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藥物滅蝗,
不僅成本高,而且污
染環境,對人畜有害
不安全,易造成二次
污染,殺滅蝗蟲天敵,
破壞生態平衡,繼而
形成惡性循環。應用
機械輾壓、翻耕、耙壓
等物理方法滅蝗,需
投入大量的人力、物
力,成本高、滅效低。
應用牧雞滅蝗技術,
克服了藥物滅蝗和物
理滅蝗的缺欠,對草
地不造成任何污染,
對人畜及蝗蟲天敵安
全,既保護了自然界
生物鏈的正常運轉,
又保護了草地的生態
環境,同時又節省了
大量的飼料投入,提高養殖效益,
實現了一舉多得。方法如下:
1、不同齡期的日食量及日防
治面積。不同日齡的童雞在撲
食蝗蟲時,依據蝗蟲種類齡期的
不同而有差異。30 日齡的雞平均
每天食蟲50 只左右。日防面積隨
著雞齡的增大而增加,平均日防
面積可達0.8 畝左右,滅效達
95%。日防面積與雞齡、群體數
量、放牧半徑、蟲口密度、蟲齡等
因素密切相關。
2、野外牧雞與舍飼養雞的增
重比較,野外牧雞,采食大量的
昆蟲,主要以動物蛋白飼料為
主,同時兼采食一些富含多種維
生素的牧草和一些以石子為主
的礦物質飼料,歸牧后補飼一些
碳水化合物飼料,這樣使雞獲得
充足的營養,再通過運動得到健
壯的體魄。放牧60 日牧雞的增
重比舍飼雞一般提高10%。
3、不同放牧半徑蟲減率。
放牧半徑不易超過一公里。因雞
本身活動能力限制,其次是面積
越大,一定數量的雞群不能一次
性將蝗蟲撲食干凈,同時由于牧
雞已近吃飽,撲蟲速度大大降
低。
4、適宜牧雞時間的選擇確
定。5月初育雛,6月中旬作為始
牧期較為適宜。此時正是蝗蟲孵
化出土不超過三齡,行動緩慢有
利于雞的撲食。每日出牧兩次為
宜,早晨4—9 時,下午4—7 時,
因此間較為涼爽,雞樂于活動及
撲食。終牧期可在九月中旬,因
氣候漸冷,大部分蝗蟲均已產卵
并相繼死亡。
5、雞群的調教。在育雛過程
中,應以信號進行調教,形成條
件反射,只有這樣才能在牧雞時
有組織地調動雞群。
6、童雞防疫。在育雛時特別
要注意疫病的防治工作,這樣能
避免雞群大量死亡,同時應注意
雛雞的抗寒訓練。
7、預測預報。牧雞滅蝗工作
蟲情預測預報是很關鍵的一環。
頭年秋季蟲卵調查可確定牧雞
的規模,當年春季預測發生數
量,確定組織雞群數量,否則,牧
雞滅蝗只是盲目地進行,從而失
去了主動性。
8、放牧方式。應以雞舍為中
心,采用半復合式梅花狀放牧方
式。防止漏防和重防。
9、雞群的管理。一是放牧緩
行。二是充足地飲水。三是守夜防
止天敵侵擾。四是病雞早淘汰。五
是把握天氣防止暴風雨。六是保
持雞舍衛生,適時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