑞典用了85年的時間,美國用了70年,英國和西德用了45年,整個西歐各國普遍用了50至100年的時間。與此相比,亞洲人口老齡化所用的時間卻短得多,大都在25年以下。如新加坡完成這個轉變僅用了16年,韓國僅用了18年。對于人口龐大的中國大陸來說,也只是用了25年的時間(見表1)[7]。因此,整個亞洲是以“跑步前進”的速度步入人口老齡社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