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萍
〔關鍵詞〕 幼兒教育;環境創設;情感教育;教室環境;
樓層環境;室外環境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3—0046—01
近年來,隨著城市“獨二代”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及農村留守兒童的增加,幼兒園在發展中既面臨著解決“入園難”的現實問題,又面臨著如何遵循幼兒教育規律,全面培養幼兒獨立意識、良好情感、優良品德和健康習慣的艱巨任務。由于幼兒家長文化層次上的差異性和思想觀念上的多樣性,客觀上導致了對幼兒教育期望的多元化,致使許多孩子小小年紀就背負上沉重的學習包袱,而忽視了非智力因素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為此,我們從環境創設入手,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通過合理布局和巧妙設計,在環境創設和互動中加強對幼兒情感教育的滲透,并力求通過園所環境體現出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標和教育方法,引導和幫助家長形成正確科學的兒童教育觀,營造環境育人的濃厚文化氛圍。
一、班級教室環境創設中滲透情感教育
1. 變化的區角。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區角環境創設是教師和幼兒共同走進教育主題,在主題活動中共同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于是,語言區的 “故事pk屋”、建構區的“太空中的家園”、體驗區的“超市導購員”等區角的開展隨著教育主題的不同而不斷變化著,在區角活動中孩子依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與環境材料、同伴之間有機互動,這既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培養了他們積極的活動態度,促進了他們的創造性和個性發展,又使潛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促進了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
2. “活”的自然角。自然角中的一切變換,都是孩子們追蹤的熱點,教師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洞察著幼兒的每一個探索熱點、興趣趨向的同時,更讓幼兒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有效地引發了幼兒自主活動的愿望,激發了他們學習和探究的興趣,進而引領幼兒走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境界。
3. “會說話”的墻飾。如,為了讓幼兒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和節約用水意識,班級的盥洗室就成了老師們關注的地方。有的把洗手兒歌用形象的圖畫流程展現出來貼在盥洗室最顯眼的地方。“會說話的”墻面不但為家園共育營造了和諧融洽、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和心理氛圍,更有力地推動了各類教學活動有聲有色的展開。
二、樓層通道環境創設中滲透情感教育
為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區域做好家園互動,發揮幼兒園的宣傳、交流、溝通作用,全體老師和家長群策群力、共同動手進行創設,使各樓層通道環境展現出愛意濃濃的“潛在學習氣氛”,既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又完善了美化功能。
一樓主要是小班幼兒的活動區域,為緩解初入園幼兒的焦慮感,增強其家的溫馨和安全感,墻面粉刷和裝飾以粉色調為主。開心伙伴照組成的“love”迎接著每一位幼兒的到來; “娃娃家”游戲區讓幼兒在體驗中感受家的溫暖,理解爸爸媽媽對自己的辛苦養育,增加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二樓是中班幼兒的活動區,相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中班幼兒在心智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對生命的意義也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我們將這一區域全部裝飾成富有生命象征力的綠色。而由家長們參與創設的“家鄉草編”更成為了孩子們炫耀的一景:草編藝術品、草編的各種動物和寓言故事,這不僅引起了眾多家長的興趣和關注,還激發了家長的思考,使幼兒園的環境創設真正做到了家園互動,進而在家園共育中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三樓主要是大班幼兒的活動區,藍色為主的墻面粉刷更能激發大班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各種紙盒、瓶子、瓶蓋等廢品巧利用制作的創意作品,真正使環保教育產生了“以幼兒帶動家庭,以家庭帶動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起到以境育情,以情養行,在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的基礎上,環保意識得到進一步加強。
三、室外空間環境創設中滲透情感教育
首先,從外墻環境及園門入手,根據幼兒年齡特點,用粉、白兩色作為外墻的主色調,又在外墻教室窗框周圍加上不規則的紅、黃、藍、綠色塊,遠遠望去幼兒園就像是一座美麗的童話城堡。在園門上方我們設計了自己的園標,由圖案和單位名稱構成的園標表現了在金色的大地上,健康、快樂、自信的幼兒正在茁壯成長。
其次,做好幼兒園的前、后門廳和走廊的環境創設。不同色調的宣傳板塊向每一個進入園內的人展示著幼兒園的發展歷程和平凡中的不平凡成就,走廊臺上的各種綠色種植更增添了一種清新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最后,加強戶外環境的綠化。為了設計寓教于樂的環境和保證幼兒的安全,在家長支持下,我們將沙坑護欄、種植園護欄全部更換上廢舊輪胎,用廢舊輪胎制作了攀爬架、秋千等幼兒進行各種動作協調發展的運動器械,并給輪胎涂上各種亮麗的色彩,這樣既做到了厲行節約,使綠色、低碳、環保的情感教育滲透在幼兒的生活、游戲之中,同時又給幼兒創設了一個安全、自由、富有挑戰的戶外活動環境。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家園共育形成良好合作關系的實踐與探索》階段性成果,課題批準號:甘規劃辦【2013】GHB0160)
編輯:郭裕嘉endprint